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一杯香茶,一縷春光,

細細品讀一本好書,

這樣充滿“書香”的生活,

在張家港的農家書屋就能體驗到!


家門口的“書香世界”


近日,

在經開區(楊舍鎮)百家橋村的

農家書屋——“聽習軒”內,

幾個村民正聚精會神地

聽志願者講述《身邊的焦裕祿》。

志願者講得聲情並茂,

村民們亦聽得津津有味。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聽習軒”是一座小涼亭,位於百家橋村村民徐長娣家的庭院內。蜿蜒的小徑,鵝卵石鋪就的路面,整潔的菜圃,讓這座蘇州園林式的庭院在幽靜中彰顯著勃勃生機。若不是受疫情影響,平日裡,村民們總是不約而同地來這裡看書。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今年92歲的徐長娣是庭院的主人,也是“聽習軒”的常客。她說:“在這裡看書很開心,我們大多數老人不識字,村裡的志願者就讀給我們聽,感謝這個好時代給我們村民的福利。”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聽習軒”


2019年,百家橋村將

農家書屋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

並招募志願者入駐農家書屋,

為農家書屋的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百家橋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春燕說:“我們把農家書屋與學習強國、美麗庭院相結合,打造了‘聽習軒’,讓家門口的農家書屋真正成為村民的精神家園,助推鄉村文化傳播和文明共享。”


除了“聽習軒”,

百家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打造了

24小時圖書驛站——“百味書屋”,

實現了圖書館服務時間、

空間和資源的功能延伸,

給村民創造了便捷、舒適的閱讀環境。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老百姓的“大書房”


有空就到“農家書屋”坐一坐,

翻閱期刊報紙、查閱技術資料,

這早已成為永聯村村民生活的日常。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2006年,永聯村投資200多萬元改擴建了農家書屋。書屋總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設休閒書吧、藏書區、益智區三個區域。書屋也具備24小時自助圖書館的功能,和我市其它圖書館聯網,憑藉市民卡即可實現通借通還。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據瞭解,

目前,書屋共藏書40000餘冊,

擁有報刊雜誌200餘種。

每月書刊流通量達5000冊,

每月更新流轉圖書200冊。

如今,永聯村村民讀書讀報蔚然成風。

這座“農家書屋”也已成為

永聯村村民最喜愛的文化活動場所之一。


農家書屋是全民閱讀在鄉村的主陣地、大平臺。從2006年起,張家港市就啟動了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實現了數字農家書屋全覆蓋,全部納入市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中,並在全國率先實現農家書屋與全市所有市、鎮圖書館(室)統一編目、統一流轉、一卡通用、通借通還。


目前,張家港擁有2個全國示範農家書屋、

2個全國書香社區、

9個江蘇省五星級示範農家書屋,

數量位居江蘇省榜首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保稅區(金港鎮)柏林村(馬橋社區)圖書室


在農家書屋創新發展模式上,張家港成功探索出新路徑,作出了示範,把傳統農家書屋提檔升級為24小時圖書館驛站。目前,張家港市共建成24小時圖書館驛站42家,2019年24小時圖書館驛站共接待讀者93.8萬人次。


張家港這些農家小院,“好香”!

▲24小時圖書館驛站


接下來,我市將繼續加大數字化建設,

助力農家書屋提檔升級,

不斷擴大農家書屋在百姓中的影響,

讓農家書屋成為百姓家門口的書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