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手握軍權,為何拒絕稱帝,逃不過這三個原因

太平天國運動威脅清政府的統治,曾國藩投筆從戎,組建了湘軍,在地方的權利不可忽視,1863年,曾國藩擁有30萬大軍,可以隨意調動,而清政府的實力和曾國藩比起來,確實相差甚遠。擁有這樣的強大的軍事實力,為何曾國藩不直接推翻清王朝,自己稱帝呢?

當時只要曾國藩振臂一揮,不難將清政府推翻,曾國藩當時對於清政府的一些做法心生不滿,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理由讓曾國藩反清,在攻下南京之後,曾國藩竟然將湘軍裁掉了大部分,迴歸朝廷沒這樣的大好時機,要是袁世凱肯定就反清了,自己稱帝,但是曾國藩並沒有這麼做,總結其原因,逃不過這三點原因。

曾國藩手握軍權,為何拒絕稱帝,逃不過這三個原因

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曾國藩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中的尊君思想就已經深深影響到了曾國藩了,曾國藩當時只是想維護階級利益,守護清朝統治,做一個官職,光宗耀祖,並沒有除此之外的想法,不過這一點來說從兩個方面來說,很多人認為曾國藩沒有雄才大略,膽小如鼠,所以不敢反清,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是有情有義的忠君者,值得肯定。

曾國藩手握軍權,為何拒絕稱帝,逃不過這三個原因

二.地方割據勢力

如果曾國藩稱帝,必然引起地方割據勢力,國家混亂不堪,而曾國藩這麼“佛系”的人面對這樣的局面必然會亂了陣腳,國家動盪不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曾國藩不稱帝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三.稱帝條件不支持

當時的清政府雖然腐敗,但是北方的騎兵部隊實力也不容小覷,而此時剛剛攻下南京,軍隊都思念家鄉,有了一定的成就感,戰鬥力就瞬間減弱。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湘軍的組建是以“保家衛國”為稱號的,所以應該說都是愛國志士,如果起來反清,必定會有很多的人不願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所以這場戰爭如果一旦爆發是非正義的,不會得到支持也就意味著不能成功。

朝廷雖然勢力減弱,但是對於曾國藩有這麼強大的實力,時刻都有所防範的,弟弟曾國荃的眼光就沒有曾國藩長遠,還好沒有發生反清這一幕,否則以失敗告終,不僅將曾國藩的名聲在歷史上成為了一個不忠君的記載,而且也不可能有“中體西用”的思想的提出。

曾國藩手握軍權,為何拒絕稱帝,逃不過這三個原因

結束語:

曾國藩不稱帝肯定是有自己考慮的,基於以上三個方面都不能支持曾國藩反清,更不要說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自古以來,不忠君就是一個大忌,雖然歷史上也有反的案例,都是因為皇帝不得民心,反者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而清政府雖然腐敗無能,但是還沒有達到百姓眾起反抗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