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誅殺功臣最狠的是哪些人帝王?他們為啥要誅殺功臣?

生命燈塔


關於是否喜歡屠殺功臣這一點,我認為跟出身有很大的關係。當然君王本身的想法和經歷則是主因。

翻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出身高的皇帝對殺功臣這種事其實並不熱衷,代表者有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等。而出身較低的皇帝對於功臣則是猜疑不止,代表者有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

就拿劉邦,朱元璋來說,他們肯定不會認為自己是什麼天潢貴胄,天之驕子。所以他們對自己本身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

就以我們普通人的想法來看,我當上了皇帝,我知道自己文不如蕭何,武不如韓信,策略上不如張良。在生前自己在軍隊中的威望並不比這些人高多少,那麼我死之後,萬一這些功臣宿將有了二心,我的後代又該怎麼辦呢?

朱元璋也是如此,文不如李善長,武不如湯和、徐達,策略上不如劉伯溫。朱元璋時常自述:我本淮右布衣。這話不假,但這隻能由朱元璋自己說,別人肯定是說不得的。

這種理性的認識就決定了他只能同甘苦不能共富貴的性格特點。

反觀唐太宗李世民,遠的不說,他的太爺爺是西魏八柱國之一,隋煬帝是自己的表叔加老丈人。他的父親李淵七歲世襲唐國公,有權勢,有名望。他所受到的教育、成長經歷跟朱,劉二人截然不同。他的功臣被冊封為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劉秀,漢高祖劉邦九世孫,長沙定王劉發一脈。要知道不管是西漢末年還是東漢末年,一句漢室後裔起碼在道義上都能站得住腳。他的哥哥劉縯是漢末更始政權的締造者之一,他本人也在昆陽之戰中聲名赫赫。在那個時代這樣的人傑,帝王之位捨我其誰?他的功臣被冊封為雲臺山二十八將。

隋文帝楊堅、魏文帝曹丕、晉武帝司馬炎等等諸多有著貴族身份的開國皇帝,他們對於殺功臣這種事實在是不感冒。

我認為一是與生俱來的高位,使得他們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與自信,人人都可以為他們所用,而不必去特地去誅殺功臣。二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朱、劉二人在底層摸爬滾打,看盡了人情冷暖的經歷。

大一統王朝中出身較低的皇帝僅有三位,劉邦、趙匡胤、朱元璋。而且這三位都不是共富貴的人,唯一好一點的趙匡胤也“杯酒釋兵權”,讓功臣們當一個快樂的富家翁。

凡事都有例外,但例外都有其原因。

在歷史上還有很多出身較低的皇帝,例如劉裕,陳霸先等。我覺得他們沒有殺功臣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是南方政權的皇帝,整個中華大地都是處於分裂的情況下。但他們殺掉功臣宿將是極其不明智的,且極有可能讓一個新生的政權處於內部空虛的不穩定狀態。特別是劉裕這樣試圖統一天下的皇帝,他如果殘殺功臣無異於自掘墳墓,就更不會有後來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

還有春秋時期越國君主勾踐,他出身較高,但他的經歷要比正常人豐富的多,在吳國被囚的那段擔驚受怕的時期,很容易讓他培養出多疑的性格,其次他的一些不光彩的經歷,也不可能想讓人知道然後傳唱。所以范蠡外逃,文種和他的妻子雅魚被賜死。

所以關於君王是否喜歡屠殺功臣,出身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君王本身的想法和經歷則是主要原因!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古人早就總結出了這個道理。


璨若朗星


殺功臣最多的皇帝,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相比起來朱元璋更狠一些。開國功臣除了湯和和徐達,都被朱元璋以各種方式弄死了。

其中比較有名的:左丞相李善長、宰相胡惟庸案、大將軍藍玉、太師馮勝、太師傅友德、吉安侯陸仲亨。這些都是對明朝建立功績巨大的功臣。另外還有劉伯溫莫名其妙的死。

處死賜死的公爵更是數不勝數,除此之外,湯和和徐達雖然功成身退,但是幾乎與世隔絕,無時無刻都處於被監視當中,不敢與任何人結交。朱元璋確實是最無情的帝王。

至於為什麼要殺功臣,無非就是因為得了天下,這些稱兄道弟的戰友們,在位置上不好擺,有的居功自傲,有的功高蓋主,時時刻刻威脅著皇權的存在。


曹老師xixi


從古至今歷代皇帝君王只能同甘苦,不願同享福。這便是其狼心狗肺的強盜邏輯,大約有四個為人所恥的帝王。第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受盡了亡國情仇,王后被吳王玩弄戲睡,為表忠誠為吳王償大便辯疾病,為吳王當馬伕,臥心償膽,蜜謀復國,終於在文種,範犁,鼎力輔助下恢復了王位,但文種自以為功高蓋世,天下無敵。該享受榮華富貴了,被勾踐慘無人道的殺害,令萬世鄙視。第二個大漢帝國天子漢高祖劉邦,功臣悍將到了天下太平之日,確成了心腹大患,他沒有直接殺功臣,是心毒手辣的呂后,採用奇謀異計,除掉了大元帥韓信於未央宮大鐘下。有殺死了大將彭越。逼反了韓王信,還有九江王英布。以及其子孫後世屠殺了周勃,周亞夫等。無不張顯著皇權的邪惡和慘暴。然最心狠手辣的莫過於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了。他的黑心邪術令天下人聞風喪膽,不寒而慄。他先後二十餘年屠殺了幾呼所有的文臣武將,幾哹無漏網之魚。先殺左丞相胡惟庸,胡大海,傳友德,藍玉,劉伯溫,徐達,等三十餘位功臣良將,稱其為為子孫後代撥刺順毛。還有一個更加邪惡漫畫無語的王朝太平天國,為了爭權奪利,僅爾魚我詐的產生了自相殘殺,弄的人人自危,血流成河,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直接導致了亡國滅種。這種事件還有很多,不言而喻,點破也就沒趣了。











94310417小云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自古以來,許多開國皇帝都有一種通病,那就是喜歡誅殺功臣。而要說到這裡面最狠的,應該非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莫屬,這兩個人簡直是這方面的頂點,可謂登峰造極。當然,也有很多愛護臣民,和諧相處的,不過往往那些狠毒的帝王,更讓人印象深刻。

朱元璋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在這期間所誅殺過的功臣,可以用數以萬計。其殘酷程度,後來連太子朱標都看不下去了。朱標從小受儒家教育,與他血腥暴力的父親不同,朱標更信奉仁慈寬厚。

而對朱元璋的殺戮行為朱標曾作出過勸諫,但朱元璋第二天就將一根滿身是刺的荊棘扔在地上,讓朱標撿起來。而當時他對朱標說的話是:“我是怕你不好拿,為你剝光了刺,再給你,難道不好嗎?現在我殺的人,都是對國家社稷有危險的人,除掉他們,對你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在朱元璋看來,為了自己後世的傳承,殺個幾十萬功臣又有何礙。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會這般殘暴,喜歡殺戮臣民?這或許有很多是與朱元璋的出身有關。朱元璋是從小是以貧寒家境出身,是從底層農民的身份,一路坐上帝王的位置的,因此朱元璋對自己的出身一直有自卑的態度,且非常敏感。所以這也是導致了一種人格上的缺陷,但凡有人提及,揭開他的傷疤 就只有一個結果——死。

劉邦

與朱元璋不同,劉邦的殘忍性格,或許是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導致的。
劉邦在自己五十五歲是才坐上皇帝的位置,可以說是老年登基。而他剛在楚漢相爭中取得勝利,建立西漢之後,就迫不及待的開始誅殺功臣,這顯然與他老年登基,出於老年人的猜忌多疑的心理有關,也是出於對自己帝國的傳承有著深深的憂慮。

因為在漢高祖看來,兒子不夠強大,且各個諸臣在外面又強悍精明,如果不一一剔除,很可能危害到自己一心建立起來的基業。所以他才會在打敗項羽不久,就開始瘋狂殺戮功臣。

因此,歷代君王喜歡殺戮功臣都處於某些心理原因。也更多是出於擔心自己的一片基業無法傳承,這裡或許更多是因為夾雜著帝王所獨有的霸道驅使。因此喜歡誅殺功臣的數不勝數,而他們之所以喜歡殺功臣,很大原因是對後世的考慮,以及年齡增大後的猜忌心理。


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歷史長河緩緩淌


其實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誅殺功臣,而這樣的操作往往都有直接或間接之分而已,如西周開國之後把姜子牙封到山東,那裡一直都是東夷的地盤,看似給予重任且有魚鹽之利,實際上卻是借刀殺人(考古證明早期齊國的國都竟然只有一個城門)如金國開國以後也多次屠殺宗室(他是部族型國家,宗室多數都是有功的武將)滿清也是如此,早期的如舒爾哈齊,褚英,阿敏,莽古爾泰,之後就是豪格,阿濟格乃至鰲拜等等!屠戮功臣固然無情但是卻避免了功臣演變為豪門世襲權貴的惡果,如東漢魏晉南北朝的士族門閥制度,北宋的功臣權貴體系,如仁宗的皇后曹氏就是太祖的大將曹彬的孫女,他們既是勳臣家族又是外戚還是大地主,商人,如神宗的皇后向家就是這樣,這往往導致國家政治不穩,權貴壟斷國家資源,社會階級矛盾激化,對外戰爭表現孱弱,宋朝就是守內虛外


萬歲1148858845


古往今來誅殺功臣最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的開國皇帝。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1356年,被奉為吳國公。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和朱元璋並肩戰鬥,一起打天下的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太多的文臣武將名字,無法在這裡一一羅列,但對明朝功勞最大的,大體上也就是這些人了。

朱元璋稱帝后,對這些開國功臣進行了封賞,對他們封公封侯,可是沒過多久,就將當年與自己打天下的老哥們趕盡殺絕,幾乎所有替明朝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都未得善終。那朱元璋為什麼要誅殺這些功臣呢?

就是俗話說的那樣: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就封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但朱允炆天性仁厚,朱元璋害怕一旦自己去世,朱允炆會管不住這些悍將,因此,對朱元璋來說,為了讓朱家能穩坐江山,在自己交班之前,必須掃除一切對朱家皇權有威脅的“障礙”,替朱允炆鋪出一條光明大道,免得哪個老哥們最終“黃袍加身”斷送了朱家天下。

所以,朱元璋要誅殺這些功臣。



大江侃歷史


歷史上誅殺功臣最狠的,當屢朱元璋,徐達,常遇春,胡惟庸,李善長,藍玉都被誅殺,火燒慶功樓,為了政權穩固,兵權獨掌,兔死狗烹。其次便是劉邦,殺韓信,張良,等,皇權制度,打江山可以,坐江山只能一家,不居功自傲畢竟很少,擁兵自重對治國也是弊端,不如一藶永逸,除去心腹大患才安心。


別山居士


歷史上誅殺功臣的皇帝很多,數不勝數,誅殺因素說到底,無非就是“功高震主,賞無可賞”。

說到最狠,朱元璋當數第一。劉邦和朱元璋算是歷史上誅殺功臣相對多的皇帝,但是,劉邦誅殺功臣是一個個的殺。而朱元璋是一批批的殺。1380年,朱元璋以謀逆罪處死左丞相胡惟庸。後又藉此大興黨獄,凡是認為對朱姓統治有危險的功臣宿將,都被指為胡黨案犯,滅族抄家,十年中殺了30000多人。1393年,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大將軍藍玉,又以此羅織罪名,殺了10000多人。連太子朱標都看不下去了。所以,說到誅殺功臣最狠,朱重八當數第一。


種花家看門兔


所謂天無二日,皇帝的位置是唯一的,然而功臣們是最容易威脅到皇權的人,帝王殺功臣大多是因為感受到了這種威脅。一般帝王殺功臣,有三種情況,其一,開國元勳和出身較低的開國君王;其二,王朝勳貴重臣和幼主即位;其三,相對和平時期的軍功貴族。

第一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王朝初年,特別是通過起義而成功的政權中。比如,典型的劉邦和朱元璋時期,兩人的出身特別低,一個亭長,一個佃農。而那些開國功臣們本來與他們地位相當,甚至比他們地位還高,當他們升上皇帝寶座將眾人變為臣下時,本身社會地位的巨大反差會讓他們產生不自信,對於臣下的言辭行動特別敏感。因此西漢初異性王被屠殺殆盡,而明朝初年所封的公侯,到了洪武晚年幾乎不存。

第二種情況在亂世王朝和相對和平時期,特別容易發生。亂世之中,對軍隊的控制權是掌控政權的唯一核心,而帝國的正統性也建立在軍權之上。有功之臣憑藉軍功在軍隊中有相當的影響力。軍隊是一個信仰強者得地方,因此他們對於軍隊有著無形的掌控力。

而即位的幼主,憑藉著家族繼承掌控國家的他們,在軍隊中很少或沒有可以憑藉的軍功,在軍隊中的影響力遠遠不如勳貴重臣。這些勳貴重臣自然會讓皇帝們寢食難安。

南北朝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王朝的頻繁變更的原因之一就是,皇帝殺功臣,剩餘的功臣不滿或害怕,然後造反。

歷史上,蕭道成、蕭衍、石敬瑭、劉知遠、郭威等亂世梟雄無一不是因為受到幼主猜忌最後起兵反叛,憑藉手中的軍隊奪取政權的。

在相對和平時期,國家不需要開疆拓土,而因戰爭形成的軍功貴族也會讓皇帝們猜忌,從而拿他們開刀。這種情況,一般皇帝對國家的掌控力還是可以的,將領們很難威脅到皇權,一般不會危及功臣生命,但也有少數皇帝因此屠殺功臣的。比如西漢的周亞夫、唐朝中期的王忠嗣等人。






偉業功勳


朱元璋是最厲害的,誅殺的原因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戰亂時那是猛將如雲,一打下天下就開始成為禍亂的源頭,不管是分封制,還是杯酒釋兵權,都是為了解決功臣的問題,朱元璋通過直接殺來解決,他擔心他死之後沒有人可以控制住這些功臣,會把他的江山壞掉,所以有能力的就先殺掉!這就是兔死狗烹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