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毒更可怕的是“0號病人”?

截止3月24日上午11:51,中國以外確診累計295257例。


面對不斷上升的確診人數和疑似病例人數,對於此次疫情的關注和討論,相比於此前任何一次事件都有更多的話題。同時,此次疫情給人們帶來了的更多是焦慮和層出不窮的疑問。


如果僅僅是確診感染,依然有很大的治癒希望,然後繼續正常生活。然而,比感染更可怕的是成為“0號病人”。


那麼什麼是“0號病人”?


“零號病人”指的是第一個得傳染病,並開始散播病毒的患者。在流行病調查中,也可叫“初始病例”或“標識病例”,正是他造成了大規模的傳染病暴發。


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社發表明稱:網上流傳關於所內畢業生黃某為“新冠0號病人”的言論並不屬實。雖然謠言已破,但是一不小心淪落為“0號病人”或者被貼上“0號病人”的標籤,那遠遠比被感染病毒更可怕,即便被治癒,也將長久地活在被陰霾重重覆蓋的黑暗中。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0號病人”?

糾結、痛苦、誤解、咒罵、遺憾、無奈......將會伴隨他們一生!


“0號病人”概念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首次被提出。


一位名為蘭迪·席爾茨的記者,在其著作《世紀的哭泣》中,將加拿大男子蓋爾坦·杜加稱為“美國史上首位AIDS患者”,即“艾滋病0號患者”。


當HIV病毒正在這片土地上悄悄蔓延時,眾人對其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可怕的疾病”。在“未知”面前,恐慌與討論都是常態。


眾人喋喋不休地爭論著與HIV有關的一切,同時也包括蓋爾坦·杜加。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0號病人”?

蓋爾坦·杜加


在杜加短暫的31年人生中,“1980年”是他無法忘卻的生命轉折點。


年輕的蓋爾坦·杜加曾經是位“外貌出眾、性格如天使一般”的少年,他結交了朋友、收穫了愛情、贏得了肯定,成為了一名讓人羨慕的空乘人員。


作為一名優秀且專業的空乘人員,杜加有著極強的學習能力與社交本領。他會說多國語言,熱愛運動,喜好藝術、性格極好,很容易與別人打成一片。享受人生、沉醉愛情,在杜加的青年時代,這兩件事是他最看重的事情。實際上,他也的的確確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0號病人”?

蓋爾坦·杜加

可那些曾帶給他無限快樂的歡愉,會變成他人生所有噩夢的開端。


1980年5月,一向健康的杜加察覺到了自己身體的異樣。

那一年夏天,蓋爾坦·杜加正式入院接受治療。在等待化療的過程中,他見到了美國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員。


那時的杜加並不知道,疾控中心正在悄悄調查著一種“新型病毒”;而更讓其驚慌的是,最近被確診感染這種“致命病毒”的3位病患,竟都和自己發生過性行為。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0號病人”?

艾滋病毒

由於字母“O”與數字“0”長得過於相似,代表杜加的圖形又恰好位於整個關聯圖形的中間位置,這名積極配合調查、為人類認知艾滋病做出巨大貢獻的“患者O”,便成了人人避而遠之的“0號患者”。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0號病人”?

當時發表的相關文件其中紅框裡的 字母“O”則代表蓋爾坦·杜加

此時的蓋爾坦·杜加被新聞媒體推上了風口浪尖上,《紐約郵報》直呼他是“給美國帶來艾滋的男人”,這個可笑的報道將杜加變成了 “全美最痛恨的男人”。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0號病人”?

無可奈何中,杜加躲到了鄉下,在那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一年。


可想而知他被定為“0號病人”之後的生活是在黑暗、嘲諷、謾罵、痛苦中度過。


2016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邁克爾·沃羅比(Michael Worobey)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自然》上發表論文。基因研究報告表明:

杜加僅僅只是普通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之一。既沒有生物學也沒有歷史證據證明他是美國首例或 HIV-1 B亞型的首例病人,而關於“0號患者”的觀點,也沒有科學數據支持。


在此後“0號病人”的標籤也曾出現在各個國家,每一次疫情大爆發,科學家們努力找到“0號病人”是為了更有效得地找到病源從而研發出疫苗,讓人們能夠從病毒的恐慌中走出來。


可是很多人將“0號病人”視為病痛的“毒源”,認為“首位確診者”就一定是“首位感染者”,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0號病人”?

此刻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0號病人”真的是疫情的元兇嗎?


“0號病人”真的就該被大家仇視嗎?


“0號病人”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當今社會人們捨本逐末地追問“0號病人”,卻不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是什麼造成了疫情的原因,我們該如何有效的控制下一次疫情的襲擊。


世界上未知事物還很多,請尊重每一個生命,善待每一個善良的人類,一念之差可能會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