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 給了新能源汽車一個機會

3月24日,商務部網站發佈了一條轟動汽車圈的重磅消息:“北京正在研究出臺促進汽車消費措施”。核心內容有三:一,釋放一部分老舊車存量指標,在年內轉化為新購汽車消費;二,針對本市無車且在輪候範圍的新能源車需求家庭,上半年再釋放不少於10萬個購車指標;三,推出限定在郊區行駛的專用小客車號牌,不納入全市機動車保有量調控指標。雖然這條消息很快被撤除,但人們並不懷疑它的真實性。

戰疫 給了新能源汽車一個機會

疫情過後 會有一波購車高峰出現

今年前三個月,在新冠疫情的威脅下,人們的出行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飛機、高鐵、地鐵、公共汽車、出租車,這些傳統的大眾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被敬而遠之。網約車、順風車這些新興的共享出行方式,也遭到冷落。乘私家車出行成了有車族最理想的交通手段,擁有一輛私家車成了無車族最迫切的願望。

“疫情過後,會有一波以家庭為主體的購車高峰出現”。這是汽車生產廠家、經銷商達成的共識。然而這個高峰有多大?能維持多久?新能源汽車又能分到多少份額?一直困擾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因為從去年六月產銷量大幅度下滑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就一直沒緩過勁來。“我們不擔心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我們擔心這個市場能有多大?”這是筆者所供職單位最近對新能源汽車企業進行的一次調查中,眾多企業流露出來的擔憂。

政府出手救市 新能源汽車好利來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汽車零售總額佔我國全社會零售總額、相關稅收佔稅收總額、相關從業人數占城鎮就業總人數的比例均在10%左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2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環比下降26.63%。在其列出的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電力等7大行業中,汽車製造業下降幅度最大,達31.8%。在612種產品中,汽車下降幅度也最大,達45.8%。其中,新能源汽降幅度更深,達62.8%。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出現負增長,201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下滑7.5%和8.2%。受此次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產銷量預計下滑45%左右,上半年產銷量下滑25%左右。顯然,如果不下大力量加以控制,任由汽車市場自由落體式的跌下去,中國經濟將遭受重創。

中央和地方政府深知這一厲害,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汽車和新能汽車消費的政策。

2月20日、24日,商務部、工信部相繼發文,重點支持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鼓勵適當開放限購、積極出臺鼓勵汽車消費的引導政策。3月13日,發改委等23個部委聯合發佈《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3月1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表示,要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2月19日,佛山市人民政府發佈《關於印發佛山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升級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鼓勵“國Ⅵ”標準汽車消費,每輛車補貼2000-5000元。3月3日,《廣州市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若干措施》發佈,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0000元、置換購買“國Ⅵ”新車每輛3000元補助。3月4日,湖南省發改委透露,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3月2日,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發佈《促進吉利地產車在長株潭消費升級鼓勵措施》文件,對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消費者,購買本地產吉利汽車給予3000元購置稅補貼。3月11日,珠海市人民政府發佈《有效降低疫情影響 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實施意見》,對購買“國Ⅵ”標準汽車的消費者給予補助,對部分本地外籍人員放開限購。3月14日,長沙市人民政府宣佈,對在指定經銷商處購買上汽大眾、比亞迪、廣汽三菱、廣汽菲克、湖南獵豹等當地車企生產,並在長沙上牌的消費者,給予一次性裸車價款3%的補貼,每臺車最高補貼不超過3000元。3月20日,廣州市政府通過了《廣州市促進汽車生產消費若干措施》,從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汽車加快更新換代、營造汽車消費環境三個方面,提出購車補貼、競價獎勵、新增巡遊出租車指標和優化中小客車指標調控政策等措施。加上“北京正在研究出臺促進汽車消費措施”這一最鼓舞人心的消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市場有希望了。

這些救市措施,給大災中的新能源汽車一次寶貴的機會,特別是國家領導和相關部委提出的“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的要求,更給了新能源汽車突破限購壁壘的尚方寶劍。筆者相信,北上廣這些限購地區增加汽車號牌、特別是增加新能源汽車號牌的可能性極大,比例極大。抓住這個機會,扭轉被動局面,應該成為新能源汽車企業共同的追求。

限購之城開門 新能源車市場不好都難

有人估算,限購地區多年來累積的汽車需求量高達1900萬輛,即便放開60萬輛車,也能提升汽車銷量3個百分點,社零總額提高2個百分點。如果把新增的購車指標傾斜給新能源汽車,允許家庭購買第二輛新能源汽車,增加政府採購和國企採購新能源汽車的比重,都會對整個市場的持續運行產生積極的作用。

以前,國家相關部委曾多次出臺相關文件,要求限購地區解除限購措施,但一直收效甚微,為什麼此時會出奇的一致?筆者認為,地方的利益訴求變了。過去,國家的想法是解除地方限購,促進全國整體消費增長。地方的想法則是本地交通順暢,才能保證本地經濟正常發展。因為交通不暢,對地方經濟的影響更大。現在,全國經濟和地方經濟都受到了疫情嚴重衝擊,恢復經濟增長也成為地方的首要目標。以北京為例,“汽車類消費是北京市商品消費中佔比最大的商品品類,2019年,佔社零額比重13.8%的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8.0%(全國同期增速為-0.8%),下拉全市社零額增速1.3個百分點。”(引自商務部網站“北京正在研究出臺促進汽車消費措施”報道)。央地兩級政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新能源汽車市場不起來都難。

“麵包”不是給新能源汽車獨享的

有一個變量必須引起新能源車企的注意,那就是上述政策都有一個共同點:既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也鼓勵購買燃油汽車。這與此前多年,中央和地方多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抑制燃油車消費的做法有些許差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原因很簡單,就是大災面前,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拉動國民經濟整體復甦,而新能源汽車的分量太輕,難堪大任,傳統汽車卻有這個能力。不過既給新能源汽車發糖,又給燃油車發栆,能落到新能源汽車嘴裡多少還有待觀察。

就在截稿時,筆者又看到了北京市商務局官微發佈的:北京有關刺激汽車消費措施“尚未研究論證”的致歉聲明。對此不想多發評論,只是感慨:對於北京市政府來說,做這樣一個牽一髮動全身的決定實在不容易。好在畢竟“提出有關刺激汽車消費的想法”,而且已經“在內部信息流轉中”了。筆者相信,北京市一定能夠在破解限購難題中找到好辦法,給全國帶一個好頭。

2020年,對新能源汽車來講,是轉型的一年,是關鍵的一年,是難過的一年,是拼才有出路的一年。疫情給了新能源汽車一個機會,但也削弱了政府的財力,減薄了消費者的收入,因此,這個機會的窗口期不會太長。疫情過後,人們必須回到現實生活中去,用加倍的努力奪回失去的時間和金錢。公交車、地鐵會重新擁擠起來,出租車、網約車也將重現打車難、叫車難的常態。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人們會捏緊錢包,淡忘疫情期間無車的痛苦和對車的渴望。新能源汽車行業要面對更多的競爭對手,也要面對轉型轉向中的自己。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