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要發起這麼多戰爭?

姬夢塵


美國越是發起戰爭,越是能賺錢,能發家致富,美國佬喜歡戰爭,沒有戰爭,它們的軍工企業,賺不到錢,工人就要失業,軍火買不出去,油水沒有了,還不如打一次戰爭,錢來得快,官僚們也有油水,還能得到支持,有怎麼不好的,美國要開戰,跟利益是分不開!


阿里粑粑519


答案是:戰爭,是國家政治集團鬥爭的最後賭博。只要是賭博,結果總會是有贏有輸的。美國不斷髮動戰爭,為什麼至今贏的多輸的少?這主要是因為:

美國白宮(國務院)

1,美國發動戰爭的對象大都是世界上的中小國家,未開戰之前結果已經規劃好了。美國政府發動戰爭的背後下賭者是各大金融集團和政治利益集團,美國政府的有關部門只是戰爭的實施工具。

世人皆知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在世界地緣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外交上等方面上是一個極沒有大國責任的霸權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幾乎為所欲為,聯合國和安理會等國際組織都是美國利用的工具。

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的總統,國務院,眾議院,參議院等政治體制的三權分立機構,特別是五角大樓(國防部),各種情報機構,陸軍,海軍,空軍等軍兵種都是華爾街和美聯儲(類似私有的中央銀行)等金融集團的忠實支持者和利益悠關方。

美國在二戰以後發動的所有戰爭,除了朝戰和越爭以外大部分都是贏家,美國政府既使輸掉了戰爭,美國政府背後的各大金融集團和各大政治利益集團,他們永遠是贏家,他們才是美國不斷髮動戰爭的罪魁禍首。

美聯儲現任主席:鮑威爾

2,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對外發動戰爭之前出奇的團結一致,因為兩黨身後的利益集團及其“政治精英們",不想錯過發戰爭橫財的大好機會。

美國今天的一切政治和經濟資源大部分都控制在民主黨和共和黨這兩個超級大政黨手中,儘管兩黨在美國政府內關於國家大事的規劃,決策,表決,實施中,都是為了各政黨的利益,分岐不斷互相否決、制約等事情經常發生,但是一旦美國政府準備對外發動戰爭,兩黨出奇地表現一致,表面上團結一致,實際上是利益一致才團結一致。

美國兩大政黨

不是因為兩黨的工作效率高,而是兩黨的共同利益和每個人的利益驚人的一致。因為兩大政黨的政治精英們大都是美國戰爭發動者~金融集團,軍工集團,軍火商,高科技軍工公司等的股東,代言人,代理人,情報線人和推動者。

這些人比誰都清楚: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一旦爆發就是快速發戰爭財的最好時機。國家戰勝與否,軍隊損失多少,雙方死傷多少人,國家財政如何債臺高築,什麼民主,人權,自由等與他們統統無關,只有利益與他們有關。



洛馬公司

3,美國政府控制下外交、情報和各種媒體輿論等,早己經準備好了一系列的關於被侵略國家的各種違反,美式“民主、人權、自由、人道"等有力“證據”。

美國政府每當發動戰爭之前,總是會拿美國自己的外交部的,情報機關的,主流媒體的,政治名人的,被戰爭國的反對派言論等所謂的有力"證據”來說事。

美國FBI工作人員

抹黑和抨擊被侵略國家的政黨和領導人,國家政府,軍隊組織等,是多麼的獨裁專治,殘忍屠殺正義的人民,殺害美國外交官和公民,破壞地區民主政治等等的一系列老套路。

給美國軍隊和人民洗腦,號召和煽動不明真相的、善良的、中下層普通的老百姓去參戰賣命,去為美式的“民主,民權,正義,自由”等騙人的政治口號去犧牲。

美聯儲

總之,美國不斷髮動戰爭只是為了美國自己的利益,為了各政黨集團的利益,為了少數富人和政治精英們的個人利益而不斷地繼續發動戰爭。20O多年前美國國家的誕生就與不斷的戰爭形影不離,美國的獨立戰爭都是歐洲銀行家設的騙局,今天的美國不斷的發動戰爭已經成了難改的歷史傳統。

美國五角大樓


美國在不斷的戰爭中發展,美國也會在不斷的戰爭中滅亡。因為世界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美國總是夢想一家獨大,那是根本不能的。曾經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難得糊塗DAvid


美國對世界各國各地區,曾經發動過的侵略戰爭,基本上都是出於它,為了維護它世界霸權地位這個原因與目的。

大家也知道,美國人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槍炮一響,黃金萬兩,意思就是說美國人發動戰爭,挑起地區局勢緊張,散佈某國威脅論,挑起國與國之間關係緊張不和,互相戒備或者殘殺,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賣軍火,賺取暴利,發橫財,來維護它美國人的利益。

美國軍工技術發達先進,國際軍火市場它佔有半壁江山,只要有戰爭的地方,就有美國人的大量軍火出現,它不顧戰爭給它國人民帶來災難,只顧自己賺錢去了。

就以海灣戰爭為例,美國人總是在找代人發動戰爭,把中東地區搞亂,搞到它們無法開採石油,自己好控制油價,控制世界經濟動脈,其險惡用心不言而喻,所以,美國人只有發動戰爭,才能發財,才能維持它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得道多助,世道寡助,在世界看穿它的險惡用心之後,恐怕老美今後的日子也不會那麼好過了。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北斗七星回答,不勝感謝!]


北斗七星92070701


回望世界近現代史我們可以發現,二戰之後美國是這個世界上參加戰爭最多的國家,同時他也是世界近現代史上發動戰爭最多的國家之一。那麼美國為什麼會頻頻發動戰爭,他的戰爭動機和目的又是什麼呢?
(自由女神像)


我們可以以蘇聯解體為一個時間節點把美國在二戰之後發動和參加的分為兩類。

蘇聯解體之前世界處於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在這一時期美國發動的戰爭相對比較少,主要是一些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比如古巴的豬灣事件)。但是美國在冷戰期間參加了兩場大規模的戰爭,分別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並不能算美國發動)。相比於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在冷戰期間發動的戰爭很少,這主要是由於在那個時期大多數的反美國家都站在蘇聯的身邊(也有同時反對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的國家,比如南斯拉夫和某國),任何小規模的軍事衝突都有可能引發美蘇之間的核大戰,出於對核武器的恐懼雙方都不敢輕易對小國動武。當然,美國這一時期的戰略目的主要是扼制蘇聯共產主義勢力在世界的擴散,美國在此期間參加的戰爭也是圍繞這個目的進行。在美國看來蘇聯就是個邪惡帝國,防止蘇聯勢力的擴張是美國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美國的軍事行動在必要的時候也非常地強硬和堅決。
(美蘇冷戰,由於核戰爭的災難性後果雙方始終都保持了剋制)


下面我們主要討論的是美國在冷戰結束以後頻繁發動的戰爭,這應該也是題主的本意。因為實際上美國只是在蘇聯解體之後才經常對他國發動戰爭。按時間順序主要有: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其它小規模戰爭更多。海灣戰爭其實並不能算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發動者是伊拉克的薩達姆。薩達姆出兵強行吞併科威特,美國多次警告要求伊拉克無條件撤軍,但是薩達姆對此充耳不聞。這種戰爭侵略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更是不把美國這個世界警察放在眼裡,美國不可能對此坐視不管。在伊拉克戰爭中,以美國為代表的聯軍是經聯合國授權的正義之師。科索沃戰爭(發生在1999年)則是由於塞爾巴尼亞族警察屠殺阿爾巴尼亞族百姓而使得北約出兵干預當時的科索沃局勢。關於北約為什麼如此堅決地出兵科索沃這裡需要提一件事,1994年4月7日至6月中旬,盧旺達國內發生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胡圖族對圖西族和胡圖族溫和派進行有組織的種族大滅絕,短短兩個月內這場大屠殺就造成80―100萬人死亡。由於不久前美國在索馬里的軍事行動遭遇“黑鷹事件”,因此美國並不想介入盧旺達內戰。對此美國總統克林頓在1998年訪問盧旺達時在基加利機場對大屠殺倖存者婉轉地表達了道歉。正是由於這一次大屠殺慘痛的後果讓美國堅定地介入了科索沃戰爭。另外關於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我不再作詳細介紹。


(科索沃戰爭示意圖)

通過對戰爭事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美國之所以頻道發動戰爭是為了維護他自己心中認為的正義,也就是我們大多數常說的“打著人權和民主的幌子”。事實就是美國發動戰爭更多地是在世界強行推廣自己的那套制度和價值觀,他很多時候就是在軟手段(和平演變)行不通之後強行使用武力。在冷戰結束之前,由於蘇聯的存在美國不敢輕易對小國動武,但是蘇聯解體之後就沒有誰再有實力跟美國對著幹,於是美國也可以放手大膽干預他國內亂,也是收拾那些蘇聯曾經的小弟。

在中國,上面的觀點只被少數人認可。更多的人認為美國頻繁發動戰爭主要有下列幾個原因(我只簡單列出不作分析)。

一、為了維護自己的世界霸權。二、為了控制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三、為了維護美國的金融地位(比如認為美國打伊拉克是因為薩達姆不用美元)四、為了推銷自己的軍火(部分人認為美國政府受軍火商控制)。李姓先生本人並不認同這些觀點,但無法否認的是這是我們身邊大多數人的慣有想法。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用更理性和友善的思維去看待這個世界。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讀者朋友們留言討論。


李姓先生


美國1776年7月4日正式成立,迄今200多年的時間,十分年輕,但卻是“戰果累累”。根據美國官方統計資料,無論是冷戰期間或冷戰後,美國一直對外頻繁使用武力:1798年至1993年期間,美國以武力解決衝突的案例高達234次;冷戰期間美國對外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約有125次。

美國為什麼一直對外頻繁使用武力,個人分析大致有六大原因。

一、霸權主義:我是老大我怕誰

美國頻繁發動戰爭,自稱是為了實現美國的國家戰略,美國會宣稱它的國家戰略構想,但這些戰略背後的真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維護美國這個世界霸主的地位。

二戰後的國際秩序相對明晰,政治衝突由聯合國安理會協商解決,沒有安理會授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對另一個國家使用武力。但只有美國例外,美國直接無視聯合國,無視國際法和國際秩序,頻繁充當世界警察。這無疑是霸權主義思想在作祟,我是老大,我怕誰,想打誰就打誰,不服我就幹趴你!赤裸裸的強盜邏輯。

從思想根子上來說,美國人始終認為自己的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式上帝垂青的,上帝賦予了美國“啟迪他國造福人類”的歷史使命。

二、利益驅動:槍炮一響,黃金萬兩

美國頻繁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利益的驅動,正所謂槍炮一響,黃金萬兩。君只見硝煙瀰漫,炮火連天。君不見戰爭背後,白花花的銀子,金燦燦的黃金金,在不停地轉移。

從國家角度而言,美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具有根深蒂固的殖民思想。伴隨著國家實力和地位不斷提升,以及世界各地移民不斷增加,美國開始迅速擴張領土,攫取戰略資源,開拓國際市場,獲取鉅額的經濟利益。

三、戰爭紅利:你們都不打仗,我軍火賣給誰去?

美國人發動戰爭,挑起地區局勢緊張,散佈某國威脅論,挑起國與國之間關係緊張不和,互相戒備或者殘殺,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賣軍火,賺取暴利,發橫財,來維護它美國人的利益。

從軍火商的角度來看,美國軍工技術發達先進,國際軍火市場它佔有半壁江山。為了獲取鉅額的戰爭財富,必須有不停地戰爭和衝突,才能有巨大的軍火市場,美國才能獲取鉅額的戰爭紅利。只要有戰爭的地方,就有美國人的大量軍火出現,至於戰爭給它國人民帶來災難,那就不是軍火商所考慮的。為此,美國不顧世界人民的反對,屢屢發動戰爭,大發戰爭財,大發不義財。

四、國家實力:拳頭夠硬,不服來戰

你想發動戰爭,你想發財,你也要打得過才行,你拳頭不夠硬,最後只能偷雞不成蝕把米。美國的國家實力為其開戰提供了堅實後盾。拳頭夠硬,那還不是想打就打,不服就打你。

美國綜合國力強大,發動戰爭不僅不會像小國那樣入不敷出,也就是說美國打仗的相對成本不高,發動一場戰爭對美國經濟的實際影響也很有限。美國的科技發達,武器先進,發起的戰爭基本都是不對稱的,人員傷亡往往只有對手的幾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所以政府作出開戰決定時無需顧慮太多。

五、政治因素:屁股決定腦袋

美國的政治體制是三權分立相互制衡,但在涉及到外交決策尤其是突發危機時,總統發動戰爭的權力是在不斷上升的。在面對恐怖襲擊和處於戰爭狀態時,美國政府的權力由國會轉移到總統,作為三軍總司令,總統會承擔保衛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責。總統的權力不受制約,由此導致的結果是:美國經歷的諸多戰爭中真正按憲法規定由國會宣戰的只有6次,其他都是總統主導,可見此時制衡機制往往失靈。

再者,美國軍方與軍火商組成的軍工複合體歷來主張對外強硬以便謀取自身利益,一旦保守派、強硬派或民族主義者當政,他們之間很容易一拍即合,其他人就難以阻止其發動對外戰爭的野心。

六、歷史沿革:一切槍炮說了算

美國人民也是一路打出來的,自古就有戰爭的傳統。最早五月花號登陸美洲,隨身攜帶的就是斧頭與步槍,對土著印第安人採取驅趕和殺戮政策,印第安人曾殊死抗爭,美國政府則組織上千次征伐,使得印第安人人口劇減。為了美國獨立,又和英國發動了美國獨立戰爭了,贏得了國家的獨立。為了應對南方殖民統治,發動南北戰爭,解放了落後的生產力。從歷史來看,美國善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用武力征服了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夏威夷人並戰勝了西班牙人,還常用決鬥來了卻私人恩怨。一切槍炮說了算,靠武力解決問題!

欺軟怕硬,這是美國戰爭的特點

美國發動的戰爭具有明顯的欺軟怕硬的特點,除了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時它選擇了與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開戰以外,美國發動或參與的其他戰爭其對手均不是當時勢均力敵的國家,即使是面對次等強國如一戰和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美國也往往是等到盟友把對方的實力消耗很多之後才參戰。欺軟怕硬,見好就收,能打就打,力所能及,這是美國發生戰爭的典型特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老天又放過了誰?


參考觀察


美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就取代英國成為了世界的霸主。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自詡為世界的救世主,世界秩序的維護者。由於其軟硬實力的影響,重要的國際組織都設在美國。如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設在美國,其世界銀行行長長期由美國人擔任。全世界石油交易都由美元結算。由此,全世界的精英彙集美國,使美國科技先進,工農業發達,軍工企業實力雄厚,促成野心膨脹,剪世界各國的羊毛,讓世界都臣服於美國。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二戰後,各殖民地紛紛獨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和經互會,形成了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分庭抗禮的態勢。對此,美國寢食難安,於是糾集盟國先後對社會主義國家朝鮮、越南等國進行軍事侵略或打擊。遭到失敗後,仍不死心,通過顏色革命和滲透,促使蘇聯解體,東歐鉅變,對南聯盟進行空中打擊,將其肢解成幾個國家。嚐到甜頭後,美國利用其軍事實力和經濟手段干涉別國內政,甚至進行赤裸裸地侵略。發動了對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對利比亞進行空中打擊。美國對外發動戰爭都未傷及本土,都是在境外進行,使美國通過恫嚇和威脅,立了威,還可撈到好處。美國通過戰爭,推行自己的價值觀,擴充自已的勢力範圍,發戰爭財,促進自己的軍事發展,確保自己的霸主地位,讓世界都為自已服務。


趙建明Zhao


彰顯實力,打壓異己。維護石油美元,繼續稱霸世界。


西行近勇


美國為什麼頻頻發動戰爭?這首先是由於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使其底氣十足。美國軍隊由美國陸軍、美國海軍、美國空軍、美國海軍陸戰隊以及美國海岸警衛隊所構成(其中海岸警衛隊平時主要負責沿海水域航道的執法、水上安全、遇難船隻及飛機救助、汙染控制等非軍事任務,戰時則編入海軍序列由海軍統一指揮)。目前美軍現役部隊人數約為142.9995萬人:其中陸軍54.1291萬人、海軍37.1723萬人、空軍33.3772萬人、海軍陸戰隊19.5338萬人,就軍隊規模而言:美國的現役部隊人數在全世界僅次於中國。除此之外美國還有大量預備役部隊:陸軍預備役部隊員額為20.8萬人、陸軍國民警衛隊35.7萬人、海軍後備隊9.08萬人、陸戰隊後備隊4萬人、空軍後備隊7.42萬人、空軍國民警衛隊10.7萬人。美國的軍費開支長期處於全球第一的位置,基本相當於第二到第二十四名軍費的總和。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離阿拉木郭多50英里的一片廣闊荒蕪地區成功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核試驗,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45年8月6日美國飛行員保羅·提貝茲駕駛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埃諾拉·蓋伊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了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這是核武器在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實戰使用。三天後由查理士·斯文尼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伯克之車”在長崎上空投下了代號“胖子”的原子彈,這是繼“小男孩”之後核武器在人類戰爭史上的再次使用,也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在實戰中的使用。1952年美國試爆第一枚氫彈,成為全世界率先擁有氫彈的國家。1992年美國政府宣佈暫停核試驗,至此美國總共進行了1032次核試驗,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3000公里。1992年美國核彈頭數量為9300枚,此後經過不斷削減到2012年的核彈頭擁有量為1722枚。迄今為止全世界實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不過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鮮九國,而美國擁有全球無可比肩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和全球最龐大的核武庫。美國海軍目前擁有尼米茲號、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西奧多·羅斯福號、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杜魯門號、里根號、布什號、福特號11艘正在服役中的航母,是目前全球航母數量最多、排水量和體積最大、艦載機搭載數量最多、作戰效率最強大且全部使用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目前美國本土擁有軍事基地871個:其中陸軍基地245個、海軍基地242個、空軍基地384個。此外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的140多個分佈著美國的374個海外軍事基地和30萬駐軍。全世界規模絕對領先的軍事基地數量加上美國的戰略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兩棲攻擊艦與航母等可以讓美國的軍力在第一時間投送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從2010年5月起美軍建立網絡司令部,統一協調保障美軍網絡安全、開展網絡戰等與電腦網絡有關的軍事行動,這使美國得以率先在信息化時代掌握電子信息戰的核心優勢。美國的軍事優勢不僅從傳統軍事領域延伸到了網絡信息戰領域,同樣也延伸到了外太空——早在冷戰時期美、蘇就在航天領域展開了你追我趕的競賽,美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實現過載人登月的國家,事實上如今地球上發生的一切幾乎都被美國衛星所監控著,一旦爆發戰爭美國將掌握巨大的情報優勢,真正實現知己知彼。

然而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美國就一定會頻繁發動戰爭嗎?我們可以看到冷戰時期的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活生生被軍備競賽給拖垮了,那麼美國人就不明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道理嗎?事實上戰爭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場豪賭。美國人之所以敢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戰爭豪賭在於美國走的是一條軍工企業推動戰爭的道路: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儘管每場戰爭都使美國耗資巨大,然而另一方面也使美國的軍工企業得以大發戰爭橫財。美國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國軍火武器的生產也是外包給私營企業的。目前全球軍工集團百強名單裡有50家美國企業上榜,前十名的位置則被美國佔據了7家,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諾思羅普·格魯曼和通用動力並稱為美國軍工集團中的“五大金剛”。IBM公司則兼營軍工和民用產業,事實上在美國這樣的公司並不少見。這些大型軍工集團掌控著美國的國防安全和國家經濟命脈,同時他們的勢力也滲透到美國的國會和政府,同白宮和五角大樓形成了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當年的小布什政府就是一個有軍工集團背景的保守色彩濃厚的執政班子,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小布什政府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目的之一就是為當初支持自己競選的軍工集團金主們提供發戰爭財的機會。不過軍工集團儘管是影響美國政治、經濟、軍事格局的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但也並沒發展到可以一手掌控整個美國的地步,美國政府也必須兼顧國內其他利益群體的訴求,絕不可能單純為滿足軍工集團的利益而發動戰爭。那麼除了賣軍火之外,美國還能從戰爭中獲得哪些利益呢?

1944年7月1日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舉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正是這次會議確定了二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根據這一體系: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世界上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作為國際交易的結算貨幣,由此奠定了美元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霸權地位,也奠定了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上世紀70年代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被當時的尼克松政府宣佈結束,隨即美國又適時建立美元石油交易體系作為替代,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霸權地位由此一直延續至今。目前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處於絕對的霸主地位,只要國際貿易依然使用美元結算,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就不會喪失。二戰後美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大致是這樣的: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維持對世界貿易航線的控制,同時利用自己的美元霸權對發展中國家薅羊毛。正因為如此美國必須在世界貿易航線的關鍵節點保持自己的軍事存在——這些關鍵節點包括:巴拿馬運河、琉球群島、南海、波斯灣、波羅的海、黑海等等。如果處於這些關鍵節點的國家是一個大國,那麼美國就不會直接訴諸武力,而是更多采取封鎖遏制的政策;可如果處於這些關鍵節點的國家是一個小國、窮國、弱國,那麼美國就會直接出兵進行顛覆活動,然後在當地扶植一個親美政權。也就是說美國通過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牢牢控制著世界貿易的關鍵節點,再配合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霸權地位,從而成功實現利用全世界的資源促進本國發展的目的。當然這裡所謂的資源不完全是指石油等有形的自然資源,也包括掠奪別國勞動力和智力等無形資源。

當然美國在決定打擊的目標時是仔細衡量過對方的實力的——儘管美國是當今世界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然而其實我們只要仔細看看美國所發動的對外戰爭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針對中小國家,實際上在未開戰之前結果已規劃好了。如果碰上像俄羅斯這樣的強硬對手美國就不會採取戰爭手段了,而更多會採取經濟制裁、外交封鎖等手段加以遏制。縱觀二戰以來美國所發動的歷次對外戰爭除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外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以美國取勝告終,而即使是輸掉了戰爭對美國國內由軍工企業、政府、軍方以及華爾街和美聯儲組成的利益集團而言也並不會帶來實質性影響,這樣他們自然有不斷髮動戰爭的源源動力。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美國為什麼要打仗?有人說,美國好戰,天生就愛打仗,打勝仗可以搶資源、搶黃金,有人說是維持美元霸權,其實都不是主要的。

美國打仗是為了建立美國所需要的全球大市場。美國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高科技公司是美國賺錢的主要來源,目前美國上市公司淨利潤佔全世界40%以上,美國有一大批超級賺錢的科技企業如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臉書等。例如2018年,美國知識產權出口金額高達1304.51億美元。美國軍火商利潤在美國幾乎不值一提,所有軍火商2018總銷售額2278億美元,淨利潤不到200億美元,蘋果公司收入2656億美元,淨利潤595億美元,蘋果利潤大約是美國所有軍火商總和的3倍。這些知識密集型產業最需要和平穩定的環境,因為他們的產品價格高,戰亂頻繁的地方普通百姓根本買不起,也買不了多少,只有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國家才會大量需要美國的產品和服務。近100多年來,美國幾乎一直處在全球產業鏈的高端,需要龐大的中端產業鏈配合才能繼續發展。由於戰爭根源存在,無法徹底消滅戰爭(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和國家沒有消失,戰爭就不會消失),美國只能通過發動局部戰爭震懾其他好戰分子,從而實現大多數地區和平穩定,建立美國高科技公司需要的全球大市場。美國是和平穩定、自由競爭、開放有序的全球大市場的最大受益者,攫取了最大份額的鉅額利潤。美國所需要的市場必須是自由開放的,這樣才能利用美國技術優勢在競爭中獲取鉅額收益,有些國家國內搞獨裁(薩達姆)、搞國有化(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政策朝令夕改,對外吞併他國(薩達姆),破壞自由競爭的經濟環境,都會侵犯美國高科技企業利益,美軍就會行動強行撬開市場。美國高科技企業之所以那麼強,就是因為美國收割了全球精英人才,世界30強大學美國佔了20所,諾貝獎科學獎每年超過70%,美國給予外來人才極高待遇(印度阿三裔也可以當美國最牛公司CEO,如微軟谷歌等)。

有人誤認為美國二戰後才發達起來的,是靠戰爭起家的,不打仗就不能保持強國地位。殊不知1893年開始美國就一直保持全球第一經濟強國地位,已經保持了126年,1905年美國人均GDP就超過了日不落帝國英國。二戰全面爆發前的1939年,美國工業總產值佔了世界近40%(英國巔峰時刻也只佔世界的三分之一),德日意法西斯加在一起也只有美國的一半。美國為了維持經濟霸權,不允許發生大的戰爭,因此參加並結束了一戰二戰。如果美國真的像法西斯那樣好戰,1945年完全可能對蘇聯進行核打擊,徹底消滅蘇聯,再統一全球,如此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美國卻沒有抓住。蘇聯直到1949年才造出原子彈(1949年美國已經有200多枚足以殺死數億人口的核彈頭),蘇聯二戰犧牲了900萬士兵,而美國只死了40萬(總兵力 1000多萬),美國1945年各方面對蘇聯形成碾壓態勢(經濟、人口、科技、武器裝備等),美英法的500萬德軍俘虜(蘇聯抓了350萬)可以當炮灰,美軍還可以組織600萬日軍進攻蘇聯,美軍不需要太大傷亡就可以打敗蘇聯。

有人認為美元霸權是美國強大的根本,美元失去霸權地位,美國就會衰落。美國發動戰爭就是為了維護美元霸權,這種觀點很有市場。1944年,世界40%的國際貿易採用英鎊結算。1944年,佈雷頓森林會議44個參會國家(當時世界只有60個國家左右)有43個國家(英國除外)同意美元作為國際結算的主要貨幣,原因是美國綜合國力明顯比英國強大很多。一國貨幣成為主要國際貨幣是綜合國力強大的結果,綜合國力強大是因,一國貨幣成為主要國際貨幣是果,很多人把因果關係搞反了。當然一國貨幣成為主要國際貨幣的確有利於保持國家的強大,但是實際上這樣的國家也不能保證一直強大。這樣的國家一旦衰弱,國際貨幣地位就保不住,英國就是這樣,未來美國也會這樣。


尋找歷史的truth


利益,一切的根源都是為了所謂的利益,打著維護和平的口號,在世界各地肆意製造著混亂,只有別人亂了起來,美國人才能高枕無憂,繼續做他的世界警察,看看近些年世界上發生的種種戰爭,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著美國人的身影,真心希望美國衰落,世界才能真正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