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書《魯班書》為何被禁?難道學了它真的會孤獨終老?

用戶68886090


《魯班書》開篇就讓很多人退卻,“欲修此術,必先絕後”。後人當中學習了魯班術的結局究竟怎麼樣倒是不得而知,但是單單憑藉著魯班本人的遭遇,這本書倒是記載的一點也沒錯。因為魯班的父親、母親和妻子以及未出世的孩兒都死於非命,從這一點上來說,被稱為禁書一點也不為過。



魯班作為木匠的鼻祖,在工藝上的製作可謂是出奇。

魯班因為精巧的工藝,常常成為士族爭相追逐的對象。但是其中不好之處,就是魯班經常與妻子分離,且妻子已經懷有身孕將近臨盆。於是魯班耗費才智,發明了一個名叫“木鳶”的飛行器,類似於今日的飛機。據後人傳說,木鳶飛行的開關在脖子上,且需要一段咒語。木鳶的發明,使得魯班可以一天之內來回穿梭家中,十分便利。


久而久之魯班的父親發現了兒子的發明,卻是不相信。魯班為了證明木鳶的作用,將父親送上木鳶在空中翱翔,卻不料地上耕種的農民已經是妖魔鬼怪,在魯班父親下來之時,還未有動作,便將其亂棍打死。

由於父親的無辜慘死,魯班將怒氣發洩到了農民耕種的田地中,發明了了一種木鳥專門坑害莊稼。農民這才醒悟過來,紛紛拿上厚禮給魯班道歉,才平息了魯班的怒氣。

而魯班的妻子見魯班可以自由穿梭兩個地方,於是便對木鳶產生了興趣,趁機學起了咒語。一日趁魯班出門,私自乘上了木鳶。但是魯班妻子上天之後卻要臨盆,而木鳶又是嗜人血的機器,因此魯班妻子高空墜亡。

魯班父親和妻子去世之後,魯班母親也被魯班所發明的一架馬車帶走,之後尋找更是無果。

所以,因為魯班的發明,無意之中害死了魯班全家人的性命。間接地,魯班的發明也給人們帶上了一種邪術的標誌。這樣想來,《魯班書》在開篇便提醒人們,有“五弊三缺”的人方可習得。


這“五弊三缺”指得便是‘鰥、寡、孤、獨、殘、缺錢、缺權、缺命’,意思便是“缺一門”。魯班似乎以為,這樣便可避免自己的慘劇重新出現。

因此《魯班書》也不可避免的成為一本禁書,前部分的內容卻是是與木匠工藝息息相關引人入勝,但是後半部分卻都是一些奇門遁甲之術,以防意外出現。

因為魯班家人的慘死,後世便以訛傳訛,認為該書為不利之物,隨即也發展為禁書。但是學了此書的後果如何,後世並沒有記載,畢竟鮮少有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嘗試,何況魯班血淋淋的教訓已經擺在了面前,其他人又怎麼敢在危險的邊緣試探?

魯班的歷史距今已經兩千多年,一輩一輩傳下來,其中的故事早已經變了味道,其中的玄乎之事也被民間多次添油加醋,越來約將《魯班書》推向禁書的方向,所以這其中的故事更是令人心馳神往卻有望而生畏。


小鎮月明


《魯班書》本來只是一個關於建築與技術的實用性書籍,名為造屋之書,沒有那麼多附加的內容。

但是,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不斷融合了道家思想、周易陰陽、命理術數和風水詛咒等要素,逐步成為一個絕頂奇書。

實際上,中國古代很多書都是假託名人所作。《魯班書》是誰寫的已經說不清楚,很多內容都是假託魯班名字加進去的。分為上下冊,上冊是道術建造,下冊是解法和醫療法術。

確實,很多章節體大思精或僅存目錄,闡述過於簡略,只傳授基本功,無法具體操作中實踐,因此才不斷被神秘化,成為一門絕學。由於魯班之術過於複雜,也據說充滿了神奇的力量,後世學習者就產生了一個傳說,如果要學習魯班書,或許就要缺一門:鰥、寡、孤、獨、殘。這可以被解釋為魯班之術上達天機,學會了就得付出很大的代價。

但此說法明顯是一個比喻,意味著學徒修習魯班建築技藝之難,往往得千錘百煉才能出師,有可能還會有意外,歷史上不少建築學派就自稱為魯班門。眾所周知,古代的土木工匠們安全與利益無法保障,在進行作業的時候,有時會發生安全事故,也會碰到一些奇異事件,古人對此比較忌諱。

因此,《魯班書》中不少道術法門、禳災祈福、整人方法與預防措施,可以看作原始的自我保護機制。其實,我們可以把《魯班書》理解為建築與堪輿領域的集大成之作,精深技藝與思維能力相結合,裡面的內容包羅萬象,也有一些民俗與迷信的東西。而且,《魯班書》也初步制定了行業發展規範與互助合作模式,有利於民間匠人的良性發育。

當然,《魯班書》的價值也有被誇大之處。中國古典的文化與技藝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需要辯證客觀來對待。繼承其中的優秀部分,而對於落後於時代和迷信內容,則需要去偽存真,不斷揚棄,創新性傳承與發展。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