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那麼多史學家、作家說“明朝是最不堪的一個朝代”?

平野宿YHW


這是對明朝固有的偏見,清朝修明史有意醜化,建國後為打擊國民黨特務的輿論借用明朝的廠位說事,把明朝刻畫成黑暗專制民不聊生的形象。

相反,隨著對明朝瞭解越來越多,明朝的形象與宣傳的截然相反,可以說晚明是最接近近代的,思想文化大迸發,商品經濟繁榮。

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永樂大典,紫禁城,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三言二拍,徐霞客遊記,金瓶梅,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等,王陽明心學思想強調人的個性,徐光啟李之藻翻譯西方自然科學鉅著,這一切無不說明晚明的發達。


可惜政府控制力太弱,東南地主文官集團報團求利益,收不上商礦稅,只能壓迫貧民,加上土地兼併流民四起,天災人禍內憂外患,滅亡了。清朝建立後全面銷燬明朝的進步思想文化,剃髮易服,文字獄,奴化國民,對百姓控制極強,即使是清末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帝國主義百般蹂躪,清政府照樣能搜刮鉅額白銀賠償,供八旗子弟享樂。

對明朝感興趣的可看杜車別的《明朝是被誰幹掉的》,結合史實及浩瀚文獻的研究,全面細緻的給你展現了真實的晚明


沐九評論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解史。

明朝是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前身是推翻元朝暴政的民間起義軍,在太祖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最終歸屬的戰鬥中勝出,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應天府,在成祖時遷都北京,歷任16位皇帝,政權更迭276年!

明朝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保留了文化的傳承,在政治和外交上,也做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那麼,為何還有很多人說明朝是最不堪的一個朝代呢?

明朝在太祖成祖時期,國力強盛,將元朝餘孽重新建立的北元政權徹底擊敗,多次深入漠北草原對蒙古遊牧進行驅趕和震懾,後來遷都北京,讓明朝皇帝始終處在前線,安定民心!擁有如此強硬態度的明朝怎麼還是被後代史學家,作家批判,原因在於隨後的明朝皇帝和明朝制度!

一、明朝的昏庸皇帝

終大明一朝,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前輩勤勤懇懇的創業,子孫肆無忌憚的敗家,這個現象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

1.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寵信奸逆,志大才疏。朱祁鎮曾聽信太監王振的慫恿,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冒險親征北方瓦剌也先部落,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做了俘虜皇帝。幸而後來于謙戰敗也先,也先才被迫把朱祁鎮送回。誰知昏君朱祁鎮復位後,卻恩將仇報地把于謙給殺了。

2.明神宗朱翊鈞

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懶!朱翊鈞在位48年,其中有30年不理朝政,不上朝不接見大臣,對奏摺留中不發,不批示不駁回,首輔朱賡在內閣坐了三年,沒有見過萬曆皇帝,官員辭職,不批准不挽留,大多自行離去,可以說朱翊鈞的不作為已經懶到了骨子裡!

二、明朝的無能奸臣

1.嚴嵩

嚴嵩專權跋扈,主持朝政長達20年,為官專擅媚上,竊權罔利,並大力排除異已,還吞沒軍餉,廢弛邊防,招權納賄,可以說所有奸臣該有的他都有,沒有的他也有!中國最大的奸臣之一!

2.劉瑾

明朝有名的奸臣宦官,橫行張揚,藉助皇帝的信任,勾結外戚,把控朝堂。大權在握,便引誘武宗沉溺於驕奢淫逸中,自己趁機專擅朝政,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他排陷異己,朝中正直的大臣都受過他的迫害!

三、明朝的制度

1.軍隊的制度

明朝建國初期,為了維護中央高度集權,創新了軍制,也就是衛所制,所有軍人世代傳承,屯田養家。但是在明朝中期,貴族圈地,豪紳侵佔,就連軍隊的田地都被霸佔收沒,失去土地的將士紛紛逃離,軍紀破敗,軍隊戰鬥力降低和士兵數量急劇減少。

2.朝堂的制度

明朝並不禁言,尤其在朝堂上,對於士大夫階層的無理,明朝皇帝多有忍讓,這也讓文官形成了黨派之爭,最出名的就是東林黨爭了!東林黨爭是指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等文人黨派以及閹黨之間的爭權奪利,他們不在乎朝堂的興衰,只在乎自己的黨派的利益,朝堂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總結:明朝就算再有實力,也禁不住上述昏庸的皇帝,奸逆的大臣,腐爛的軍事制度和拉幫結派的朝堂的侵蝕!明朝不乏賢明的君主和能幹的朝臣,但留給後人的印象並不積極,反而讓人憤怒和嘆息!


詩涵果果解史


這是實話啊,沒問題。軍事上明朝對外被各種逗比刷人頭搶地盤,吐魯番汗國佔哈密衛,緬甸搶佔三宣六衛,瓦剌土木堡,韃靼庚戍之變,河套地區讓蒙古拿去一百多年,區區一個日本大內氏朝貢使團拿短刀就能在爭貢之役暴打全副武裝的明軍,俘虜明軍總兵,全身而退。一個字,弱。

經濟上除了鄭和下西洋賠本賺吆喝引來一群白眼狼拿土特產換幾十倍價值的賞賜,隆慶開關那幾十年開放一個港口對外貿易以外,毫無建樹。一個字,窮。

順道一提,明朝對內是挺狠的,在朝鮮立下先登平壤之功的戚家軍,不僅戰後被明朝賴賬不發,還在薊鎮之變把戚家軍誘騙到校場全部殺光,完事扣一個兵變的罪名。



奈卡德斯內克


首先我覺得這些人都是旗人或清時期的既得利益者,你如果是李氏子孫或曾氏子孫,或者什麼關家,金家的等等,自然也會黑明,說明自家財富來的正當吶,那老朱家的肯定氣憤了,搶了我家的,殺了我家的,還說我家不好,有這道理嗎?嚴格來說,明朝皇帝不是不好,而是因為皇權和文臣集團之間的內鬥,消耗了皇帝很多精力,搞的皇帝不得不倚重中宦官集團來遏制文臣集團,從而顯得皇帝昏庸,但明朝中前期文臣集團還是不錯的,後期就不行了,言官為出名而言,武將贏了說你慘勝,消耗的錢糧多了,敗了就不用說了,反正不做事是最好的,做事了就是你的錯,典型的就是東林集團


Johny123


史學界有個說法,讀史需讀明史。

為什麼呢?因為現時代的中國社會的很多現狀,都能在明朝尋到淵藪。

明朝是中國歷史的大拐點,其所呈現出來的特點與唐宋之前古典主義的封建制度太不一樣了。明朝歷史所表現出來的草莽特性、君主集權、陰陽規則等,都是中國政治生活中去貴族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所以,明朝的特點是斯文掃地,潛規則大行其道,政治上也體現出“家奴治國”的文明倒退。

比如說吧,明朝以儒家經典的道德文章治國,極為重視義利之辨,對元朝斂財為官的做法極為憤恨,號召官員潔身自好,以聖人標準要求廉潔奉公。可是,朝廷給的俸祿又極低,逼得官員不得不收受賄賂。可是朱元璋又鐵腕反腐,連殺了好幾萬人,還發明瞭很多酷刑。可是行政系統想要正常運行,沒有錢是不行的。所以到後來,上到皇帝,下到黎民百姓都認可了貪腐。

可是貪腐不是聖賢之道,怎麼辦?只好說一套做一套。所以,看明朝人的文章,那是錦繡河山。可是明朝人做事,卻是袖裡乾坤。有一個較真、認死理的員工叫做海瑞的,整的皇帝和同僚都不開心。他自己為博得令名,日子也過的苦哈哈的。當然,海瑞也不知道,在幾百年後,因為他的事,又掀起了另一場政治風暴。

簡單來說,就是明朝的思想理論基礎與治國實踐相差太大,由此形成了社會上的很多潛規則,一直流傳到今天。

明朝的政治制度,包括財政制度,都是很不完善的,這也造成了明朝的政治生活處處充滿著詭異的失衡。為了平衡這個秩序,朝廷又不得不大力提倡思想覺悟,說假話,說空話就此成為了時尚。

一些作家和史學家說明朝是最不堪的時代,可能說的就是明朝失衡倒退的政治生活吧,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借古諷今的意圖。


而知而行的歷史


可能和明朝的皇帝有關吧,除了朱元璋,朱棣,沒幾個中用的,甚至有的荒唐至極。當然也可能是清朝人歪曲的。


和古人聊聊天


就衝初期沒有人為餓死百姓數千萬這一點,明朝絕對不能背“不堪”的黑鍋。


生命燈塔


別人文藝復興別人大航海,明朝做了什麼?


每天的投資理財課


因為他從他自己的價值觀去判定的,或是用現在的價值觀去衡量古代。。那是另一個世界!


比爾譚vlog


明朝的建立,讓人有一種“小人得志”,草雞飛上枝頭變了個假鳳凰,根本上沒有改變骨子裡的小農意識。導致在權力最頂端的掌權者能力與地位不符,所以即使中間的重臣才能出眾,能力超群也不能左右局勢,胳膊擰不過皇帝這條大腿。再通俗一點就是連皇上都敢胡來,世間能夠清淨的了?可以說是不堪的一代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