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中國電影市場裡充斥著兩種電影:一種是徹頭徹尾的爛片,情節、笑料、情感表達上沒有任何建樹,存在只是為了混點票房;另一種是老中醫,手法圓熟,長袖善舞,既不觸管理的黴頭,也不碰大眾的痛處,它們的存在仍然是為了票房。但是這兩類之外,也有很多不甘平庸,有追求,謀上進的電影創作者們為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默默努力,比如2012年由程耳導演的犯罪類型片——《邊境風雲》。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後現代主義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蓋裡奇,在敘事上亦常常顛覆傳統的線性敘事,將敘事情節分割成碎片化的細小段落,再以電影獨有的故事結構重新組合。如果將《邊境風雲》與蓋裡奇代表作《兩杆大煙槍》相比較,不難發現兩部電影在類型、敘事結構上都頗為相似,《邊境風雲》在非線性敘事方面的獨到之處值得進行分析與學習。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一、多線程敘事

多線敘事是指一個事件由多條線索平行推進 , 每一條線索之間由各自的事件串聯。

沒有某條線索獨立承擔主要敘事,甚至沒有哪個人物是絕對的主角,每條線索、每個人物,都是故事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去中心化的影像表達與後現代主義的主張不謀而合。在《兩杆大煙槍》中,以艾德欠下鉅額賭債為開端,以大麻和兩杆古董槍為關鍵物品,牽涉到了七方勢力的較量。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相較於前者,《邊境風雲》的結構更為精簡。影片的序部分簡明地抽取了三條線索的各一個小片段予以展現,第一條圍繞孫紅雷飾演的毒梟展開;第二條是張默飾演的警察維護正義緝捕毒販;第三條則講述楊坤飾演的毒販殘酷行兇,毒品成為連接三條線索的交叉點。三條線索又各自分為兩段,交替敘述,最後在第四章合流。觀眾需要主動地去思考那些不相關的片段之間的關係,如拼拼圖般將這些碎片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多條線索輪流交代,在某一線索發展到高潮時,切換到另一條線索繼續講述,完成戲劇衝突的延宕,增加戲劇性,最後一分鐘營救的緊張感被橫向延長。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二、時空交錯的結構性懸念

“前因後果”的敘事順序為人所共知,在《兩杆大煙槍》中卻常常被顛覆,結果被放置在事件發生之前。但《兩杆大煙槍》中的因果倒置不是整個故事的先果後因,而是某一小段落的結構調整。這是為突破傳統敘事結構進行的先鋒性探索。此般處理,使懸念增強,觀眾主動追隨劇情直至疑惑被解答。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邊境風雲》開篇是少女黑髮白帽的背影特寫鏡頭。下個鏡頭中,她轉身凝視轎車駕駛員的位置,我們看清了女孩,但不知道她在看什麼。而在第三個鏡頭中,導演似乎沒有回答觀眾的疑問,而是直接跳轉到了男人穿衣出門的剪影。當影片來到第二章節的末尾處,與開篇一樣的鏡頭,不同的是加入了父親的畫外音,以及父親遭拒後與女兒的對話。導演有意將這一段落調整到影片的開始處,不僅奠定了影片陰鬱冷峻的基調,同時使懸念感步步增強。而這種懸念並不是故事內容本身有懸疑,是通過改變它的時空結構造成的,是一種結構性懸念。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先果後因的手法在片中亦發揮著抒情的作用。男子整裝出門的鏡頭共出現三次,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敘事,更是對毒梟內心世界的揭示——“臨危不亂”的行動下是“孤注一擲”的決心。如此漸層地將信息傳達出來,觀眾才能獲得在平鋪直敘的敘述中無法獲得的快感。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三、結局似閉實開

《兩杆大煙槍》的結尾,發現槍支價值連城的三人急忙撥通了湯姆的電話。而湯姆此時一手抓著欄杆,一手拿著槍,嘴裡咬著電話。我們不知道他會先放下槍支接起電話,還是把槍扔到河裡任由河水沖走,再接起電話。最後一個鏡頭逐漸拉遠,湯姆仍沒有作出決定,觀眾在沒有得到答案的時候就被拉出了故事。人走出了故事,但心緒仍停留,猜測著古董槍的拾回與否。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留白的魅力盡顯無疑。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從嚴格意義上講,《邊境風雲》並不是典型的開放性結局。故事的最後毒梟在機場被警察擊斃,卻將鑰匙偷偷放在岳父手中,岳父回到當年的牙科診所,發現毒梟留下皮箱,一切看上去已成定局。但最後的鏡頭並沒有停留在上述畫面中,當畫面逐漸暗去又緩緩亮起時,父親、女兒和毒梟圍坐在圓桌前宛如普通人家;而影片真正的結尾,是毒梟在被擊斃的當日清晨,穿上西裝出門的沉默而堅定的背影。這是一條通向死亡的不歸路,三個結局形式上的並列,為影片帶來一種非凡的氣勢,這份氣勢中又隱藏著宿命的無奈和悲涼。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縱觀犯罪類型電影以及程耳導演的其他作品,對罪犯行為的批判以及人性的反思才是其承載的深層作用。即使毒梟這一角色被塑造出許多優良的品質和感人的行為,但因其著實存在犯罪行為,也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來起到對社會的懲戒作用。《兩杆大煙槍》在非線性敘事方面有著風格化的突破之舉,而《邊境風雲》結合自身的故事內容,以及審查因素做出了多方面的本土化改造。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四、個性創新的蒙太奇造型表現力

儘管《邊境風雲》採用的是多線程跳躍式的推進,但影片仍然給人以節奏緩慢的感覺。因為導演沒有采用商業片簡潔明快的敘事手法,而是沿用歐洲藝術電影重章迭唱營造氛圍的做法。影片一開始就是倪大紅的臉,我們見慣了這副木訥的神情和空洞的眼神,這預示了影片的風格:長鏡頭,少臺詞。於是,在警察的妹妹窺探殺手端倪的那場戲裡,咚咚的鑿牆聲,汪汪的狗叫聲,輕手輕腳的靠近,漫長而無聲的對視,一切都像是把現實的片段直接搬進電影裡了,一切都像是第六代導演在耐心地捕捉生活的原色。努力探求蒙太奇造型的表現力,彰顯個性,執意創新,做用眼睛和耳朵感受的“真電影”,這也是《邊境風雲》另一個值得人尊敬的地方。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這種風格使得片子簡潔、有力,尤其是用固定鏡頭、靜止鏡頭表達緊張、動亂,拓展了電影語言的表現力。一個警察用槍指著殺手的造型,表現警察制服了殺手。面無表情的殺手,昏暗的光線,淡淡的暗示性音樂,表現著重重危機和重大懸念。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而幾個點明主題的造型,更是重複出現,引人深思。如影片開頭和結尾處重複出現的毒販穿衣出門的那個固定鏡頭,隔著印花玻璃,左邊鏡子還有鏡像,畫面造型表現了毒販人生的虛幻迷離。毒販打開門,走進白光中,意味著他要實現自我救贖。結尾處兩次出現的“最後的晚餐”鏡頭,暗示著出賣、痛惜,在交代情節、設置懸念、刻畫人物內心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令人回味。全片重複次數最多的一個鏡頭,白雲緩慢移動和變形,暗喻著人生無常,命運不可捉摸的主題。


談《邊境風雲》敘事與蒙太奇:有本心的創建好過循規蹈矩的跟風

如果我們抱著看情節片的預期,可能不會愉悅,但如果我們以對商業片、藝術片的視角進行欣賞,影片絕對不會讓人失望。希望伴隨著國內觀眾觀影能力的不斷提升,這類在非線性敘事上下功夫、在蒙太奇用心思的電影能在在藝術和商業上都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