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打孩子,我該怎麼辦?

天晴晴yyklss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想我會從以下幾個環節著手:

首先,諮詢孩子遭受體罰的原因。以下幾種體罰情況我可以接受,比如違反學校和班級紀律:上課說話玩手機、課間打鬧、辱罵霸凌其他同學、偷看抄寫其他同學作業或試卷、不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等。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正常的教學需要明確的規則,你違背規則就要接受一定的懲罰,這種懲罰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幫孩子確立一種界限意識。除此之外,我不能接受基於學習表現或者成績排名的體罰,比如因為不會做題或者成績差而受到體罰。為何反對以這種理由進行體罰?因為孩子的天賦秉性各有不同。我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做兼職家教,教過各類小學、中學等問題學生,發現有的孩子在學習上不能說不努力不上進,但是真的很難開竅,就是那種很不擅長學習,很難出成績的孩子,說句不好聽的話,你就是“打死他都開不了竅”的那種孩子。在比較成熟的西方社會,這類孩子一般都會被有效分流到孩子所擅長的其他領域,但在中國,目前還是“唯分數論至上”的一個氛圍,這種氛圍對不擅長學習的孩子很不利。作為家長,真的碰上了一個不擅長學習的孩子,別無他法,只能儘量接受現實,選擇與孩子站在一起。

其次,孩子遭遇的是什麼樣的體罰方式?打手心、罰站、罰抄寫、打屁股尚在我的接受範圍內。但是打耳光、罰下跪、竹籤扎等人格侮辱式的體罰不在我的接受範圍內,我認為這中體罰對孩子自尊而言是一種莫大的踐踏。所以,一旦出現後者,我會選擇堅定地與孩子站在一起,做孩子堅實的後盾。

最後,如果很不幸,體罰的理由和方式都突破了我能容忍的底線,那我會怎麼辦呢?我覺得我會首先找一下當事老師。當然,找老師還是要注意一點方式方法,秉持解決問題、溝通交流而非找茬以及擴大問題的方式方法。因為有的時候老師的過分體罰行為也可能正好發生在氣頭上。如果當事者老師能夠有所反省問題解決最好,但是如果解決不了,那隻好逐級反映了。但很多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邁出這後續的幾步可能會很難,因為你還要考慮到孩子後續的生活學習問題。所以,在處理過程中“度”、“中庸之道”的把握很微妙。

總之,作為家長,孩子一旦遭遇“過分”的體罰行為,身心受到較嚴重影響,作為家人不要急著對孩子雪上加霜,也不要急著討回個說法,在給孩子提供充分必要的情感支撐下,有理有據有節地採取措施以避免更多類似行為的發生,當成為家長努力的重點。


思並快樂著


可能我的做法大家都不贊同,但卻很有效。我只代表個人關點和自家情況。我兒子今年八年級,經歷過三個班主任,這些老師對我兒子都非常好。一方面是因為我兒子懂事聽話學習好,說話辦事老師也都很滿意。另一方面是我和老公全力配合,無論什麼活動只要需要家長參加,一定到位,無論要求什麼,全力以付一定完成好,開學第一件事就是和老師溝通(拍馬屁),老師辦的班參加,老師賣的東西一定買,該送的禮一定送…沒辦法,我只有一個兒子,我和老公特別愛我兒子,為了兒子做什麼,我們都心甘情願。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兒子在學校的八年一直很開心。


愛兒子的老媽


沒辦法!因為一般只發生在本地沒有地位的窮家孩子身上!我兒子當年上學的時候也有過、我本來想到學校跟班主任談談解決問題、班主任沒出現只現了好幾個男教師、你找誰談?作為家長連誰是班主任也不知道、本來是個女教師變成幾條大漢、這就是鄉村中學的真實與照!他們幾個人走了、有個老師過來跟我說你的兒子很本份的、那時我覺得我做家長真的悲哀!我150公里跑回去、想跟班主任談談連人也沒見到!你還想幹嘛?我家離學校有十五公里在校寄宿的、從那以後來不讓住了!只有租房子,這就是窮家孩子的悲哀!她從5歲開始煮飯、7歲一開始半獨立三餐自已搞定、10歲獨立生活、做家長的在150公里開外做事你還想跟學校講什麼大道理、其實我從自已開始到兒子兩代沒有看到教師有公德心!只覺得欠兒子太多!


在記中的童年


我不是老師但可以說是出自書香門弟,有眾多親戚朋友從事教師行業,見過很多老師體罰學生後,家長形形式式的表現。


例子一

老師因為學生學習太散漫,經過很多決教育依然無效,於是把學生叫到教導處再次教育,可學生卻沒有絲毫認錯態度,反而還咄咄逼人,老師最終氣不過順手拿著一本書輕輕拍了一下學生的頭部,第二天學生家長氣勢沖沖來到教導處興師問罪,雖然昨天很多老師在場證明只是輕敲了一下,可家長死咬住不放,最後把老師告上了教育辦,教育辦把老師處分了,老師被處分後對這學生心灰意冷,把學生調到最後一排,決定放棄他,讓他自生自滅。



例子二

同樣事發生在另一個老師與學生身上,學生也把家長叫到學校,家長一開始並沒有興師問罪,而是慢慢了解清楚,最後家長當著老師的面把孩子給揍了,還揚言以後再頑皮讓老師狠狠的揍,從此,學生對老師畢恭畢敬言聽計從,成績不斷進步。



例子三

老師在遊戲室逮住了學生,經教育無效,於是一怒之下拿棍子把學生揍了,學生小腿和手臂有明顯青於,於是家長又到學校興師問罪,最後老師因為體罰學生被處罰了,學生也被家長嚴重訓了一頓,從此,學生減少了打遊戲,學習也有所提高。

其實在我的生活圈子裡,我認為老師對學生適當體罰是必要的,家長不該過份著急,但聲明是適當,什麼叫適當?就是不打重要部位,不下重手,就好比我們身為家長教育孩子一樣,家長應該協助老師教育孩子!


你若專情我必守候


說實話啊,現在打孩子的老師風險很大的,如果老師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未嘗不可,畢竟是小懲大誡。但如果你不認可老師的教育方式,可以找老師聊,告訴他不要打,那你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的負責孩子的教育了,我覺得是可以的。我們從小是被老師打大的,小學有教鞭,三角木尺都打斷了,初中還在辦公室跪過,說句實話啊,我那會已經是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偶爾犯些小錯誤,上課講話,老師以為我把作業給別人等,也會被打。大多時候的打我是認可的,當然有些沒品的老師就不說了,冤枉學生,不服還打。我覺得打對於我沒有起到任何效果,早在心底裡認定了做人做事的標準,改變是源於成長,但沒有哪一次是因為捱打。建議不要讓老師體罰吧,孩子更適合講道理和體驗式教育。


段玉公子


看了這位親描述的細節,讓我想起來我家孩子幼兒園中班剛過完春節回到學校的一段對話:

兒子: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我:哦,你不想上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兒子:童童(他當時最好的朋友)總打我。

我:哦?童童,總,打你?

兒子:也不是總打,偶爾打。可是你知道嗎?最壞的是學校裡必須要吃完所有的菜,可有些我不想吃。

我:哦,有些菜不喜歡吃,你多麼希望幼兒園和家裡一樣只吃你自己喜歡的菜啊。

兒子:是,爺爺奶奶在老家也會問我吃什麼。幼兒園要是和家裡一樣多好啊。

我:就是,幼兒園要是和家裡一樣該多好啊。現在放學了,想想晚上我們吃什麼吧?

兒子開心的點頭,於是我們邊聊邊到家了~~~

當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時,孩子會無意識的放大一些事情,比如如我家孩子提到的,總是打他(其實可能就一次),或者小朋友都不和我玩,或者老師總是批評我,或者老師總是不讓我回答問題。。。。。。諸如此類的表達事實就是證明我有足夠的充足的理由可以不去上幼兒園。



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

1.首先心態放鬆

當孩子說的不想上幼兒園,不想上學時,不要如臨大敵,而是輕鬆帶著好奇去探索孩子發生了什麼讓你不想去學校,讓孩子把那件事情的原委說清楚。這個過程其實是幫助孩子流淌情緒的過程。比如上邊我家孩子的表達裡,滿心委屈的覺得童童總是打他,在我的一步步發問裡,發現其實就是一次,他也就釋然了,無需再做過多的引導孩子已經不再被事情本身困擾了。



2.找到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的真正原因

比如我的孩子是春節過後回到學校不適應,這位家長可以試著有耐心的和孩子溝通,找到孩子不想去幼兒園的真正原因,幫著孩子一起去面對。

也就是弄清楚:是因為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才說老師打自己,還是因為老師打自己才不願意上幼兒園。



3.和老師談之前的準備工作

從這位家長的表述裡,我看到了你很多的擔心,擔心老師對孩子特殊對待。我想提醒親的是,你相信什麼就會發生什麼,相信什麼就會遇見什麼。

所以帶著坦然放鬆的心態,找到老師表達你的困惑和需要的幫助,相信老師是善良的,相信老師是願意和你一起幫助孩子走出這段時間的。




以上幾點思考,希望對親有所幫助~~


溫全燕


老師也有孩子,基本知道怎麼教育學生,我認為這種潛教育是必須的,嬌生慣養的孩子文文弱弱,在家靠家長,在校就得靠老師,您也不想自己的孩子騎到老師頭上吧?只要老師的手段有度就好。


詩人已經忘記


旗幟鮮明的亮觀點:舉雙手贊成並感恩 老師。


一、“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絕大多數老師都能履職盡責,絕不會平白無故的罰站,尤其是現在大環境下,沒有每一位老師願去觸這個雷區,即使老師稍有過分,我也會原諒並點贊,這絕對是一位負責任的老師。

二、要正確對待體罰與懲戒 ,合理的懲戒是一種教育策略,教師應該有併合理利用戒權。但要掌握懲戒的“度”,合理的懲戒是教育,不合理的懲戒就是體罰。例:某學生下午第一節課犯困,老師不用解釋,罰站5分鐘,立竿見影,睡意全無,這就是合理的懲戒,如站一天,就是體罰,又如一名學生在教室亂扔髒物,老師除口頭教育外,責罰該生做一週的衛生值日就是懲戒。 “正當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懲戒不屬於對學生的體罰,我們不提倡對學生的一切行為都給予包容,甚至遷就的做法,批評和表揚同樣重要。一味不負責任的表揚會讓學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要把合理的懲戒與體罰、變相體罰區分開。”

.


三、瞭解源由,正確引導 在向老師瞭解事情源由後,回家後要詢問孩子(部分孩子怕責怪、不敢說出實情),作出正確分析,指明存在問題及不良後果,說明老師絕不是懲罰,而是幫助、絕不是惡意,而是好心,要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好壞觀、要有感恩之心。

四、由於現在多數一家一孩,自然不自然的出現嬌慣、溺愛等,話不能說重,事不能拒絕,更談不上動一手指,特別是在外面絕不能吃一點虧,受一點屈,否則輕則對老師責罵,重則各種現象均有,對孩子的“處理”已是雷區,老師是不會碰的,為此,我再次為這位老 師點贊



你願意和我一起為位老師點贊嗎?歡迎留言!!


美麗青春您真痘


我非常反感老師打孩子耳光,但不反對用戒尺,雖然我沒用過。即使最善良的人,心中也藏著撒但。他的醜陋在於,渴望支配權,因此面對弱小的孩子時,恰好孩子由於尚不受控的調皮和不聽話而給到他一個施虐的理由,其實是藉口。他就可以大打出手,表現出不可挑戰的權威性。

權威感,你不想要嗎?這是成人世界追逐的含蓄目標,為什麼攀比,拜金,只為提高生活質量嗎?恐怕是這說不出口的支配權,冠冕些叫尊嚴。

好吧,這題字面是問老師打孩子怎麼辦?言外之意仍是前日熱點中張老師打了常某而後二十年後攔路挨耳光的延伸。

我接到了那道熱題的悟空邀請,卻默不作答。因為我發現對待教育話題須嚴謹,即使只有100個聽眾,你的言行也會被作為參考影響到他人,並輻射向社會,成為打或寬容的依據。

又去讀了情感學的三大原理,發現情感是可凌駕於心理之上,可優先作出判定與行為的實施,這就是衝動是魔鬼、常某行為的存在依據。

因此,我認為二十年前的張老師曾打過13歲的孩子,結果大家看到了也在熱議之中。

權威有慣性,從領導的頤指氣使到老師的指點江山,都存在不自律的膨脹性。

我希望老師自我約束,面對弱小時避免情緒化。

若存在校園欺凌,公安系統應能及時發揮相應作用。

很多老師打孩子是想控制學生的欺凌行為,但理想美好,現實慘淡,一些曝光的老師成了萬夫所指,並且丟掉了賴以生存的飯碗。

你做過領導,明白有效管理是3~5人,最多7個人,才能有效把控群體。因此,我可以明確地講,一個老師管理50個人,他能做到的很少。

老師不管了,你怎麼辦?

誰能回答,目前的現實就是越來越多的老師不管了,只上課,像敲鐘的和尚,你怎麼辦?

換位思考,我只是家長,我的孩子也已畢業,但孩子還會有孩子,誰來管,怎麼管。

愛心和尊重寫出極易,道德制高點,會碼字的都可以爬上去,但校園欺凌誰來管,未來的孩子怎麼辦?

《緇衣》1

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援子之粲兮。



六笨99


看了你的問題,我想了很多,特別是二十年後打班主任的事,更引發了我的深思。首先,老師和家長都是愛孩子的,這一點請不要懷疑。其次,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藏奸,唯獨教育不藏奸。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學到更的東西,將來更有出息。在這一點上,期望甚至超過了家長。第三,教師是國家培養的專職教育工作者,法律賦予了教師教育學生的特權,教育學生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職責。第四,老師是不允許體罰學生的,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很有可能要對犯錯的學生給予懲誡,這些懲誡也只是像徵性的。第五,家長對學生受到老師的懲誡時,應該怎麼辦?我認為:首先,要擺正態度。第一感覺應該是老師懲戒孩子是由於孩子犯錯了,老師有權利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以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其次,要詢問學生為什麼,但不能只聽學一面之詞。因為學生會毖重就輕,誤導家人。第三,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家長可以心平氣和地和老師交流意見,以達到教育學生,又不損害師生情感。我認為這樣作,是最理智的。第四,真是有教師言行過激,對學生傷害嚴重者,可以及時向主管領導反映,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之下,家長千萬要冷靜,不要過激,相信問題會得到合理解決的。

以上是我的幾點淺見,希望能給你一點幫助。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