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復甦 “後疫情”時代共享充電寶路在何方

中宏網3月26日(記者劉一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共享經濟為代表的平臺經濟和各種新業態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抗疫”還在進行中,雖然各地已經有序復工,但作為線下消費配套服務的共享充電寶所受到的負面影響,還需要時間才能逐漸消退。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3月4日發佈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是線上線下融合程度高且必須通過線下活動完成整個交易閉環的領域,因為線下相關產業活動的停擺,使平臺上的服務供給和需求也基本處於停擺狀態,平臺經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事實確實如此,2月3日,共享充電的頭部品牌小電創始人兼CEO唐永波就曾發員工信直言不諱地指出困境,公司收入已驟降到冰點,同時要解決5000多名員工的工資,和供應鏈、各地辦公租金費用等多項支出。“用我們的行業術語來講,就是進入‘紅慌’模式。” 隨後,小電高管團隊以及多個部門員工已主動提出從2月起自願減薪50%,作為“戰疫期”運營資金借予小電直至疫情結束。

實體經濟復甦 “後疫情”時代共享充電寶路在何方

(悠唐商場內的“怪獸”充電寶機,無數是“全員在崗”)

實地:多數共享充電寶無人問津

3月23日,記者在北京朝陽區悠唐購物中心看到,當初為了滿足用戶需求,所安裝的24位充電寶機上幾乎沒有空位,所有充電寶都亮著指示燈,等待著用戶前來掃碼。

因為客流尚未恢復,不少商家的臺式充電寶機器甚至都沒有通電,店主表示,以前一上午充電寶就會被借空,重新營業以來,使用充電寶的顧客沒超過10個。

無獨有偶,大興區某連鎖美容美髮店內,雖然充電寶的機器正常通電中,但是12個充電寶已經損壞了5個。店長告訴記者,一直沒有品牌方的工作人員來詢問過,更沒有人負責維修或替換。“當初想方便客人和自家員工充電,店裡客人不多,自然不會有人借充電寶。”

採訪中,不少消費者也表示,共享充電寶使用次數較頻繁,擔心其衛生安全,所以暫時不會考慮使用。

實體經濟復甦 “後疫情”時代共享充電寶路在何方

(商場內隨處可見沒有通電的共享充電寶)

測算:無疫情市場規模將達3.3億

當初以極低價格實現跑馬圈地之後,共享充電寶市場形成了“三電一獸”的競爭格局。2019年達到高峰的共享充電寶行業,處在高光時刻,開始更多地考慮利潤、成本和影響力的問題。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按照艾媒諮詢的測算,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3.3億。但事與願違,高額的場地費用、人員工資、供應鏈等支出,讓沒有足夠現金流的共享充電寶企業,在遭遇危機的時候,一夜之間歸回到起點。

曾經的擴張有多甜蜜,現今的負擔就有多沉重。

聚美CEO陳歐當年花3億元收購街電時說,“如果做不起來,就當給大家做公益了。”現今看來,這句話著實耐人尋味。

實體經濟復甦 “後疫情”時代共享充電寶路在何方

(店內共享充電寶損壞了多個,無人維護)

轉機:消費者使用習慣為翻盤託底

危機中總是蘊藏著轉機。

騰訊曾做過測算,運營共享充電寶2到4個月就能收回成本,年回報率達到300%。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實體經濟逐漸復甦,共享充電寶又可以迸發出驚人的生命力。

搜電科技通過市場調研發現,70%以上的人出門不會攜帶充電寶,其中65%以上有二次充電需求。對於這部分人來講,他們大多數人會在公共場合選擇使用共享充電寶。

已經被培育的出消費習慣,不會輕易消失。南昌大學商標品牌研究院副院長董曉松教授認為,共享充電寶企業與消費者建立了密切聯繫,一旦有合適的展示途徑,便具備可觀的商業價值。

疫情給共享經濟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行業競爭正在發生裂變,共享充電寶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領域,是否能可以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眾人已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