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第一:眼睛永遠比胃大

雖然沒有追求在山上吃得跟山下好,但還是過分的準備太多的食物份量。在山上因為疲憊與氣壓的關係,通常胃口會大減,吃太飽也讓身體有更多的負擔。食物的部分建議選擇方便食用與有溼潤感的食物。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第二:有一種冷叫做你以為自己很怕冷

不論怎麼準備,我們總是以為多帶兩件保暖外套就能暖呼呼,但在三千米以上的高山,有沒有一件乾爽的底層衣、一件薄但是防風的行進間外套,遠比你另外多帶一件850F羽絨外套還要重要。氣溫體感零下但是在賣力地爬升時,那件多帶的羽絨衣卻溼漉漉的貼在身上,一點意義也沒有!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第三:要帥就要能背

想要每天穿得不一樣、長褲短褲造型千變萬化、登頂時喝紅酒、回營地有汽水、休息時有熱湯喝,這些都沒問題,想要帥就自己背!

除了裝備輕量化,更重要的是能夠清楚想要與需要。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第四:爬山從來不是靠意志力

很多人都說爬山要靠意志力,我非常不同意,的確你需要有10%的意志力,但最多的是你需要90%的體力!山下不練習,在山上你告訴你大腦你很堅強很堅強很堅強到底有什麼用啊。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第五:山上沒有性別優勢

女生不能背、男生有方向感?山上沒有人可以逞英雄裝公主,沒有是男生就應該知道所有地形方位加上負責認路、女生就能在包裡多裝了一瓶乳液和帽子然後哀哀叫說背不動。每一個人都應該先為自己負責任,不能過份依賴夥伴的知識與能力,畢竟山是自己用腳走來的。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第六:我路不熟但是朋友有研究

有幾座山?它隸屬什麼山脈?你爬的山有幾個登山口?會陸續經過什麼顯著的地點?爬升多少?幾公里處有水源?什麼!不要說是你朋友瞭解你都不知道,我們不是隻是負責來簽到打卡的噢。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第七:不是名山也很美

沿途經過不知道的無名山頭,各自有各自的美好,我從來不會因為不是名山而故意忽略,小繞一段就有一片美麗的風景。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第八:撤退的勇氣

因為戶外天氣的變化太多,有時會遇上惡劣天氣,那麼不能看到登頂大景便折返下山,留給自己一個遺憾、下次再來!乾乾脆脆的轉身下山。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曬了一地的戶外裝備,躲過悽風苦雨、換得一整個下午愜意的陽光浴。

第九:只跟自己比

沒有要比誰更快、比誰更早抵達登山口。在山裡很公平,只要跟自己比就好,遇到驢友客客氣氣開開心心、分享食物彼此打氣,我從來不說某某山很近啊、你怎麼不去那裡。

有人選擇惡劣天氣還是堅持執念登頂、有人選擇下次再來;有人選擇商業團保守的吸取經驗、有人選擇自主隊換取更多的彈性。不論什麼樣的選擇都是選擇,沒有好壞對錯。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第十:尊重別人、對得起自己

這次有些人肺活量很好,上了3000米還能煙一根接著一根抽,這當然沒有關係,只要遠離人群、不要把菸灰自以為帥氣的彈落在不該彈的地方就可以。我們總是過分的糟蹋大自然的恩賜、奢侈又浪費,擦拭過的衛生紙就隨意扔在一旁、沒有喝完的方便麵湯倒在草叢。山教會我不要過分責難別人,但是要嚴格要求自己。

戶外徒步登山後,教會我的10件事,就在這裡

貼近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走進它,然後深深愛著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