應對疫情見面不能握手,為何不推廣中國傳統的拱手禮呢?

一悟一實


我喜歡你的這個問題。

先直接回答你的問題。疫情期間,正值春節前後,形勢危急,國家專注於抗疫,老百姓又基本都因疫情居家禁足,所以沒有這個推廣拱手禮的必要性和氛圍條件基礎。

然而,國內疫情臨近尾聲,如果有有影響力的有識之人藉此倡導恢復拱手禮倒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

一則迎合了張文宏醫生呼籲的“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有效幫助抵禦病毒感染”。不握手的拱手禮,的確可以避免接觸感染。就如同疫情中的“分餐”倡議就得到很多人的響應,要知道我們古人以前也是分餐的。

二則我們的拱手禮從春秋到漢唐到明清,其實經過了很多演變,每次演變都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大家從影視作品中熟悉的江湖大俠的“抱拳禮”也是拱手禮的一種,我也常在教授我的學員太極拳之前先教“抱拳禮”,並詳細說明其做法和內涵,常讓學員們恍然大悟,覺得有趣,並樂意常用。可見恢復拱手禮是有光明的群眾基礎的。

因此,如果我們國家的文化部門能儘早發掘認定並推廣兩三種拱手禮,配合以詳細的用法說明和內涵的解釋,無疑是一件從大的來說有利文化復興,有利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妙策;從小的來說,也是有利提升個人文明素質,養成良好個人習慣的好事。

當然,恢復拱手禮不等於取消握手禮。一切取決於人們自覺地選擇使用。想象下,如果在國際交往中,見面後建議老外跟著學我們的拱手禮,大家互相問候,相信很多老外會覺得有趣歡樂,無形中會為交往開了一個放鬆融洽的頭,豈不很好?!



坐忘以明


先為題主點個贊!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由人的飛沫和接觸傳染,握手就是零距離的肉體接觸。

專家再三提醒人們不能近距離接觸,外出辦事,都要保持一定距離,更不要說握手,要把新冠肺炎病毒徹底隔絕悶死。

現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感染病例已達30幾萬,死亡病例上萬。如果推廣中國傳統的拱手禮,不用握手接觸他人,倒是個防疫的好辦法。可是能做到麼?

拱手禮和握手禮,是兩種不同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

拱手禮原本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已有幾千年歷史。

從西周起,古人通過儀式化的禮儀,以拱手方式表達對他人的敬意。《論語》中就有“子路拱而立”的記載。

直至近代,拱手禮還是我們中國人主要的交往禮節之一,體現了中國的人文精神,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的見面禮儀。

握手禮是地道的舶來品,它來自英國的傳統民俗。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民俗禮儀,例如日本人行鞠躬禮,美國人行招手禮,俄羅斯人行擁抱禮,都不行握手禮。

握手禮是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的民眾的交往禮儀。

但由於英國曾稱霸世界,是“日不落帝國”,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就像英語成為國際交往的主要語言一樣,握手禮就成為世界通行的人際交往禮節。

應對疫情為何不用握手,改用中國傳統的拱手禮呢?

坦率說,這是做不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各民族千百年形成的習慣,是難以徹底改變的。

列寧好像說過:人的習慣是最可怕的。所謂可怕就是指一旦形成習慣,它的巨大慣性會驅使人們“習慣成自然”。

握手禮已經風行世界幾百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每個民族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禮節。

二、拱手禮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它有一套繁雜的程序。

比如行拱手禮時,人的雙手要互握合於胸前,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如果為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

這是因為古人以左為敬,因為人在攻擊他人時,通常使用右手。所以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外,表示真誠與尊敬。

而女子行拱手禮時則要反過來,這是因為男子以左為尊,女子則以右為尊。

如此複雜繁瑣的拱手禮如同中國古代的“八股文”,早把西方人看傻了,他們崇尚簡單直白,拱手禮實在太複雜。

三、即使中國人改用拱手禮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習慣成自然。

就像近些年國學熱,有人穿唐裝漢服,招搖過街以圖復古,弘揚中華文化,也難以蔚然成風,只是極少人的自嗨。

所以,儘管疫情肆虐,每個國家都在全力以赴的防疫抗疫,但要改變自己民族的文化習俗,那就是要“數典忘祖”。

因此,疫情時期不能握手,也難以推廣中國傳統的拱手禮。一旦疫情解除,中國人還是會像西方人一樣採用握手禮。

大家可以從電視媒體看到,現在各國政要見面,包括我國民眾已經不用握手禮,大多改用胳膊相碰,或者點頭招手致意,但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

由此可見,傳統習慣是不會因為一場瘟疫而改變的。


白話石說


古代拱手禮,又稱作揖,起始於西周。是漢民族的相見禮。行禮時,雙手互振合於胸前。當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若為喪事正相反。現代見面禮儀一般通行握手,尤其在中國。疫情見面不握手是為了避免人體接觸,防範傳染風險。而拱手禮畢竟是先古的行為禮儀,年代已久遠,只為傳統沒有沿襲廣用,普眾不諳不習,也不便再時點上推用,況且疫情也不是一來不去的,只是短暫的過程,大可不必為短期行為而復古久遠的禮儀。


發歌放牛


拱手與握手是兩種文化的體現。中華民族自古以習武充徳含蓄又不是禮儀表達,拱手禮是敬佩、尊重、幸會等含蓄表達既沒有身體接觸又很好表達見面禮此乃古人高明所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洋槍洋炮打開了國門,也打亂了陳規,截掉辮子,脫下馬褂這無可厚非,但很好的拱手禮也改成了握手禮。握手禮還有貼面禮是西方國家直接表達感情的方式,他們直接、坦誠布公,但也有不託之處,比如美國富豪總統特朗普,多次以行握手禮來顯示、威呵對方,這就是西方握手禮不妥之處,拱手禮則好的規避了這一大忌。

中華民族是一個吸收、包容的民族,一成不變無發展崇洋媚外不可取,願握手和拱手共存,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願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春燕拂柳335


說的拱手禮,是中華文化傳承幾千年的歷史,這種禮節互相不用接觸對方就可以表示禮節,從這方面來看對預防疫情是有很好的作用,這次疫情是儘量避免與他人有肢體接觸才能更好做好預防。為啥目前拱手禮已經非常少見,而在中國常用的禮節也是握手禮呢?其實這是社會在不斷進步,文明也在不斷改善形成的。人與人的感情通過互相肢體接觸更能表達對對方的尊重與意義,大家應該知道,互相握手時是有講究的,對同輩交流的對方更尊重更有禮時會更有力和更長時間的握住對方的手,通過雙方握手的感應雙方的情真意重。所以握手禮在中國慢慢代替了拱手禮是有實際原因的。

而疫情只是暫時的,一個暫時的情況是不需要嚴格要求大家去改變一種更好的禮節觀念的,只需要在這段預防嚴謹的時候,大家互相注意 暫時不要直接肢體接觸,不用握手禮就好 這段時間大家可以隨意使用禮節,如拱手禮,揮手禮都可以。






山那邊的雨田


拱手禮是中國傳統禮儀,不過現在中國人都興從西方傳來的握手禮。傳承了幾千年的拱手禮為何消失了呢?

聽法紀君跟你說

中國的拱手禮從周朝開始就有了,《周禮》的“揖”字,就是指拱手禮。

如何行拱手禮?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手部》中有記載:

“謂沓其手,右手在內,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兇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中國古人以左為敬。所以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外,右手在內。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重。若遇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女子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內,右手在外,若遇喪事行禮,反之即可。

如今,時代又給了我們一個復興傳統文化的機會。朋友見面,拱手行禮,何樂不為?



法紀線


有幾個原因:

1、習慣問題,就像吃飯你習慣了筷子,去用刀叉,一時半會習慣不了。

2、文化認知問題,其實自洋務運動以來中國一直在進行否定中華文化運動,當然包括禮儀。在這項運動中不說100%推翻了我們的傳統文化,但至少禮儀是被徹底推翻了的。所以行古禮就代表著思想復古不先進。

3、沒有全面的自上而下的文化引導,任何要改變一國風俗習慣的行為,一般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引導推廣的,久而久之就養成習慣了。


文化工作者楊大江


因為時代背景不同了,其文化含義已經不適應當下環境了。

作為中國傳統禮儀手勢,拱手讓人包含:尊重、謙讓、拉開距離多重含義。握手則是來自西方代表信任、平等、坦誠的意思。拱手代表自我保留、尊重彼此隱私。與握手所代表的平等、坦誠含義是不相容的兩種價值觀。拱手是說你比我地位高,握手是說咱倆彼此彼此。拱手說我不敢妨礙你的喜好,握手是說:我不懷疑你,也不對你設防。一個是表明自己尊重別人,一個是表明自己不懷惡意。階級社會,拱手禮是有節操的表現,平等社會不驕傲才是禮貌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