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縣“四好農村路”建設 通往鄉村振興大道

有句老話叫“要想富,先修路”。感定村曾是繁昌縣孫村鎮較偏遠且較窮的一個農業村。不過,這幾年,感定村的面貌日新月異,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村書記和村民們都認為,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眾多民生工程尤其是“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助力。

在從事村工作30多年、現任感定村黨總支書記汪良虎的印象中,曾經的感定村村民絕大多數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耕耘勞作。一年下來,除去家庭開支所剩無幾。當然,並不是感定村老百姓沒有敢闖敢幹的人,曾經許多村民也嘗試了各項種養生產,但是由於交通和農田水利設施的落後,多數產品比如西瓜、荸薺等生產出來後因天晴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破敗道路,而無法運輸出去賣個好價錢。有的農產品看著長勢一片喜人,可等快收穫時,有時一場大雨就摧毀了務農人的一切美好希望,村民漸漸地離開土地走向城鎮打工補貼家用。

隨著村民的逐漸流出、農村勞動力外遷,村裡留下的要麼是空巢老人要麼是留守兒童,加上2011年的整村推進和2014年的土地雙掛鉤項目的落地實施,感定村幾乎成為了空村。為此當時的感定村兩委審時度勢,結合現狀,受村民委託,開展農村土地集中流轉,最終從原來的600畝到現在全部集中流轉3000多畝。一路走來,期間的酸甜苦辣,汪良虎深有感觸:因為交通的不便,流轉價格嚴重偏低,還要多方尋找種田大戶,好說歹說,才求到大戶到感定村流轉農田耕種,避免撂荒。

不過,從前幾年開始,隨著原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原農村道路暢通民生工程的實施,特別是這兩年“四好農村路”建設,事情出現了轉機。汪良虎記得,前年村裡硬化了一條道路,去年下章路、芮盛路等兩條砂石路也大變樣成水泥硬化路並拓寬到4米。現如今感定村田園間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宛如一條條相互交錯的綵帶均勻有致地分佈在田間地頭。加上水利設施的逐步建設完善,農田旱澇保收,土地肥沃,沒有任何汙染,感定村的土地漸漸成為了香餑餑,社會資本爭先恐後湧入,流轉價格不降反升。如今3000多畝土地已全部由合肥一家公司承包,種植出的蓮藕、荸薺等新鮮農產品從田間地頭直達市民餐桌。汪良虎堅信,感定村一定會沿著民生工程“四好農村”路,一路向前,直奔鄉村振興大道,疾馳而去。

感定村“四好農村路”建設只是一個縮影。記者瞭解到,去年我市“四好農村路”建設民生工程超額完成,其中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完工793公里,縣鄉公路大中修完工275公里,農村地區交通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