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是中國當今教育的一大特色,到底有利還是有弊?談談看法?

寧靜95661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看看待。首先從義務教育教育和高中階段的孩子來說,陪讀利要大於弊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各方面都還沒發展全面,需要家長的協同教育,多少留守孩子的教育難免缺少了一些什麼。還有高中階段的學生,雖說各方面發展都還可以,但學習壓力太大,生活和學習各方面需要更多的照顧,所以需要陪讀。而作為上大學的學生來說,就不需要陪讀了,因為這是他們跨入社會的最後一道大門,需要他們獨自走下去,若再陪讀,弊一定大於利。不成熟的觀點,希望大家指教……



超人carpenter


只講講知道的事,我在某大學工作 了二十年,碰到過兩個學生上大學了家長來陪讀,小孩沉溺於電子遊戲,學業荒廢了,繼續下去,要被退學了。家長想阻止,挽回,沒成功,還是被退學了。另外我有個同事,兒子也是高中時沉迷電子遊戲,經常曠課,後來發展到要連續玩遊戲不回家,父母經常一個一個遊戲室找人。玩了兩年,大概那個遊戲打通了或者其他的什麼原因,他不玩了,高中時間也快結束了,成績自然也不行,家長把他送去香港讀職業類學校了。我有個同學的兒子從小學習優秀,中考時高中考到省城的學校了,自己住校讀,父母要上班,沒法陪。我覺得吧,陪讀沒用,只要能上小學一年級的,一般都有自理能力了,我就是六歲上學,也開始煮飯餵豬洗衣服了。自己事情自己做,要不然大家都累得慌。再說多做點家務事,反而能培養出條理性,不管是學習也好工作也好,能抓住重點,事倍功半。


幹嘛要名


關於這個問題,由於我並沒有陪讀經驗,所以特地和孩子共同探討了一下。我的孩子現在上初二,在西部省會城市一所較好的中學就讀,學習成績在全年級十二個班中排前二十名,屬於比較自覺的孩子。他的年紀正是大多數家長考慮是否陪讀的年紀,而且他們班也有部分同學的家長專門辭了工作在家陪讀,但並不太理想,相反班裡學習成績最好的幾名同學的家長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又能抽身完成學校的一些活動。我問孩子是否希望媽媽陪讀,他並不願意,因為他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家長只能起輔導的作用,如果家長陪讀,反而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認為學不好會對不起家長,而且對於他自己的自學與自律能力也有所影響,他說因為你不可能一直陪著我,我畢竟要長大。因此我認為陪讀這件事是不應當大力提倡的,相反,多與孩子溝通,多參加一些孩子學校的活動,適度增加你在孩子老師和同學面前的曝光率,用正確的人生觀和行為去引導他起到的作用更大。當然異地或留學等生活陪讀另當別論。


一個外鄉人眼中的青海


陪讀是好是壞?有利有弊?正所謂千人千面,各有所選。

身邊同事給孩子陪讀的太多了。可能我身邊這種例子太多,而我又不是個很願意陪讀的人,因而我覺得太費解了。難道孩子不能住校?難道養個孩子就得賠上半生?是不是學校宿舍沒人願意去住了?

同事們在城裡租了學區房,恨不能住到學校門口,即使這樣,中午還去教室送飯。早晨伺候完孩子早飯再去上班,中午夫妻倆輪流去送飯,一天跑數回,累計路程一百多里,有的還是騎著電動車。我看的是心裡發緊,滿是恐懼,這啥時候是個頭啊。

能把孩子盯的這麼緊的,當然是孩子少的,基本都是一個。爸爸媽媽的愛太足了,對孩子來說是高福利也是嚴督促。同事們的孩子基本上都考上大學了,名校倒是很少。

也有孩子住校和託管的,父母或是沒條件,或是出外謀生。孩子有的學業優秀,有的乏善可陳。

所以呢,陪讀有利也有弊,有好也有壞,也是各家有各家的滋味。想陪的你阻止不了,不能陪的你找不來。

世間哪件事不是這樣呢。


和和其風


陪讀是錯誤的做法,有本事自己教。浪費人力物力。我認識有個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辭掉民辦教師的工作,陪孩子讀市重點高中讀湖南大學。最後孩子因為數學幾次補考過不了,沒有畢業。現在在家天天玩手機。你們說怎麼辦才好?這樣的家長能陪孩子一輩子嗎?


農村教育家


陪讀是教育一大特色。很多老師也建議陪讀。首先這要看自己的家庭條件。比如家裡金錢物質都很寬裕,又是一個孩子,大人離不開孩子,孩子也離不開大人,就可以陪讀。

如果家裡拮据還有個小二,比如我就不能陪讀。不能盲目隨大流。孩子學習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家裡那麼多事自己會有一個焦慮不安的情緒 ,這個時期的孩子都很敏感,會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

如果沒有我家小二妮,我也可以去陪讀了。隨便打點工。陪著孩子多好啊!條件不允許呀!

如果孩子不聽話,寸步不離的盯著他不學你也沒辦法。我朋友 兒子考上重點高中,三年租房補習,花了20w,最後考了460。我鄰居家裡吃低保,三年還沒花3w呢500多分,如果不是她媽媽有病,讓她分心 會更好。

別管陪讀還是不陪讀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個最主要我覺得。有的孩子住校回來帶回家一堆舊衣服,這就是不自理,學習也得勞逸結合。


春日氣泡


我來發表一下客觀的看法:陪讀,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論。要看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小孩,什麼樣的家長而論。

當今,教育越來越被家長所重視,畢竟這是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沒有文化是萬萬不能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所期待的。特別是孩子升入初中和高中以後,家長就更加的重視小孩的成績了,希望小孩能上重點中學,如果考上了重點中學,那麼小孩子的一隻腳就跨進了大學的門檻。

我所在的縣城有兩所省重點中學,各鄉鎮,甚至各縣,外省的學生都慕名而來,以能進入這兩所中學讀書而感到榮耀。以前這兩所中學在中小學招生都是有招生指標的,考到了前多少名的才能進入,一般都是看升學考試的成績。現在有所改變,小學升初中招生要通過這兩所中學的自主招生考試才能進入,在暑假,他們會組織兩次考試,一次招錄外省,外縣的學生,一次招錄本地學生,有名額的限制。初中升高中的招生還是看升學考試的成績,不過每個鄉鎮會給一點均衡指標。伴隨著家長的嚮往和進城讀書的熱潮興起,這兩個重點中學人滿為患。所以另外建設了兩所學校,名字就叫這兩個中學的實驗學校,也是一所政府管理,由重點中學配備老師的民辦學校。那些沒有達到分數線的可以去讀實驗學校,但是分數不能差太多,分數在 一定範圍內可以繳納擇校費入學,根據分數差別大概幾千到兩萬多不等。如果是前六十名的免擇校費,交正常的學費就可以。

就是這樣,每到暑假快開學的時候,來報名的人還是絡繹不絕。沒考上的就交擇校費讀實驗學校。因為是老師資源共享,都是重點中學的老師,所以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也家長願意租房子去陪讀。說到陪讀,有些人說不好,有些人說好。這要看什麼樣的小孩,小孩聽話,學習自覺,可以放親戚朋友或者是老師那吃住;不聽話的,調皮貪玩的,喜歡上網的,但是頭腦靈活,成績還有上升空間的,這就要家長前去監督陪讀,否則就浪費了錢了。有人說,陪讀的家長什麼都包辦,不利於小孩以後獨立生活。也有人說,如果不陪讀,小孩要花時間洗衣服什麼的,分散了學習精力,那還不如陪讀,反正擇校費都花了,還在乎一點房租費嗎?有些家長還專門買房陪讀呢!

我是支持陪讀的,但學習歸根結底還是在於自己,但如果你是個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人,同時有很強的想學習好的慾望,我覺得陪讀是個很好的選擇。如果家長堅持陪讀,可見很重視你,你就別操太多心,專心學習就是對她最大的報答,我想你也會專心讀的,畢竟大人花了這麼大的代價,這你應該感到很幸福的!如果你的家庭條件不好,或者你很懂事,很自覺,控制能力強,也可以不選擇陪讀的。


桃李芬芳筆耕不輟


看了好多朋友的見解,看來大家都認為陪讀弊大於利,但依然也還都在陪著。[呲牙]事實也的確如此。陪讀雖然在生活上給了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其實也是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的許多機會。

特別是小學階段,家長準時接送,孩子從家裡到學校,從學校到家,都是坐在車子上,沒有路可走,這一段是蒼白的。對上學途中的一切是漠然無視的,我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面無表情的坐在大人的車子上,到學校門口下來,面無表情的走進教室,沒有欣喜。

而孩子是需要走路的,走路不但會讓他(她)們身體強健,還會讓他們發現路旁新生的樹葉怎樣一天天長大又一天天變黃從樹上掉下來。樹枝上鳴叫的小鳥來了又走;還有搬家的螞蟻排著怎樣的長隊,他們怎樣的被吸引,直到聽到學校的鐘聲一路猛衝終於比老師先一步到達教室的快感;或者最終被老師攔在門口訓誡時對同伴惡作劇般的鬼臉;也不會有兩個人一起探索一條新路回家的驚險記憶;成為過後在同伴面前炫耀的資本。這些都是成長的快樂,現在通通被剝奪了。回到家又是看著(又稱輔導)寫作業,家長還抱怨孩子不聽話,氣的發瘋:什麼都伺候好好的,怎麼就是不懂事呢?仔細想想,孩子有自由的成長過嗎?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嗎?從小到大彷彿從一個籠子被送進另一個籠子(你自己一個星期走到哪裡都有人看著試試),那些被大人們視為極端氣人的舉動,只不過是孩子們為爭取權益而進行的獨立戰爭啊[呲牙]。

初、高中階段相對學習任務繁重、競爭激烈,給予生活上的照顧也的確是需要的,但是家長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儘量為孩子釋放空間,不要過分捆綁。

遙想陪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一是獨生子女的出現,使孩子變得異常珍貴(多子女時代沒有陪讀這一詞語),可謂捧在手心怕摔著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一直都是眾星捧月般的成長。做什麼都有大人跟著。二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家生活條件變好,有能力專門照顧孩子;三是社會治安的影響,人販子的猖獗,偷走孩子傷害致殘,販賣器官,讓有孩子家庭膽顫心驚,不敢讓孩子單獨行動。這也是很多人明知道陪讀弊大於利,依然陪著的主要原因。看來陪讀雖然弊大於利,但是還是要陪的,怎麼陪,要看家長的智慧了。


清夜無塵727


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應該一分為二,辨證看問題。就比如陪讀,父母能陪伴孩子,幫助孩子料理生活,讓孩子安心學習,同時還能監督孩子,避免孩子受歪風邪氣影響走上歧途。但陪讀又不利於學生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養成事事依賴別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壞習慣。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學生時代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代,對於陪讀問題上,不是"非白即黑"式的話能講清楚。

就我老家而言,村裡沒有小學和幼兒園,鄉里沒有中學,小孩要到鄉中心校讀幼兒園和小學,要到縣城讀中學。我們村離中心校有20里路,讀幼兒園和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孩子年紀太小,生活還不會自理,學生不安排這些孩子住宿,家長不放心孩子上下學,有的家長天天開車接送孩子,費工費時,這種情況家長是很應該陪孩子讀書的。有的家長則到街上租房子住陪孩子讀書,自己在街附近找工做,照顧孩子讀書和打工兩不誤。

孩子終究是要長大,要獨立,總有一天離開父母的避護。陪讀是為以後不陪做準備。

不管住家還是父母在外陪讀,都要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比如教小孩放學回來,安排他掃地、煮飯、收拾自己的衣服等力所能及的家務。特別要教孩子明辨是非,讓孩子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培養孩子自控自律的能力,父母要做好孩的榜樣。孩在小學階段養成子良好和學習生活習慣,到讀中學,就可以慢慢放手孩子了。


行走的月光


你不陪讀,你作為父母你還可以幹什麼?

現在願意陪讀的父母已經是人上人了。疫情發生之前有多少的父母在詛咒老師,說老師平時工作不做,讓他們在家裡為孩子批改作業,說老師作業都不改,要老師來幹什麼?現在他們的願望全部都實現啦!孩子必須留在家裡,一天到晚扛著手機和電腦,少監管一會兒都不行。老師在孩子面前消失啦,家長變成老屍(語音打出的字,挺適合的),看你們還有什麼意見。

陪讀是中國當今教育的一大特色嗎?這是本來就應該出現的,只是中國的家長都被慣壞了,他們真的以為交幾個錯誤錢,所有的責任都是老師的啦。他們在罵老師的時候還振振有詞的好像是自己在罵老婆,不管孩子這樣子。很老實的說,孩子又不是你跟老師生出來的,人家要當什麼責任呢?在他們面前老是有出力沒出力都算是沒出力,無論你做任何事情,他們都要怪責你老師,而且把個別老是犯的錯誤全部擴散到所有的老師層面。陪讀本身就是家長的事情,在家裡面你不陪著孩子去讀書,你想幹嘛啊?作為大人,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做作業的時候,你們就拿著手機和電腦在那兒玩,根本連一個表率的作用都沒。

他們在埋怨老師讓他們改作業的時候,他們不知道,以前的老師把什麼責任都包攬在身上了,其實一直以來家長就應該在家裡跟蹤指導孩子的學習。明智的家長不用老師去催促他們為孩子改作業,他們主動就要求孩子把作業拿出來給他們改。陪讀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