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插花田裡祕密

位於羊場鄉東南趕場坡村與楊家寨村接壤處,有一塊麵積約兩畝,呈長方形的稻田,當地的布依族人民稱為“插花田”。住在這裡的布依人家,每年到栽秧的季節,都會在田裡插上花束,然後人們圍著花束栽秧,這就是“插花田”。 “插花田”是布依人家一直保留的風俗,也是現在布依族人民常說的“開秧門”。據說這是為紀念一位心地善良、勤勞、忠貞的布依姑娘阿英。

相傳洪武年間,寨子里居住的布依族中,有一戶姓王的人家,有一個年方二八的女兒叫阿英。阿英從小就乖巧聰明,長得白淨甜美,楚楚動人,在附近的村寨找不到第二個,成了遠近聞名的“美人胚子”。阿英5歲學會紡線,7歲能織布,所繡的花草樹木、亭臺樓閣、飛禽走獸,栩栩如生,讓刺繡行家也自嘆不如,只有蝴蝶蜜蜂可以分辨真假。阿英的歌聲悅耳動聽,猶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讓趕場的人群停住腳步,讓山間吃草的牛羊立耳傾聽。附近村寨的小夥子都跑來找她對歌,請媒人上門說親,提親的媒人來了一批又一批,阿英就是相不中。

阿英心中早有了個阿寶哥,阿寶哥從小與阿英青梅竹馬,一起上山採豬草、砍柴,唱歌跳舞常在一起,趕場吃酒也在也一路來一路去,在左鄰右舍的眼裡,他們早已是天生一對,地設一雙了,沒有人把他們分得開。

探尋插花田裡秘密

多彩民族音樂

阿英的爹爹是個貪財之人,總想以漂亮女兒換取她的榮華富貴。阿寶請人上門提親,總是被他要的彩禮、錢物難倒。從小沒有爹孃的阿寶,為了早日與阿英成親,春天忙耕作,夏天忙幫人、秋天忙收割、冬天忙打獵,起五更、睡半夜,披星戴月,辛苦了一年又一年,還是沒有賺夠阿英爹爹要的彩禮和錢物。

黑心的阿英爹,見阿寶幾年下來,還是沒有賺到他想要的彩禮和錢物,便狠心將阿英賣給鄰寨一個姓吳的有錢人家做兒媳。吳家的兒子呆頭又呆腦,阿英那裡看得上,她的心裡只有阿寶哥,阿英死活都不願意。阿英爹看到吳家送來白花花的銀子和一箱箱綾羅綢緞,那裡肯輕易放過,強行將阿英嫁給吳家。阿英強扭不過,來到婆家,可人在婆家心在外,但幾次逃跑都被婆家抓回。

阿英雖然嫁入吳家,但是誠實穩重的阿寶知道,阿英是逼不得已的,他不怪阿英,只怪自己無錢,娶不起阿英。他暗下決心,他要拼命賺錢,等賺夠錢物和彩禮,他要將阿英從吳家贖回來。一天,阿寶拿著幾張兔皮到山那邊街上去賣,“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的阿寶,正碰上官家在街上抓人去當兵,阿寶被幾兵丁搶下兔皮,與其他青年一樣,被幾個官家大漢押進了營寨,他與幾個布依青年關在一起,明天就要送往很遠的地方去打仗。

探尋插花田裡秘密

民族一條街

趕場的人傳來口信,阿英的心急如焚,她要去見阿寶最後一面,她想方設法求婆婆,求公公,求夫君。他們那能讓阿英去,阿英只能以死相逼,婆婆見事不妙,便心生一計,說:“你若能今夜插完兩畝田的秧苗,不但允許你去見他,還與你解除婚約,給你自由”。

婆家門前的大田,一年要收六七石的稻穀,莫說一個阿英一夜插不完,就是兩個阿英日夜插,也插不完。阿英知道,這是婆家故意出的難題,分明是不准她去看阿寶,但阿英還是答應了。這個夜裡,天黑漆漆的,四周蛙聲不斷,伸手不見五指,阿英來到空蕩蕩的大田裡,阿英在婆家的監視下來到大田插秧。阿英只顧彎著腰,躬著背,一手分秧一手插,她插啊插,她汗流浹背,兩手忙個不停,指頭破了,鮮血染紅了每株秧苗;一雙腳只知道往後退,腰痠了,也顧不得直起來,腿麻了,也顧不得蹲下休息一下,心裡想的就是苦命的阿寶哥。

阿英追求自由的精神,感動了天上的仙女,仙女們相約下凡來幫姑娘插,幫助阿英能早日獲得自由與幸福。當阿英插完最後一苗秧時,朝陽已在山埡口上露出笑臉,心想馬上就要去見到日盼夜盼的阿寶哥,心就像離弦的箭。婆家的人站在夜裡,也看不出插秧的進度,直到朝陽升起來,才看到兩畝的水田,已經插滿了秧苗,他們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全都驚呆了。

一夜之間,阿英按照婆家的要求,將兩畝田插上了秧苗,她獲得了自由。可是,當她剛想直起腰來,抬腳走上田埂的時候,她的腰伸不直了,可憐的阿英,再一次使勁伸腰,只聽到咯咯的兩聲響,阿英的腰骨斷了,突然,眼前一陣天旋地轉,她慢慢地倒在田埂上。

過了許久,阿英清醒過來,一心想,死也要爬到阿寶哥面前去死,她用包頭帕纏緊腰桿,向通往山那邊關押阿寶哥的營寨爬去。一步一步地爬,她強忍住腰桿的劇痛,當她爬到山埡口的一棵青槓樹下,眼看著關押阿寶哥山下的營寨,再也爬不動了,口吐鮮血,鮮血滲透到土裡,到青槓樹根上,從那以後,青槓樹變成了四季常青的樹。

探尋插花田裡秘密

民族美食

阿英去世後,羊場鄉四面八方的布依族姑娘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紛紛來到阿英插秧的田邊,將自己親手繡制的,準備送給情人、送給親人的花包,恭敬地送到這塊田邊來。有的布依族姑娘,還特意用花線編織了朵朵小花送來,表示對姑娘的思念。

布依族姑娘們商定,要永久地記住這個叫阿英的布依族姑娘,每年都要為阿英按時日進行祭祀。祭祀儀式由鄰寨選出一對優秀的青年夫婦,專門負責編織祭奠的花環,等到插秧時節,就將它插在當年阿英插過秧的大田中間。一年一年地沿襲下來,直至今日,“插花田”也由此而得名。(圖片攝影:田中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