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邊學習邊玩手機,非常頭疼怎麼辦?

完美主義63


管孩子還是要把孩子當正常的人去處理!這一點,我曾經做過調查,小學父母可以嚴格管理,但到了初中(這些孩子都考入重點初中,我是寶雞人),一切都變得不可控制,玩遊戲,上網吧,逃課,和家長對著幹,好多問題便接踵而來。家長稱之為“叛逆”。其實,問題還是出在過分壓制以及不合理的規則制定上。想想你自己,你願意有人整天盯著你,監督你工作的進展,限制你喝水,上廁所,遲到一分鐘就咿呀喊叫的領導嗎?孩子也是一樣!我孩子一直我管,結果到了上學作業多的時候,他媽說必須養成習慣,要有規則,強行讓孩子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結果孩子每次都是她逼著拖拖拉拉的完成了作業,過程拍桌子那是平常。有時還貌似給孩子自由的讓孩子選擇先看電視還是先寫作業,結果孩子總是選擇先看電視,我感覺孩子是在迴避作業。於是我說交給我管,她起初還不放心,但也沒辦法。我的做法是,必須無條件信任孩子(打心裡信任),讓孩子相信自己能把事做好,即便媽媽總在懷疑。我就趁他媽去房子裡洗衣服的期間,故意喊,樂樂,怎麼還不寫作業,光知道看電視。我轉過頭對著兒子嘿嘿的笑。接著小聲說,媽媽覺得你不行,我覺得你一定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作業。結果,往常他媽陪他半個小時的作業,我用了10分鐘不到。他把作業拿過去讓他媽看,他媽很驚訝,緊接著表揚了孩子。之後,我又用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以及謝謝兒子把自己的事(作業)做好後,給我贏得的時間去打球等等,來表揚他把自己的事做好給別人帶來的好處。其實,相信是第一,其次一定要讓孩子體會到他完成作業給別人帶來的好處,及時感謝,及時表揚。這個動力遠比其更有效!孩子現在特別喜歡物理化學,也喜歡動手,唱歌,喜歡和人交朋友,學習成績真的很好!主要是性格特別好!所以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才是關鍵!當然,也必須讓孩子明白做事要有規則,什麼時間幹什麼事,過了時間,哪怕學習都不行!切記,不要給孩子造成,學習重要,遊戲耽誤學習的意識。玩遊戲,學習,鍛鍊身體都很重要,關鍵是一定要分配好時間,最後自己決定,自己安排!也要,激發孩子責任感,一定要心態平和的給孩子說出,男孩子最大的優點就在於信守諾言。如果爸爸或者媽媽,答應要帶你去玩,給你買東西,而爸爸媽媽沒有信守承諾,你怎麼看。!!!再補充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產生興趣,對所做事情(包括作業)進行思考,最好以完成任務式的思想對待!





大胖二胖和小胖


由於疫情,今年的學校延遲開學,學校停學不停課。

孩子們都在家裡上網課,這可忙壞了做父母的。

家長群裡發上課信息,釘釘群裡上課佈置作業,上傳作業給老師批改。

孩子本來就對手機上癮,父母們都像防賊似的防著孩子玩手機,這次名正言順的要手機學習,手機到手,孩子們趁機能玩多久便要玩多久了。

孩子們在家裡上網課,父母們是忙得雞飛狗跳,為孩子們的不自律學習而心煩意燥。

通過這次在家裡監督孩子上網課,真正是體會到了老師的不容易,教師這個職業是真的值得我們尊重。

對孩子邊學習邊玩手機不自律的行為,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以斷網相要挾。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自制力本來就不強,加上手機裡面的各種遊戲各種信息又很誘惑人。

所以只能採取強制措施,跟孩子說,要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否則就斷網讓他什麼也做不了,也玩不成。

2,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學習時,父母儘量不要看電視或玩手機,給孩子創造好的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做完作業監督他自己檢查,自己上傳給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著孩子,要想他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必須先要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3,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儘管孩子愛貪玩,不聽話,還煩父母的嘮叨,但還是要經常跟他們講道理,講學習的重要性,講身邊那些學習和不愛學習的人的故事。

在學習之餘陪孩子看書,陪他看電視,跟他一起分析故事裡面的人物性格、社會背景,人倫文化。

有意識的利用這次在家裡的相處時間,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能力。

能陪伴孩子學習,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雖然會有不開心煩惱的時候,也要把他當作一件樂事,因為孩子是父母的未來和希望。

等到孩子的書越讀越多了,就會離父母越來越遠,也就不需要父母陪伴了,到時侯再來回憶陪伴他們的日子,才是父母與孩子的共同美好回憶。


舒沐沐


我家倆娃,五歲半和三歲半,因為孩子接觸手機是避免不了的,我早早的就給孩子每人配備了一部手機, 我在前邊的幾個作品都有提到。

既然避免不了,就讓他們早知道,手機要怎麼玩。比如,跟孩子商議後達成共識:每天一次玩手機遊戲的機會,時間是20分鐘,並且是完成作業以後,玩遊戲權限使用過了,還可以使用手機,那就必須是要看英語,要不然別玩!倆娃現在已經基本養成習慣,想玩遊戲的時候,拿起手機就先看時間,自己計算出加上20分鐘後,告訴我停止遊戲的時間,時間一到,馬上就關機。但是他還想玩手機啊,那就只好學英語了😀。

孩子的早期習慣養成非常重要,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有方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期是21天,時間有反覆、有鬥智鬥勇的。同時家長的榜樣作用也很重要,別讓孩子看到你沒事就刷抖音、刷朋友圈。一旦孩子的好習慣養成了,家長和孩子都將受益無窮。

六年級的孩子,在他早期沒養成好習慣,想改有些困難了,也不是沒辦法,建議家長不能心急,首先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能有專制強硬的做法,從內心真正的像朋友那樣平等對待孩子,告訴孩子,你自己也想玩手機遊戲,但是因為什麼什麼原因不能玩!以身作則的去影響孩子,偶而穿插一句道理,千萬不能長篇大論的講道理,適當的時機講一句就行,孩子很聰明的,一點就通。

要學會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才有利於他以後的發展。

建議家長多看看教育專家的方法,結合自己家孩子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要會愛,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有愛的孩子才能學會自信和自律!我想強調的一點是,家長必須要有足夠的耐性和智慧

我家這人手一部手機的倆娃,手機遊戲比我玩的溜的多,同時時間也卡的挺好,所以孩子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一個好習慣。

所以我一直說,教育孩子,好習慣比好成績更重要,希望家長給自己和孩子一點時間,培養孩子玩手機的好習慣!

逆風而立淚不落,淡看夕陽豔如血!


豔如血


座標深圳,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孩子的作業就開始需要藉助手機、電腦才能完成,等到三年級還是四年級學校就開了信息技術課,都是在電腦上操作,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麻煩,網絡信息的多樣化更是豐富了這一代孩子的業餘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開始依賴它,邊學習邊玩手機,首先是作為一個小學生來說缺少自制力,家長需要給他制定一些網絡使用規則,比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可以適當給予獎勵,你在公司上班,不能監控到家裡的情況,但是可以控制網絡,上課時間和規定的作業時間內網絡開放,其他時間設置禁用。

其實,同為家長我們都有這些擔心,對孩子多點耐心,希望等他們大點能體味家長的這份良苦用心。


鵬城豆媽


不能否認手機是個好東西,隔山隔水,千里萬里,一個電話,跟老爸老媽說說身邊的事,讓二老心安;一個視頻,老屋的牆頭上還掛著自己青澀的照片,解了思鄉別緒。



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叫如影隨形。在太陽下行走,你走到哪裡,它就跟到哪裡,將這種現象也可以稱之為伴生。實際上,生活中處處有伴生,是藥三分毒,彼之英雄我之仇敵,地球是圓的,一半光明一半黑暗等等。我們還知道一個成語,叫因噎廢食,不能因為怕噎到就不吃飯。人是鐵飯是鋼,鋼比鐵硬,是不是可以說飯比人厲害,飯總歸要吃的,不吃飯哪行?人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我們終將會化為大地的養料,但我們還是要勇敢地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這是人性光輝,積極的一面,也是我們歌唱和放大的一面。

說這些話的目的,只是想強調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手機固然可以讓孩子上網課,接受新知識,但副作用也是明顯的,作為家長,最擔心的是怕孩子沉湎遊戲而不拔。



誇張地說,一部手機就是一個世界,對成人來說可能是聲色犬馬,對孩子來說,最容易陷進去的就是遊戲了。遊戲的魔性和魔力,別說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控制不住,因為遊戲而誤人誤事的太多了。當然,遊戲也有其好的一面,譬如就業,數字經濟等等吧。

已經發生了,怨天尤人一會兒就夠了,情緒平穩下來,還是要積極面對。對疫情,對手機,對遊戲,作為家長,是無能為力的,我們可以做的,而且可以做好的,我認為有這麼三點。

第一,上網時間的控制。機器聽話,會按編程指令走,人是活的,何況是自制力差的孩子,所以,必要的斷網是可取的,為了不傷害孩子,可以事先商量好。言必行,行必果,也是對孩子形成優秀品質的無形助力。

第二,獎罰分明。孩子的可塑性強,而獎和罰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獎是為了強化孩子積極向上的一面,同理,罰是為了弱化孩子令人不放心的一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面前提高警惕。龍鳳生龍鳳。更多意義上是指言傳身教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監管和陪伴。六年級的孩子,往往還沒有形成自我意識,科學的灌輸,以及其後的監管,督促是必要的,這也是一種陪伴,當孩子長大了,羽翼豐滿了,離你遠去了,那時,就會發現,當初的,與孩子一同度過的所有學習時光是多麼的寶貴與令人懷念。

庚子年初的疫情,對世界,對人類的影響是蠻大的,這當中也包括了對孩子學習的影響。在天災人禍面前,我們是十分渺小的,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命吧,所以,學會接受,並盡最大努力去改變吧。


水木十之


6~12歲的孩子,家長說得越多,孩子聽得越少。這個階段的孩子凡事要和孩子一起商量,讓孩子自己選擇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自己選擇並制定相關規則。

對這類孩子來說,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是孩子需要提升的能力。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計劃中的任務,持之以恆,提高自制力。

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時,如果和孩子發生衝突,彼此很生氣,請注意“情緒自檢”和“自我放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直到能平靜地和孩子溝通。

溝通過程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切記貼標籤,學會閉嘴不嘮叨。

溝通時,把我們的想法告訴孩子,認真聽聽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保持互動把父母教育的理念和想法,以及教育目標傳遞給孩子,切記不能做強制性權威談話。


狼崽辣媽Catherine



優教小師


我家也是六年級的學生,我還沒上班,每天上午在家裡陪他學習,還看不住,分分鐘想崩潰。

聽網課的時候,我得和他一起聽。我做點事,離開一會兒,人家就躺在沙發上看手機去了。總覺得是給我在學,學給我看。每天上午的學習時間,也是情緒最不受控制的時間。

老師要求邊聽課邊記筆記。別人就是不記。還自作聰明用手機拍下來。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做個學生,多寫一個字都不願意。

好不容易聽完課了,該寫作業了,你還得一眼不眨的盯著。作業基本上在手機上。你得看著他的手機和本子。你一不看,他就把手機反倒了別人的作業上,刷刷刷開始抄襲了。寫作業完全不帶腦子。語文還偶爾能睜隻眼閉隻眼,心裡想算了,不生氣。寫數學簡直就是眼不能眨。你一個晃神,他三下兩下就抄好了。在家裡看孩子寫作業,比上班累多了。

記得傅首爾說過一句話,小孩子能做什麼?是的,小孩子不能做什麼,但他能讓你什麼也做不了。家裡有個學生,你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就只有鬥智鬥勇,每天和手機爭寵了。

很多時候,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他是來報恩的,除了學習讓人不省心,別的都還好。算了,隨他吧。

與其每天著急上火,自己情緒失控,讓他情緒壓抑。對他的學習,對他的態度,起不到什麼作用。玩就玩吧。學習沒搞好, 不要心理再不好了,現在就退而求其次,要求他做個好人,不做壞事,做個思想品德好的人。


鹹味人生


孩子六年級邊學習邊玩手機,做事磨蹭拖拉,家長頭疼崩潰,寄希望於早開學。我覺得家長至少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早期偷懶了,沒有盡到或者履行好家長的職責,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第二個是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是想方設法來解決,只是希望開學,孩子回到學校就好,眼不見心不煩,繼續放任孩子的錯誤行為。

我覺得現在家長既然意識到了孩子存在的問題,就不要怕心累怕麻煩,不要再“心慈手軟”,不要再對孩子一味的遷就忍讓,下大力氣、下決心、下狠心來扭轉孩子的錯誤行為。家長一定要放低姿態,充分的和孩子交流溝通,儘量在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與玩手機的先後安排上達成一致意見,制定一個個小目標,制定獎罰規則,獎罰分明。懲罰時,不能心疼孩子,要咬牙堅持。當然畢竟是六年級了,不良的行為習慣沿襲久了,肯定會出現反覆,家長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慢慢來,一定切記一點,孩子大了,不要動輒就對孩子大吼大叫,處罰過於頻繁過於嚴厲,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在孩子早教期間不付出,現在肯定要多付出。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歡迎交流探討!








徂徠山下老張


我認為要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和娛樂時間,大人要做好表率,當然也可以和孩子講條件,沒做完作業不能看手機,否則沒收手機,現在的學習機也是可以設置的,你不想讓他玩,他就自然玩不成,當然這個是強制手法,你也可以設置獎懲制度,獎罰要分明,而且任何時間任何人都不能破壞這個制度,建立孩子的責任感,獎勵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好而不是家長自己說獎勵什麼,當然孩子也不能提過分的獎勵了[呲牙],根據他的特點,要多鼓勵他,不能讓他對你反感,養孩子親子關係也很重要,定期多談談心,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假期節日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孩子生日節日的時候送點小驚喜,相信孩子會慢慢成長為一個自律的寶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