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歸鄉: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遼闊

青山滴翠,碧水奔流。近日,走進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曾心村,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河道里魚躍成趣,一幅春景圖徐徐展開。而該村新寨坪組的鴻運吉祥山莊門口,正遊人如織,人來人往。

游子归乡: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辽阔

“這家山莊很有特色,推出的特色菜小龍蝦味道好、又實惠,更重要的是可以自己體驗抓蝦。”

“喜歡釣魚的人還可以去魚塘釣魚,一晃一下午的世界就過去了,很愜意,是放鬆休閒的好去處。”

......

天氣漸暖,絡繹不絕的人群慕名前來,感受一番好春光。

游子归乡: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辽阔

山莊裡,老闆冉光龍一身簡單的著裝,著實不像一位“老闆”。他熱情好客的待客之道,讓前來遊玩的遊客既舒服又溫馨。

如今山莊生意紅火,談起一路走來的發展之路,冉光龍的思緒被拉回到一年之前,不禁侃侃而談起來。

洋溪鎮曾心村位於印江自治縣南部,距集鎮2公里,距縣城近80公里公里,由於地勢偏遠,且是典型的山溝兩峽地形,多數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尋求生路。

冉光龍也和村裡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剎廣”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外面的世界很大,掙錢多。”多年來,冉光龍在福泉市做裝潢生意。他精明能幹、為人誠懇本分,經過多年積累,已小有成就,並積攢一筆財富。

2018年,印江自治縣脫貧出列。看著家鄉的路燈亮起來了、道路通道家家戶戶門口、硬化路全部實施......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感染著漂泊在外多年的遊子。

“曾經很多次夢見回到家鄉,可是條件不允許,要養活一家人,不得不在外奔生活。”而這一次,遊子歸鄉的夢,再一次在冉光龍心中點亮。

他心中琢磨著:家鄉的條件成熟了,可是回去該做點什麼呢?又能做什麼?

“家鄉市場小,裝潢固然是不適合繼續發展了。”要回鄉,必定要放棄早已穩定的事業,可回鄉的夢擋不住他急切的步伐。

下定決心後,冉光龍開始考察周邊市場,什麼產業適合發展?“有一次在夜市吃宵夜,看見家家都在賣小龍蝦,而且備受顧客歡迎,我想小龍蝦的市場一定很廣闊。”回憶起當初的決定,冉光龍仍記憶猶新。

說幹就幹。冉光龍先後多地考察小龍蝦苗的購買、市場需求、化驗水質,並從請蘇州技術人員作指導,慢慢地,心中的目標愈加堅定。他想:這個產業一定會紅火。

2018年年底,他在老家修建的新房已正式完工。他心中懸著的石頭落了一大半。自此,便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產業發展上。

同年6月,他發展35畝小龍蝦養殖;12月,100畝淡水養殖正式放苗。冉光龍的“養殖夢”拉開序幕。

游子归乡: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辽阔

“按照每畝450元的價格,共流轉空田空土135畝。”為了搞好產業,冉光龍傾盡所有心血。

他說,只要能把產業搞起來,再苦再累都不怕。

“有一次溫度只有八九度,我們下到魚塘消毒,村民們路過問我們冷不冷,其實怎麼可能不冷,只是這些事必須得自己去做。”冉光龍深知創業的不易,“經過一步步打拼才能有一點成績,我不能放棄。”

如今,曾心村的花又開了,魚塘裡的魚兒早已肥美,小龍蝦也在等待撈出,冉光龍的山莊賓至如歸......在他的帶領下,該村正發生著向好的變化。

截至目前,他共帶動貧困人口就業120人。

上午11點,黎起高正提著一桶飼料往小龍蝦池塘走去。他抓起一把把飼料灑進池塘,動作熟練又迅速。

“每天喂兩次,定時喂,一年固定的2萬元工資。”簡單的話語,卻透露出黎起高心中的滿足感和獲得感。

黎起高說,今年已73歲,還能在村裡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心裡很滿意。加上村裡生態環境好,空氣清新,每天去餵食心情都會變好。

“下一步,我要按照農旅一體化的設想來發展,進一步完善魚塘基礎設施,打造成為讓遊客玩有所樂,樂有所居,居有所食的農旅一體化園區,讓遊客留得住、住得下、吃得好。”對於未來的發展,冉光龍心裡早已勾勒好藍圖。

游子归乡: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辽阔

站在魚塘邊眺望遠方,他再一次陷入沉思,因為他的夢想只實現了一半。“全村有324戶1407人,其中貧困戶77戶304人,回鄉發展不能只為自己,還要帶動更多的村民就業。”在他的藍圖裡,這是下一個更加偉大的目標。(蔡茜 王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