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23天后,12歲的孩子選擇跳樓,真相觸目驚心!

最近孩子們在家已經網課一段時間了,網絡課的這段時間,很多我們未曾關注到的事情被推到我們的面前,告訴我們“睜開眼睛看看吧,這很重要!”

3月11日,在同一天裡,杭州有兩個孩子,因為網課時候不認真聽講,甚至玩遊戲,被批評、指責之後,離家出走。

網課23天后,12歲的孩子選擇跳樓,真相觸目驚心!

而在這之前不久,在另外一個地方,才剛剛發生了一起悲劇。

網課23天后,12歲的孩子選擇跳樓,真相觸目驚心!

3月3日,在河北石家莊,一位五年級的孩子,因為上網課不認真,早晨時被家長訓斥:“在家不好好學習,上網課不認真......”

之後,孩子便不顧一切地從樓上跳下。

而父母,看著躺在血泊中的孩子,捶胸頓足:“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做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

這個時候,談及原因。有人說是因為網課,還會有人會覺得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太脆弱,一遇到點小事就離家出走,甚至要死要活的。但,孩子真正的死因是隨時被愛遺棄的恐懼和絕望。

真正導致孩子走向自殺的,絕不僅僅是網課,或者是家長的幾句批評,那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據此指責孩子脆弱、不懂事,是對孩子心理需求和精神世界的無視,也是對自己責任的逃避。

教育家王人平認為:“網課期間,孩子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是巨大的”不僅有新學期學習新知識的壓力,還有一個面對嶄新學習方式的壓力。這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鼓勵和包容,而不是要求、束縛和苛責。父母最該做的就是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持,思想上的理解,生活的關懷,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關愛。良好的身心狀態才是孩子專注力、自信心、穩定情緒的基礎。”

孩子在家隔離,父母應當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負責人。可是既要負責孩子的心理,又要督促孩子學習,這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太難了。所以只能選擇他們認為最重要的加以關注,那就是學習。

然而,正是因為這種有條件的愛,讓孩子們無法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世界的美好,而是生無可戀的絕望。

網課23天后,12歲的孩子選擇跳樓,真相觸目驚心!

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抑鬱、自殘、自殺的報道,很大程度上這是父母和老師一直忽視他們的感受和需求,而只關注表現和成績,導致孩子常常生活在被愛遺棄的恐懼中,缺乏存在感和價值感,如果無法獲得好成績,無法表現地如父母所願,就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不配活,進而做出極端的事情。

而自殺,是孩子的自我毀滅,也是終極憤怒,是孩子在用一種最極端的方式讓家長也體會一下他們一直以來感受到的那種絕望感。同時,自殺,也是一個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後的控訴和抗爭,他們在用自己的生命告訴我們,也許我們愛孩子的方式,出了問題。

那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呢?

需要我們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和愛。如果我們無意理解、尊重和接納孩子,孩子就學不會珍惜生命和熱愛生活。

有些“有自殺念頭”的孩子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可能只有我消失了,他們才滿意。所以當他們在自殺時,認為自己殺掉的只是令父母討厭的又累贅一般的孩子。

到底是什麼讓孩子們如此否定自己?

在《茉莉的最後一天》裡,茉莉是一個在眾人眼裡品學兼優的高中生,在父母眼中乖巧懂事的女兒,然而她卻從自家臥室陽臺跳下去,自殺死了。

為了找出女兒的死因,媽媽用盡了各種辦法,最終發現了女兒的秘密,而這竟是自己第一次正視母女間的關係。

視頻中,媽媽笑嘻嘻地問茉莉的長大以後想做什麼,茉莉說是收銀員的時候,媽媽收起笑臉對說她“沒出息”,告訴她要“當會計師”。

網課23天后,12歲的孩子選擇跳樓,真相觸目驚心!

當茉莉捧著花和自己寫的小卡片給媽媽的時候,媽媽苦著臉說:“做這些幹什麼?”

當茉莉拿著第一名的成績單給媽媽看時,媽媽一臉無所謂:“要不是我這樣盯,你以為你能考第一名啊?你別大意,小心下次就掉下去。”

當茉莉看課外書被發現時,媽媽如臨大敵:“你給我看這種書啊?”說著順手撕掉了。

茉莉想要報考“中文系”,媽媽說:“我們的臉都快被你丟光了。”

“哭什麼哭?不許哭!”“如果不是生你的話,我早就是教授了!”......這些是媽媽常說的話。

網課23天后,12歲的孩子選擇跳樓,真相觸目驚心!

當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變得毫無價值,自己的願望、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夢想、自己情緒都被父母否定的時候,孩子也就學會否定自己,時間久了,他們也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只是別人的累贅。

所以,我們是否愛孩子,不是看我們的想法,而要看孩子的感受,看他們是否覺得自己被愛,看我們的行為是否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獨立。那些羞辱、打罵孩子的父母,那些把孩子逼的抑鬱、離家出走、自殘自殺的父母,都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但愛,不僅是一種情感傾向,更是一種能力。

給無條件的接納和愛,尊重他們的願望,哪怕是開“垃圾車”,哪怕是做收銀員,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幫助他們瞭解更多職業,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價值。

感謝孩子對我們的愛,也許只是分享給我們一顆他們喜歡的糖,也許是他們送給我們的花,寫給我們的小卡片,或者是他們給我們的一個擁抱......

尊重孩子的喜好,也許只是雨天在水裡亂踩,也許是紙上隨意亂畫......

尊重他們的情緒,即使是在我們難過時他們在開心,即使我們覺得只是小事但是他們卻心如刀割,還是是不同於我們的個體,他們應該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給孩子無條件地接納和愛,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這會讓他們體驗到發自肺腑的快樂和美,這會在他們心中埋下希望、光明和美好的種子,當他們遭遇人生低谷時,這些力量會讓他們在面對困境時免於崩潰,讓他們對生活有眷戀,對生命有敬畏,確信人間值得,歲月可期。

歪歪兔陪你一起懂孩子、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