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借並不好還,碰到了來借錢的親戚朋友怎麼辦?


好借並不好還,碰到了來借錢的親戚朋友怎麼辦?


如果你有一筆錢,比如10,000元,閒置無用,有個朋友跑過來說他最近手緊,急需拆借,說好了就用一年。然後你想起這筆錢你放在銀行裡,每年可以帶來一定的利息,於是就跟朋友商量,咱們也定個利息吧,親兄弟明算賬你不能讓我虧了不是,朋友為了借到你手裡的10,000元,連聲答應,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利息到底該如何商量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筆錢不借給朋友,而是放進銀行到底可以拿到多少錢的利息,因為我們自然而然地想到,借給朋友就相當於損失了本應放進銀行產生的利息收入,所以最起碼要讓從朋友那裡收到的利息不低於銀行才行。


我們看2019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執行的基準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為1.50%,全中國所有商業銀行,都是在參考著這個基準來確定自己的利率到底應該給多少。比如我們看明顯不缺錢的招商銀行,今天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75%,比基準利率高了一點。但是寧夏銀行,這家名不見經傳的、感覺比較缺錢的銀行,目前執行的一年期利率就是2.25%。


我們到底該用招商銀行的利率,寧夏銀行的利率,還是該用央行的基準利率來做比較呢?其實使用這三家的利率都不對。我們選擇銀行利率做為參考,背後隱藏的一個邏輯就是,我們認為——錢存進銀行是安全的、保險的、一定可以收到本金和利息的。


但是當我們考慮到存款本質上就是把錢出借給了銀行,而且我國早在2015年就已經全面實施了存款保險制度,代表著在法律上銀行也是可以破產的(雖說除了早年被重組的海南發展銀行,我國目前還尚未有任何一家銀行破產,但是過去沒有並不代表著未來沒有)。所以我們選取銀行利率作為參照物就明顯不妥,因為我們的想法是用一個不會不還錢的利率來進行比較。


根據通行的做法,我們應該選取同期限的國債來進行比較,因為國家發生破產的風險,是幾乎為零的它甚至小於銀行破產的風險,所以我們也時常稱呼同一到期時間的國債利率為無風險利率。而2019年11月25日,市場上的一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2.47%左右,也就是在這一天把10,000元出借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約定一年後還錢,我們國家的財政部,在明年同一時間會付給我們247元利息。


換句話說,今天我們最少要跟我們的朋友要求一年後,他(她)給我們的利息不少於國家可以給我們的247元才行。但是"不少於"它只代表著下限,並不等於合理。就像基準利率與招商銀行、寧夏銀行有著不同的數字一樣。


試想一下,你現在不是把錢借給朋友了,而是借給這兩家銀行了,如果利率一樣,你大概會借給誰?我想更多人的選擇會是招商銀行吧,因為畢竟感覺它更大,而更大往往代表著不會輕易就倒閉了,有更大的可能性會準時準點地把我們的本息支付給我們。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同一個利率水平上,寧夏銀行應該是借不到錢的,大家都會想,一樣的利息,但是萬一寧夏銀行倒閉了呢?還是招商安全。而寧夏銀行為了借到錢,就必須要提高自己的利率,確保高於招商銀行,才能吸引到願意冒著"萬一"風險的人把錢借給自己。這裡,我們所說的"萬一"的那種風險,就是市場上通過對兩家銀行(工商企業也一樣)財務狀況、還款能力以及其他經營指標綜合得出的信用等級之間的差異。所以招商銀行擁有著更加好的評級等級,就可以付出更少的利息,以換取別人的借款。


回到我們的朋友身上,他(她)未來可以還錢給我們的可能性有多高呢?是一定會還?八成會還?還是有可能夠嗆?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是充分的信息獲取,比如朋友的財務狀況,他(她)還有沒有其他的借款;名下還有什麼資產;工資一個月多少;需要養幾口人;平時有沒有不良嗜好;這筆錢借去做啥……這些都應該是我們在借錢給朋友之前,必須要搞明白,但是幾乎沒人可以搞明白的問題。


所以,對於來借錢的朋友,合理情況下我們只有四個選擇:


1,充分了解對方狀況,提出一個包含了風險評估的利息;

2,推薦一家可以幫他(她)借到錢的金融機構;

3,把錢借給他但是心裡當作就是給了;

4,"對不起,我也沒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