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是1958年發佈的,那為什麼還是有一些人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不會拼音?

東方尊者



武黃5806060818


我生於61年,67年入學!沒有學拼音!當時第一課是毛主席萬歲,第二課是中國共產黨萬歲,第三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第四課是天上星星亮晶晶,我在大橋望北京,望到北京天安門,毛主席是我們的大救星。後來的也忘記了!到現在也不會拼音!靠手寫!



用戶8268590887318


我46年出生,58年入初中,大約因為我父母是教師的緣故,我以前學的是注音字母,現在還仍然記得,認識它。

那個時期小學的課文,我初中時所學的課文,是不是用了注音字母,還是用了漢語拼音,忘得一干淨,沒印象了。

也因此,我的漢語拼音很差,79年去學校當代課教師,對漢語拼音一點不懂。遇到不認識的字,我查字典,是看注音字母的。

後來,本行是教語文,不懂漢語拼音不行的。經過自學,苦學,又結合語文教學,這才大致掌握了漢語拼音,能看拼音寫漢字,給漢字注拼音。

前不久,與老同學聊天,還聊到這事兒。

現在的新華字典上仍然有注音字母的。




笨笨潮爺1


1958年那時國家還屬於初建階段,教育資源非常欠缺簡陋,各地連小學都尚未普及建成!

拼音方案又剛出來,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人口,又這麼困難的條件,總得需要數年普及的階段時間吧!

我父母都是四零後生人,

母親只上了小學三年級,因照顧年幼弟弟被迫輟學,沒趕上學習拼音,現在操作微信時,想學拼音很吃力,無奈放棄,只會發語音,

父親是在發電報的工作中才學習的拼音,非常熟練!這在同年齡段老年人中很少有!

我和妹妹都是七零後生人,記得小學語文是先從漢語拼音學起的,

學會後便於掌握漢字正確讀音,查字典學習新字,後來發現~還利於學習外語發音呢!也利於外國人學習漢語發音!

此時拼音教學已經普及並見成效!

學會拼音給我帶來的便利,沒想到竟然延續到當今的信息化時代!!

(我電腦手機至今不會五筆筆畫輸入法,還覺麻煩!全靠拼音~)

我很讚歎這套漢語拼音方案!信思是誰構想出的?怎這麼簡明,清晰,方便,可謂幾近巧妙完善!

近幾年才得知-參與設計這套漢語拼音方案的是國家組織的一個集體,其中成員許多是文化科學界中精英人物呢!

他們響應當時的新中國開國領導人的號召,精心設計,方便大眾!

又一直默然低調!從不顯擺!

我很讚佩國家領導人的倡導施行,專家的智慧貢獻!👍👍👍

感謝他們!!🙏🙏🙏


龍雲思鄉


本人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拼音,現在已經退休了,屬於提問者的不懂拼音的年齡範圍,

本人1995年開始玩電腦,用拼音的雙拼打字。年輕人,你懂嗎?

我玩手機也用拼音。據我所知,在我所在地區現在玩手機,玩電腦的人多數用拼音!包括提問者所說的年齡段!

所以,別有事沒事就拿老人說事!無聊!


物理佬75957


說說漢語拼音的變化

以前,漢語並沒有拼音。後來才因與各國交流時,用過特殊符號,讓異族人更好學習漢語。

其實,漢語有二種:官方語和方言。

漢文的統一,秦始皇是第一功勞。他讓中國人用統一文字,不同方言的人都知其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7年11月1日,經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六十次會議通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統一使用:以英語發音為基礎的拼音字母為符號,代替以前的符號發音。其實是一樣的,就是改了符號而己。現代中國人,很多人不知原有發言符號了,學習先進的英文符號。

在當時,很多人不懂,需要重新學習。

因此,在當時,有點文化識字的人,都成為了有“文化人”的人了。

這些人,學習後,一部分成了教師或民辦教師,推廣普通話和拼音。

至今,小學一年級一開始,必須學拼音。這為推廣中國的漢語普通話取到決定性作用。

中國的一些中老年人,因沒接受正規學校的教育。自然不懂漢語拼音了。

中國的教育,有個盲目的目的:肓目學習英語,把自己的語言弄丟了。

可憐嗎?可嘆嗎?可氣嗎?可恨嗎?




PPL64


我是1955年上小學一年級的,當時學校沒有教拼音字母,而1956年入學的小學生,他們一開始就教拼音字母,從此開始拼盲字母教育。

後來在初中時,老師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為我們補課,教我們拼音字母,所以我們學得不紮實,用拼音字母查字典,順序也不十分熟悉。又逢其時又加學俄語,兩種語言字母讀音時常混淆,加重學習負擔,但沒辦法,欠下的“學債”必須還。


眇鼠


首先更正一下。拼音字母不是1958年才出現。民國建立以後。二、三十年代。當時的進步知識分子,上書教育部門針對中國民眾文盲太多,愚昧、落後、對現代科技發展一無所知而焦慮。提出要從更本上改變當時的現狀。脫盲是第一要務。鑑於中國繁體字難寫難記。便發明了早期的中式注音字母。相當於中式音標吧。後發展為漢語拼音廣泛使用。對當時老百姓掃盲起了不少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續使用。對新中國的大規模掃盲繼續發揮積極作用。1957年前上小學的老頭、老太太們應該記得。再囉嗦幾句,同期民間的小知識分子們也開始了繁體字的自發簡化嘗試工作。當然登不了大雅之堂。言歸正傳。1958年國務院發出了,原中式注音字母的漢語拼音字母,改為英式字母。繁體漢字也開始了分批簡化。到1965年最終完成。b.p.m.f.d.t.n.l。我們還能想起60多年前老師教給我們的中式注音子母怎麼寫嗎?能想起幾個但已對不上號了。


高原野貓


這個問題提的有點直帥,肯定不是70年代之出生的。我觀點是:你說漢語拼音1958年發佈,你知道1958年上小學的年齡應是1951年左右出生的人,那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久,人們的生活困難,沒現在的優越,可認說是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師資水平很差的,1500口人的村裡讀過小學的也就十幾個人,上到高小的就更少了,大多數人是文盲,沒有丁點之化,6o年左右,那時候生活困難有幾個上學的,又有幾個學拼音的?這群人到了7、8十年代,上有老,下有小,更是趕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文化無用普天蓋地之時,你怎麼學拼音呀?。個人之見,求同存異。


最多倆句半


我1971年入學,那時沒有拼音課,課本上是否有拼音,這個記不得了,不過,印象中是沒有拼音的。我們老師也沒有教過我們拼音,可能老師也不懂吧。還有,那時讀書都是用方言,縣廣播站播音也是用的方言,有位縣廣播站的播音員後來調我們單位成為我的同事,她普通話確實不行。

讀書那陣,偶爾語文老師會要求我們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但是,因為老師的普通話也不標準,所以,老師從來不會指正我們朗讀是否有錯。

至於拼音,我是高中時自學的,因為基礎差,所以一直沒有學明白,主要是切換不好方言與普通話的升降調。方言中的字大多與普通話同音但不同調。還有就是聲母裡面永遠分不清z,zh,c,ch,s,sh,n,l。韻母裡面,分不清en,eng,in,ing。別看我現在用拼音打字,但是,普通話卻非常糟糕。有些場合一定要說普通話時,我說得很困難,好在我們是北方方言區,雖然我的普通話糟糕,但是外地人大多還是聽得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