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書籍豎排版的祕密

古典書籍豎排版的秘密

喜歡國學的人都應該知道,我國出版的典籍往往是正體豎排的,這其中不單單是因為傳承,還有很多的智慧蘊含其中,現在小齋就為大家來解密!

古典書籍豎排版的秘密

為什麼用傳統漢字?

中國傳統漢字為正體字,中國經典本來就是用正體字傳承下來的。漢字簡化,不過是近一百年來的事情。從漢代至今,幾千年來,中國人都是用這種文字傳述經典智慧的。我們現在讀誦經典,就是學習和承傳古人的智慧,當然用正體字為佳。

古典書籍豎排版的秘密

有的人因為從小沒有學習過正體漢字,認為正體漢字筆劃繁多,難以辨認,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因為漢字是象形文字,具有圖像性,整個字的圖形對記認起著重要作用。正體字比簡化字圖形完整,部件齊備,實際上更容易辨認。古代兒童一兩個月熟讀《千字文》後,即能認識一千個漢字,現代兒童,若不誦讀經典,學上幾年,未必能夠認識這麼多字。

而且,兒童在認識正體字後,再來認識簡化字,就很容易;如果認識簡化字後,再來學習正體字,就很辛苦了。

古典書籍豎排版的秘密

為什麼從右到左豎排?

中國傳統書籍的排版方式都是從右到左豎排,為什麼古人要這樣做呢?其中蘊含著很深的智慧。

首先,豎排本從上往下看,頭部能夠上下移動,這樣可以減輕眼睛的疲勞。而且可以預防頸椎病。《生物與特産》雜誌一九八九年第一期發表了學者金燦龍的一篇文章——《試論漢文橫豎讀寫與學生視力》。金燦龍先生通過調查發現,閲讀者在看橫豎兩種排版書籍時眼部活動完全不一樣。為什麼橫讀和豎讀時眨眼次數不一樣呢?金燦龍先生對此的觀察分析是:橫讀方向由於與上下眨眼運動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它們互相「干擾」;而豎讀方向與上下眨眼運動一致,因此它們相互協調。豎讀時有助於眼部進行眨眼等正常生理活動,有助於毛細血管的血液迴圈和「微循環」。所以讀豎排的書,不僅長學問,而且益身心。

古典書籍豎排版的秘密

其次,豎排本看下去,使讀者思維交叉連貫,一列從上看到尾,轉第二列時,思路有所轉換,會下意識從頭看前面一列,這樣能夠加深印象,起到舉一反三閲讀之功效。橫排雖能做到一目十行,但書之要旨大體不能深悟,只能得一知淺解,日久必忘。

古典書籍豎排版的秘密

此外,讀誦直排文字時,閲者上下運轉頭部,如同字字句句點頭認同,無意中表達了對古聖先賢的崇敬和尊重;而閲讀橫排本則是左右搖頭,潛意識中就會有否定、揣測的成分。

總之,豎排正體,是中國書籍固有的傳統,其中蘊含著高度的智慧。我們學習和讀誦經典,旨在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那麼,就讓我們從迴歸傳統閲讀習慣開始,邁出學習和承繼古聖先賢智慧的第一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