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暉:締造供應鏈新生態的川閩“遊子”

從曾經的國企高管,到如今執掌一方商業王國,這讓福建省四川商會會長、廈門優傳集團董事長寧曉暉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從曾經的國企高管,到如今執掌一方商業王國,這讓福建省四川商會會長、廈門優傳集團董事長寧曉暉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他思維清晰,邏輯縝密,有人評價他對於事物的理解,不像是一位商人,更像是一名學者,一名哲學家。

福建這塊沿海的熱土,有不少川商的足跡。在廈門打拼了多年,南充人寧曉暉的身上,同時有著川人吃苦耐勞和福建人愛拼敢贏的精神特質。近日,記者走進廈門瞭解在閩川商情況,多年來對外低調的寧曉暉,首次接受了媒體的專訪。

寧曉暉:締造供應鏈新生態的川閩“遊子”

寧曉暉

貿易起步 建起供應鏈新生態

10月19日,在廈門市象嶼自貿保稅區門口,有不少市民排著隊等待進入。保稅區裡的商品因為“物美價廉”備受歡迎。然而在保稅區裡做零售,廈門優傳供應鏈有限公司卻是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首創了全國保稅區連鎖經營模式。

居住在廈門集美區的王女士特地從島外驅車來到了保稅區,直奔進口酒類交易中心。在國內的葡萄酒進口領域,優傳早已經聲名鵲起。在中國,進口葡萄酒公司名錄裡,優傳排名前十,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原瓶裝酒進口商,向市場供應品類最多、最為齊全的進口酒,包括葡萄酒、烈性酒、啤酒等。從事餐飲行業的王女士告訴記者,隔一段時間她就要過來採購酒水飲料等,和許多人一樣,王女士也將採購點鎖定了優傳。

優傳生意輻射全國,總部設在廈門,先後在全國建立了5家制造工廠,在30多個保稅區建立了進口消費品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優傳的業務已涉及保稅物流園區投資運營、跨境電商、一般貿易、植物纖維製造等行業,儼然形成了一個供應鏈新生態“王國”。

優傳成為如今供應鏈領域的“大腕”, 背後的締造者,廈門優傳集團董事長寧曉暉卻說自己的成功有著偶然的因素。1988年,寧曉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廈門大學經濟系,畢業後進入了首鋼集團工作,負責國際貿易,先後擔任外貿業務員、集團總裁秘書,參與華夏銀行籌建等工作。1997年,已工作5年的寧曉暉感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活躍,看到身邊人的成績,他決定自己也出來闖一闖。

2000年對寧曉暉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寧曉暉從朋友那裡獲悉,四川有一家大型企業需要大量的椰殼纖維作為工業性原材科,當時國內的椰殼纖維十分緊缺,主要依賴從印度和泰國進口。寧曉暉敏銳地覺察到,這裡面存在著巨大商機。通過多渠道瞭解,他聯繫上還未開闢中國市場的斯里蘭卡一家企業,建立起了貿易通道。

這一筆生意,為寧曉暉的事業打開了一扇門。隨著國內市場的打開,在大宗商品的“黃金十年”,他的貿易版圖越來越大。優傳的市場觸角遍佈全國50多個城市,並在中國率先創立“保稅區模式”,即把進口消費品放在保稅區展示和銷售的連鎖經營模式,被全國各地保稅區紛紛效仿。

面對經濟轉型升級,優傳的步子也走得十分穩健且富有前瞻性。近年來,優傳對保稅區進口消費品銷售的經營模式進行了升級,提供從口岸到跨境電商的整體解決方案,這種新模式支持跨境貿易保稅離岸結算。如今,除了傳統供應鏈,優傳已形成了相關行業多元化的產業格局,還佈局了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板塊。

順勢而為 做“知識型”商人

無論是聊生意,還是談古論今,寧曉暉給人的印象總是儒雅的。有著豐富的知識積累和人生閱歷,善於在繁雜中迅速抓住重點,不少人稱他是“知識型”的商人,而他本人也是“知識決定命運”的信奉者。

寧曉暉覺得,一個成功的商人一定是順勢而為的。跳出體制創業,寧曉暉趕上了大宗商品的黃金時代。回想當初的選擇,寧曉暉說:“當時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是看到了趨勢,覺得該出來闖一闖了。任何判斷,都是基於對時代和對自己的瞭解,你的知識結構就決定了你的眼界與選擇。”如果說當初的選擇有其“偶然性”,那優傳一步步的做大做強,離不開寧曉暉的遠見。

在業內看來,優傳是低調的前行者。從過去的“連鎖”到如今更加精準、系統化的模式,寧曉暉一直在思考如何破題。他表示,跨境電商的核心是供應鏈管理。“從這點延伸思考,一是要有富有競爭力的產品資源,二是要實施通關便利化,依託技術創新,要創造跨境電商領先的平臺技術。”在他看來,做企業,重點要創新。如何創新,寧曉暉說,“首先是選對行業加強學習,將行業競爭數據瞭解得足夠充分,起碼方向不會錯;其次,創新是對過去的某一種否定,要學會取捨,落後的就一定要淘汰。”

中美貿易出現摩擦,不少貿易同行遭受了不少損失。然而寧曉暉卻坦言,自己的集團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一是因為我們的佈局比較合理,沒有太依賴單一的國外市場,早年就開始多元化佈局;二是近年來,我們做內貿比較多。從過去單純的外貿,到現在完整的供應鏈,從過去粗放型的供需配比,到更加精準的消費升級,僅國內就有很大的市場。”

與其他一些商人不同,寧曉暉在交流中,談得更多的是對宏觀經濟的看法。“一定得了解當下的環境與政策,跟著大勢走。”

川閩“遊子” 有一個“南下”夢

在四川學習生活18年,北京工作3年,至今已在廈門紮根20多年。人生將近一半的軌跡,寧曉暉經歷了從西到東、從南到北。生活在福建多年,從不適應到適應,寧曉暉覺得這片土壤給予了他充足的養分,“南下”讓他曾經的夢想成真,也孕育著更大的夢想。

“最開始不適應的就是喝茶,在福建,幾乎每個企業家的辦公室都有一套功夫茶具,進門談生意先喝一口茶。”寧曉暉說,以前在四川老家從來不喝茶,如今卻離不開了,每天不喝一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福建自古以來商業氛圍濃厚,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閩商,遍佈海內外。作為一個融入閩地的外鄉人,寧曉暉說自己很幸運能夠來到這片土地上,不論是商業邏輯,還是文化精神,很多優秀的閩商都是他的榜樣。

“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文化特性,為什麼這些優秀的閩商能夠成功?是這裡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因素決定的。福建人敢拼,有韌勁兒,漂泊在外仍然團結愛家,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深受閩地文化的影響,如今把家也安在了這裡,寧曉暉笑稱自己的兒子一半是四川人,一半是福建人。

而近年來,寧曉暉回四川的機會比以前多了。回鄉多了,讓他感受到了四川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又讓他產生了新的思考。“從國內看,南向的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自貿港,都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從國外看,南向國家覆蓋約23億人口。這樣一個廣闊市場,四川向南發展當然不應該錯過。”“向南發展”,這一觀點與四川提出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突出南向,全力打造南下通道不謀而合。寧曉暉接過福建省四川商會的擔子,和在福建的川商兄弟姐妹們一起成了川閩兩地之間的紐帶。南向的巨大市場,讓寧曉暉看到了商機。

“在南向國家打拼的商人中,閩商的佔比相當高,近年來,我們川商也團結發展得很好。如果能從企業的角度打通南下通道,將閩商和川商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僅從貿易的角度,這就有很大的市場。這也算我們在外的川商,真正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了。”寧曉暉告訴記者,關於南向通道的建設,福建省四川商會還專門成立了研究小組,與自己的母校廈門大學聯繫,未來還將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他說,南向通道的建設是大事,從具體操作層面上,政企校的資源和支持都必不可少,他還建議企業早期就參與其中。“企業能夠參與其中,越早越好。無論作為顧問,還是資本上的參與,成立產業基金進行投資等。只有經過不斷論證和推敲,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企業真正參與到過程中來,才能從實際出發,做到可持續發展。”

今年是福建省四川商會成立10週年,12月將舉辦盛大的慶典。寧曉暉說,關於南向通道的建設與思考,也將在這次盛典上設高峰論壇,邀請眾多大咖一同論道。家鄉的繁榮發展,讓寧曉暉感到欣慰。稱自己為“遊子”的他,多年來朝著夢想的道路前行,如今有了更加堅強的後盾,相信未來將會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