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蔡明、潘長江、姜昆的身上,我們得到了什麼感悟?

湯姆斯二狗子


頭條上很多問題的提出目的很明顯,就是要黑一些步入晚年的演員。這些提問者可能連這些演員藝術巔峰時期的作品都沒看過,就想當然地認為他們當年也像如今晚年表現得這樣平庸。

就比如說蔡明和潘長江。他們兩個這些年來遭遇的爭論比較多,很多人認為他們理應退出春晚。我倒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如今兩位都快到了當年趙麗蓉初登春晚的年紀,如今表演的都是中老年題材小品,為中老年觀眾服務,從作品質量上來說也算不得不好,我們理應多一些寬容。

春晚,本來也不應該完全追著票房走,如果是那樣,春晚上應該很難出現40歲以上演員的身影了。春晚是為老中青幼各個年齡層服務的,有票房號召力的年輕演員可以上,票房號召力不夠但又一定老觀眾人緣的演員們也可以上,這才是爭取最大公約數的一臺春晚。

蔡明當年和郭達出演過很多經典作品,比如《越洋電話》、《父親》、《黃土坡》、《追星族》,尤其蔡明可以說是百變女郎,在舞臺上嘗試各種角色,這是值得肯定的。潘長江也是一身能耐,當年出演的小品《橋》,現在看還是好玩兒。

兩個人這幾年組成新的CP,奉獻出不少中老年題材的作品。最開始蔡明表現得有一些毒舌,讓人有些不適應,這幾年則緩和了很多,找到了演員表現力和觀眾接受度的結合點,我認為還是有亮點的。

同樣,姜昆年輕時候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巨大,奉獻出很多經典相聲作品,成為那個時代的相聲旗手。這些年他主要負責曲藝界的指導工作,創作和表演相聲很少,他自己也說自己早就被掏空了。這也是人之常情。

蔡明、潘長江和姜昆,不管是當年紅火如今繼續演出,還是當年走紅如今陷入低谷,都不能否認他們當年的輝煌,他們年輕時候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笑聲,任何時候都值得尊重。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如今的紅人,不記得當年的他們。



鄭捕頭


上一個時代屬於他(她)們,他們的輝煌歲月屬於上一個時代,可是,都過去了,就應該平靜的接受,安靜體面的退出。現在的時代屬於現在的文藝工作者,應該讓現在的新一代心無旁騖的展現藝術,所以,敬愛的老一輩藝術家們,姜昆同志們,安靜的徹底的退出舞臺吧,別再留戀你們的職位了,別再發揮餘熱了,已經挺尷尬的了,非得讓年輕觀眾把你們轟下臺嗎?見好就收吧,你們曾經創造的輝煌我們一定會銘記在心裡的,一定不會忘記,放心吧。


只直指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文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無論誰都逃脫不了這個規律;首先聲明,對我國老一輩藝術工作者,我是尊重的!

1.蔡明、潘長江、姜昆是萬眾矚目的演員,曾經為中國的老百姓帶來了歡聲笑語,人民已經給了他們崇高的榮譽,現在的地位與他們的演藝和貢獻匹配,收入我不清楚,但肯定夠他們頤養天年了,有付出就有回報,這是應該的。


2.德藝雙馨是境界,這要追求,有的個別演員,在技術上堪稱他們過去輝煌年代的大咖,但時代在發展,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新的演員比比皆是,這要看得開,要懂得每個時代都需要自己的時代精英,看著年輕人在成長,甚至超越自己就要心底無私,不能有嫉妒的之意!

3.舞臺經驗豐富,見過世面就搞好傳幫帶,為了祖國與人民培養下一代優秀演員,儘管是“出力不討好”的活,但只要腳踏實地地去幹,國家依然會認定你的業績,老百姓會仍然愛戴你們的。



4.看好榮譽,這不能當飯吃,有個差不多就行了,什麼這稱號,那職稱的是身外之物,過度追求只會傷了身體,傷了感情!


5.也不能用曾經的老百姓喜歡你,就死佔舞臺不走,還拋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觀眾不允許你不下舞臺的!這有自吹自擂的意思,只能當笑柄被人嘲笑;演藝是職業的一種,演員掙錢養家餬口無可厚非,個人收入已經足夠自己完成養老撫幼的使命即可!搞了一輩子革命工作,現在含飴弄孫,歇歇吧!


希望星晨58298869


巜悟空問答》把對一些老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純粹進行諷刺挖苦、攻擊性語言的回答,放在頭條首頁是否妥當?

蔡明、姜昆作為國家一級演員,潘長江作為我國著名喜劇表演藝術家,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為人稱道;都多次受央視邀請,辛辛苦苦準備小品、相聲節目,捨棄與家人的除夕團聚,上春節聯歡晚會演出,為廣大電視觀眾送上歡聲笑語。這是盡人皆知、無可否認的事實。他們的節目不可能合每一個人的"胃口",他們的節目也不可能保證個個"上乘",但他們是盡心盡力了,盡職盡責了。作為一個普通觀眾,非但不心存感恩之心,反而惡意攻擊。這合適嗎?不於心有愧嗎?自己真的不要積點口德了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如此。從年幼到年輕,從年輕到年老,這是每個人不能抗拒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有父母,家中都有(或會有)老人,尊敬長輩、尊敬老人,是每個人不能突破的道德底線。蔡明、潘長江、姜昆等,都是老一輩藝術家,他們即使上春晚舞臺演出,也是接受組織的託咐,"舍小家為大家",是為人民大眾提供服務,難道有錯嗎?只有不尊重老人、不尊重藝術、不尊重人格的人,才是最可悲、最可卑、最可恥的人。

有人不喜歡老藝術家演出的節目,完全有權利選擇不看,但不能借此誹謗、攻擊。請還社會一個風清氣正的和諧氛圍。





玉堂行佛人


看到題主提出的這幾位老牌笑星的名字我就想起了一句話“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從我個人看來,蔡明,潘長江和姜昆老師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首先蔡明,潘長江近幾年在春晚上合作的作品還是可圈可點的,尤其是蔡明老師可以說是春晚的常青藤,我一直被她勇於嘗試的勇氣所折服。

她一直在小品舞臺上求新求變。 這一點從和她和郭達分手後的搭檔就可以看出端倪,常遠,王寧,大鵬,岳雲鵬,華少,直到近幾年的潘長江,賈冰,每一年她都會拿出不同的作品,可以說她是在用她的名氣去提攜新人,用她的作品來反應社會現實。

我認為蔡明老師還是一個比較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她和潘長江一起配合為春晚這臺大戲奉上了自己的心血之作,我們應該表示感謝。

其次我們來說說姜昆老師,姜昆老師可以說也是曾經春晚的常客,一個虎口遐想成就了姜昆,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段作品出自梁左先生。客觀的說,姜昆在和李文華老先生唐傑忠老先生合作的時候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相聲演員,他的作品也可以說是膾炙人口,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

但自從唐傑忠老先生退休以後,姜昆就開始和戴志誠搭檔,從哪個時候起他就開始說一些不搞笑的相聲了,也是從哪個時候起郭德綱,茶館相聲開始興盛,而姜昆也開始了自己的曲協官員相聲時代。打壓他所謂的三俗相聲,他也因為作品原因退出了春晚的舞臺。

我們不能否認姜昆再很早的時候就在求新求變,但他的創新之路是建立在所謂的高雅相聲的基礎上,要教育老百姓,他還無法忘記電視相聲稱霸的時代,所以他註定要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看到蔡明,潘長江和姜昆今天的成就和結果,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一個是貼近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學裡去創新,一個是要將高雅進行到底遠離了所有的老百姓的所謂創新。他們的結局也是不言而喻的。一家之言,不喜勿噴,謝謝。


螞蟻小人物0宋老牛


笑料笑料,笑完睡覺。看過之後,一切忘掉。如猴戲耍,皆不重要。民憂民惱,官應知曉。文藝爛事,不理為好。要讓我講,早該換掉。文藝舞臺,應多服藥。


方煥貴


姜昆二十年前確實為文藝事業做過貢獻,但當了領導就再沒出新作品,一直吃老本,反來複去就那幾個段子,在他帶領下的相聲事業江河日下,不見起色,出來個郭德綱把相聲界攪的風聲四起有了新氣象,並有了名聲,可惜的是他的風頭蓋過了往昔多少名人,一個商演把體制內的藝人弄了個灰頭土臉,於是乎好多人都來找郭德綱的毛病,任何工作都是同理乾的多失誤就多,如果是善意的批判誰都能接受,如果惡意打壓就讓人看不去了。


用戶63418461


從這三個人身上得到的感悟是:視覺疲勞,毫無興趣!試想一個人天天只吃一樣飯,每天都看一幅畫,能有興趣嗎?十四億中國人,難道就只有這麼幾個人二十多年不離春晚?不離也不要緊,得有好的作品,看看這幾年的小品,哪個能讓觀眾發自內心的笑?趙本山的小品,經典句子現在還廣泛流傳,想想那才是小品帶來的一種真正的享受!


小橋流水42676


得志貓兒雄過虎,

落毛鳳凰不如雞!


元帥187374029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前兩年,有句網絡流行語:連他們都這麼拼,我們憑什麼不努力。得著覺得,用在蔡明、潘長江這些“春晚老戲骨”身上尤為恰當。

一年又一年,又到“春晚時間”。2020年的央視春晚舞臺上,即便有開心麻花團隊的沈騰獨領風騷,賈玲等年輕人組成的團隊帶來各類趣味爆笑、新潮流行的語言類節目,很多觀眾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曾經,陳佩斯一統小品江湖的時代,帶給70後、80後太多的美好回憶;趙本山與前後兩屆搭檔範偉、宋丹丹,在春晚舞臺上貢獻了至今仍奉為經典的作品。兩任“小品王”名副其實,即便是電影票房過百億、春節檔不二人選的沈騰,都還未達到這樣的殊榮。

郭達、黃宏、魏積安、馮鞏、鞏漢林、楊蕾、趙麗蓉、高秀敏等一批優秀的語言類節目演員淡出央視舞臺,哪怕是更早一些的姜昆、牛群也曾經創造過不錯的相聲段子,我們很想念他們,但也只有在每年春節期間的經典小品大合集中,見到他們曾經的舞臺形象了。

觀眾換了一茬又一茬,從春晚常客到春晚釘子戶,時至今日,依然能活躍在央視春晚舞臺上的,也只剩下了蔡明、潘長江這對“奇葩組合”,以及時不時鬧點夫妻矛盾的郭冬臨,他們也是碩果僅存的“春晚常客”了。

客觀的說,這些“春晚老戲骨”不容易,既要滿足年輕人的時尚口味,又要引人發笑中輸出正能量,年年的求變求新很難,固有的思維定式更不容易打破,這也是為何很多年輕觀眾對蔡明、潘長江評價不高的原因。

他們努力迎合,卻不怎麼受待見,這是連他們自己都知道的“事實”。或許若干年前,這些“春晚老戲骨”上央視春晚舞臺,名利雙收的考慮更多,但這麼多年演下來,對這個舞臺有感情,想要在除夕夜為觀眾送去快樂,這種不得不做的使命感,驅使著他們再次登臺。

相見不如懷念,懷念又添遺憾。每年春晚之前,關於陳佩斯、趙本山等人是否能復出的娛樂新聞,總能無一例外的吸人眼球。觀眾依然記得他們、討論他們,美好的回憶總能令人心生懷念,這便是這些“春晚老戲骨”曾經或如今仍然存在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