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见面不能握手,为何不推广中国传统的拱手礼呢?

一悟一实


我喜欢你的这个问题。

先直接回答你的问题。疫情期间,正值春节前后,形势危急,国家专注于抗疫,老百姓又基本都因疫情居家禁足,所以没有这个推广拱手礼的必要性和氛围条件基础。

然而,国内疫情临近尾声,如果有有影响力的有识之人借此倡导恢复拱手礼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

一则迎合了张文宏医生呼吁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帮助抵御病毒感染”。不握手的拱手礼,的确可以避免接触感染。就如同疫情中的“分餐”倡议就得到很多人的响应,要知道我们古人以前也是分餐的。

二则我们的拱手礼从春秋到汉唐到明清,其实经过了很多演变,每次演变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大家从影视作品中熟悉的江湖大侠的“抱拳礼”也是拱手礼的一种,我也常在教授我的学员太极拳之前先教“抱拳礼”,并详细说明其做法和内涵,常让学员们恍然大悟,觉得有趣,并乐意常用。可见恢复拱手礼是有光明的群众基础的。

因此,如果我们国家的文化部门能尽早发掘认定并推广两三种拱手礼,配合以详细的用法说明和内涵的解释,无疑是一件从大的来说有利文化复兴,有利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妙策;从小的来说,也是有利提升个人文明素质,养成良好个人习惯的好事。

当然,恢复拱手礼不等于取消握手礼。一切取决于人们自觉地选择使用。想象下,如果在国际交往中,见面后建议老外跟着学我们的拱手礼,大家互相问候,相信很多老外会觉得有趣欢乐,无形中会为交往开了一个放松融洽的头,岂不很好?!



坐忘以明


先为题主点个赞!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由人的飞沫和接触传染,握手就是零距离的肉体接触。

专家再三提醒人们不能近距离接触,外出办事,都要保持一定距离,更不要说握手,要把新冠肺炎病毒彻底隔绝闷死。

现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感染病例已达30几万,死亡病例上万。如果推广中国传统的拱手礼,不用握手接触他人,倒是个防疫的好办法。可是能做到么?

拱手礼和握手礼,是两种不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拱手礼原本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已有几千年历史。

从西周起,古人通过仪式化的礼仪,以拱手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论语》中就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

直至近代,拱手礼还是我们中国人主要的交往礼节之一,体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见面礼仪。

握手礼是地道的舶来品,它来自英国的传统民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礼仪,例如日本人行鞠躬礼,美国人行招手礼,俄罗斯人行拥抱礼,都不行握手礼。

握手礼是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的民众的交往礼仪。

但由于英国曾称霸世界,是“日不落帝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就像英语成为国际交往的主要语言一样,握手礼就成为世界通行的人际交往礼节。

应对疫情为何不用握手,改用中国传统的拱手礼呢?

坦率说,这是做不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各民族千百年形成的习惯,是难以彻底改变的。

列宁好像说过:人的习惯是最可怕的。所谓可怕就是指一旦形成习惯,它的巨大惯性会驱使人们“习惯成自然”。

握手礼已经风行世界几百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每个民族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礼节。

二、拱手礼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有一套繁杂的程序。

比如行拱手礼时,人的双手要互握合于胸前,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如果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古人以左为敬,因为人在攻击他人时,通常使用右手。所以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外,表示真诚与尊敬。

而女子行拱手礼时则要反过来,这是因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则以右为尊。

如此复杂繁琐的拱手礼如同中国古代的“八股文”,早把西方人看傻了,他们崇尚简单直白,拱手礼实在太复杂。

三、即使中国人改用拱手礼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习惯成自然。

就像近些年国学热,有人穿唐装汉服,招摇过街以图复古,弘扬中华文化,也难以蔚然成风,只是极少人的自嗨。

所以,尽管疫情肆虐,每个国家都在全力以赴的防疫抗疫,但要改变自己民族的文化习俗,那就是要“数典忘祖”。

因此,疫情时期不能握手,也难以推广中国传统的拱手礼。一旦疫情解除,中国人还是会像西方人一样采用握手礼。

大家可以从电视媒体看到,现在各国政要见面,包括我国民众已经不用握手礼,大多改用胳膊相碰,或者点头招手致意,但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由此可见,传统习惯是不会因为一场瘟疫而改变的。


白话石说


古代拱手礼,又称作揖,起始于西周。是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振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正相反。现代见面礼仪一般通行握手,尤其在中国。疫情见面不握手是为了避免人体接触,防范传染风险。而拱手礼毕竟是先古的行为礼仪,年代已久远,只为传统没有沿袭广用,普众不谙不习,也不便再时点上推用,况且疫情也不是一来不去的,只是短暂的过程,大可不必为短期行为而复古久远的礼仪。


发歌放牛


拱手与握手是两种文化的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习武充徳含蓄又不是礼仪表达,拱手礼是敬佩、尊重、幸会等含蓄表达既没有身体接触又很好表达见面礼此乃古人高明所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洋枪洋炮打开了国门,也打乱了陈规,截掉辫子,脱下马褂这无可厚非,但很好的拱手礼也改成了握手礼。握手礼还有贴面礼是西方国家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他们直接、坦诚布公,但也有不托之处,比如美国富豪总统特朗普,多次以行握手礼来显示、威呵对方,这就是西方握手礼不妥之处,拱手礼则好的规避了这一大忌。

中华民族是一个吸收、包容的民族,一成不变无发展崇洋媚外不可取,愿握手和拱手共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春燕拂柳335


说的拱手礼,是中华文化传承几千年的历史,这种礼节互相不用接触对方就可以表示礼节,从这方面来看对预防疫情是有很好的作用,这次疫情是尽量避免与他人有肢体接触才能更好做好预防。为啥目前拱手礼已经非常少见,而在中国常用的礼节也是握手礼呢?其实这是社会在不断进步,文明也在不断改善形成的。人与人的感情通过互相肢体接触更能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与意义,大家应该知道,互相握手时是有讲究的,对同辈交流的对方更尊重更有礼时会更有力和更长时间的握住对方的手,通过双方握手的感应双方的情真意重。所以握手礼在中国慢慢代替了拱手礼是有实际原因的。

而疫情只是暂时的,一个暂时的情况是不需要严格要求大家去改变一种更好的礼节观念的,只需要在这段预防严谨的时候,大家互相注意 暂时不要直接肢体接触,不用握手礼就好 这段时间大家可以随意使用礼节,如拱手礼,挥手礼都可以。






山那边的雨田


拱手礼是中国传统礼仪,不过现在中国人都兴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传承了几千年的拱手礼为何消失了呢?

听法纪君跟你说

中国的拱手礼从周朝开始就有了,《周礼》的“揖”字,就是指拱手礼。

如何行拱手礼?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中有记载:

“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

中国古人以左为敬。所以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重。若遇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女子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若遇丧事行礼,反之即可。

如今,时代又给了我们一个复兴传统文化的机会。朋友见面,拱手行礼,何乐不为?



法纪线


有几个原因:

1、习惯问题,就像吃饭你习惯了筷子,去用刀叉,一时半会习惯不了。

2、文化认知问题,其实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否定中华文化运动,当然包括礼仪。在这项运动中不说100%推翻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但至少礼仪是被彻底推翻了的。所以行古礼就代表着思想复古不先进。

3、没有全面的自上而下的文化引导,任何要改变一国风俗习惯的行为,一般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引导推广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习惯了。


文化工作者杨大江


因为时代背景不同了,其文化含义已经不适应当下环境了。

作为中国传统礼仪手势,拱手让人包含:尊重、谦让、拉开距离多重含义。握手则是来自西方代表信任、平等、坦诚的意思。拱手代表自我保留、尊重彼此隐私。与握手所代表的平等、坦诚含义是不相容的两种价值观。拱手是说你比我地位高,握手是说咱俩彼此彼此。拱手说我不敢妨碍你的喜好,握手是说:我不怀疑你,也不对你设防。一个是表明自己尊重别人,一个是表明自己不怀恶意。阶级社会,拱手礼是有节操的表现,平等社会不骄傲才是礼貌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