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實力雄厚:派安124來中國運口罩,一次拉走2550萬個

俄羅斯實力雄厚:派安124來中國運口罩,一次拉走2550萬個

安124運輸機是世界現役最大的軍用運輸機

超大型軍用運輸機是現今製造難度最大的飛行器之一,是超級軍事大國的標誌性裝備,超大型軍用運輸機還是一個國家工業能力和軍事投送能力的標誌。現今為止,真正有能力獨立研發製造超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只有美國和前蘇聯,現今仍保持一定規模超大型軍事運輸機力量的國家也只有美國和前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俄羅斯。美國無人能及的超大型軍事運輸機力量一直是美國超強軍事實力、超強的遠程軍事投送能力的支柱。藉助繼承自前蘇聯的超大型軍事運輸機,俄羅斯軍隊也非常風光,在敘利亞戰爭中,俄羅斯就動用超大型軍事運輸機調動軍事力量。而在近日,為了防止冠狀病毒在本國蔓延之後導致醫療物資緊缺,俄羅斯派出了安124大型運輸機到中國接運了多達2550萬個口罩,也著實風光了一把。

俄羅斯實力雄厚:派安124來中國運口罩,一次拉走2550萬個

安124運輸機的運輸能力甚至超過美軍C5銀河超大型運輸機

老本越吃越少,越來越難以為繼

如果不算特殊用途的安225運輸機,安124運輸機是目前世界現役最大的軍用運輸機,該機是前蘇聯時期研發製造的一款超大型軍用運輸機。該機長度接近70米,空重就有173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05噸,載重量更是高達120-150噸,是名副其實的超大型軍事運輸機,該機的性能數據和載重指標甚至超過美國C5銀河超大型運輸機。但是,作為前蘇聯時期研發製造的軍事裝備,安124運輸機的生產體系自然也分佈在前蘇聯的各個地區,其中就包括烏克蘭,實際上安124運輸機的研發者安東諾夫設計局現今也歸屬於烏克蘭,該機使用的D18T大涵道比、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是由著名的馬達西奇公司研發製造的,而馬達西奇公司現今也屬於烏克蘭。受此影響,俄羅斯現今能用的安124,其實就只有繼承自前蘇聯的安124,截至2000年,俄羅斯還有26架安124。

俄羅斯實力雄厚:派安124來中國運口罩,一次拉走2550萬個

無論是安124還是伊爾106,俄羅斯都需要更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俄羅斯目前的想法是PD14基礎上發展PD35

對於超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巨大價值,俄羅斯當然非常清楚,俄羅斯也非常希望保持安124運輸機力量。在本世紀初俄羅斯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將散落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前蘇聯軍事工業基礎轉移到俄羅斯本土的過程中,俄羅斯就想到了位於烏克蘭的安124運輸機部分研發生產基礎。但是,還沒等俄羅斯完成這個戰略任務,俄烏關係就開始惡化,俄羅斯佔領了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俄烏恢復生產安124運輸機的任何想法都徹底告吹。但是,對於保持大型軍用運輸機力量,俄羅斯的態度還是非常堅定的,即便在俄烏關係徹底鬧掰,俄羅斯不可能再獲得烏克蘭的支持之後,俄羅斯仍然希望恢復大型、超大型軍用運輸機研發製造能力,為此,俄羅斯就產生了兩個想法,一個是復產安124,另一個就是完成伊爾106項目。

俄羅斯實力雄厚:派安124來中國運口罩,一次拉走2550萬個

俄羅斯曾經宣稱,到2028年,PD35發動機就能夠裝機使用,這款發動機還計劃裝備中俄CR929客機

無論是安124方案還是伊爾106方案,都不容易

對於現今的俄羅斯來說,安124方案和伊爾106方案都是不錯的選擇,但也都有很大難度。首先說安124方案,由於俄羅斯本就擁有部分安124運輸機研發生產能力,安124方案似乎更加容易,實際上俄羅斯最初的想法就是恢復生產安124運輸機。但是,俄羅斯畢竟沒有擁有全部的安124運輸機生產工業體系和基礎,想要恢復生產安124,已經屬於烏克蘭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和馬達西奇公司的幫助明顯是必不可少的。實際上安東諾夫設計局曾經表示,如果離開安東諾夫的幫助,俄羅斯單獨升級安124都不容易。安東諾夫公司就曾經說過,"只有研發該飛機的安東諾夫公司掌握所有關於安124的結構、特性、服役期和適航性的所有必要信息,包括保持結構完整性的測試和分析數據。所以,沒有安東諾夫公司的參與,製造安124系列飛機是不可能的"。

俄羅斯實力雄厚:派安124來中國運口罩,一次拉走2550萬個

伊爾106是前蘇聯時期規劃的一款戰略戰術運輸機,其思路就是用一種運輸機同時執行戰略和戰術運輸任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鑑於俄烏目前的緊張關係,安東諾夫明顯是不會幫助俄羅斯的,對烏克蘭有很大掌控力的西方恐怕也不會允許。而如果單憑俄羅斯自己的力量恢復生產安124運輸機,難度還真是不小,單是發動機就很難解決。在幾年前,在俄烏鬧翻軍事交流中斷以後俄羅斯就暫停了恢復生產安124運輸機的動作,其實就是因為發動機的問題。安124運輸機使用的D18T大涵道比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由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研發製造。

只不過,在俄羅斯PD14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研發成功並開始應用之後,安124復產發動機的問題似乎迎來了機會,俄羅斯宣稱將會以PD14發動機為基礎發展更大推力的PD35發動機,PD35發動機計劃推力35噸,遠超馬達西奇公司D18T發動機的23噸推力。而且,以PD14發動機的成熟度,只要解決非技術問題,俄羅斯研發成功PD35的幾率還是很大的。俄羅斯曾經表示到2028年,PD35就能夠完成試驗裝機使用。

俄羅斯實力雄厚:派安124來中國運口罩,一次拉走2550萬個

前蘇聯曾經希望伊爾106使用槳扇發動機,俄羅斯預計會為其配備渦扇發動機

俄羅斯的另一個方案是伊爾106運輸機,伊爾106運輸機是前蘇聯解體前規劃的一種戰略戰術運輸機,該機最大載重規劃為80-100噸,雖然不及安124運輸機,但該機也是典型的大型軍用運輸機,俄羅斯方面在去年宣佈開始伊爾106項目論證。

伊爾106運輸機是一款規劃設計非常獨特的大型軍用運輸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蘇幾乎同時產生了研發一款可同時承擔戰略和戰術運輸任務的大型運輸機的想法,簡而言之就是用一種新概念大型運輸機同時承擔安124運輸機和伊爾76系列運輸機的功能。為此,美國啟動了C17項目,前蘇聯就啟動了伊爾106項目,C17運輸機和C5銀河戰略運輸機相同尺寸的機內寬度就是受這個思路影響。只是,由於前蘇聯沒過多久就成為歷史,伊爾106運輸機項目也就沒有完成,而俄羅斯再次想到這個項目,其實也有病急亂投醫的成分。

俄羅斯實力雄厚:派安124來中國運口罩,一次拉走2550萬個

戰略戰術運輸機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和戰略運輸機幾乎一致的機內寬度尺寸

實際上,經過冷戰結束以後的很多次戰爭檢驗之後,美國已經發現,戰略戰術運輸機的想法並不實際,想要用一款戰略戰術運輸機取代戰略運輸機和戰術運輸機,根本不可能。本世紀初期的伊拉克戰爭已經毫無疑問的證明了這一點,而俄羅斯現今還要逆勢而動發展伊爾106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俄羅斯沒有更好的選擇。可以說,對於現今的俄羅斯來說,無論是復產安124運輸機,還是完成伊爾106運輸機項目,都不容易。

就算造出來,俄羅斯也未必用的起

客觀來講,作為世界軍事工業強國,現今的俄羅斯想要恢復生產安124運輸機或者完成伊爾106運輸機項目,只要下定決心,還是可以實現的。以俄羅斯的航空發動機研發生產能力,尤其是PD14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成功應用,俄羅斯也早晚能夠解決超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發動機難題。至於資金的問題,俄羅斯勉強也能夠解決,但是,這樣勉強制造的大型軍用運輸機,現今的俄羅斯用的起嗎?

俄羅斯實力雄厚:派安124來中國運口罩,一次拉走2550萬個

由於需要承擔戰術運輸任務,戰略戰術運輸機野戰機場起降性能也是最重要指標之一

眾所周知,一個型號的新飛機總生產數量、尤其是訂單數量對這款飛機的成本價格有很大影響,美國聯合多國研發的F35系列隱身戰鬥機售價之所以能夠降低到很多國家的承受範圍之內,訂單數量的持續快速增加就是重要原因,而俄羅斯未來的大型軍用運輸機則明顯沒有這個基礎。俄羅斯雖然還是世界公認的第二大軍事強國,但俄羅斯畢竟不是前蘇聯,俄羅斯的軍事規模、能力、軍費基礎等等都不及當初的前蘇聯,現今的俄羅斯也不可能把年財政支出的超過一半用於軍事。受此影響,即便復產安124成功或者完成伊爾106項目,俄羅斯軍隊的訂購數量也不會太多,這款新的大型運輸機的成本價格自然也會高的離譜,日本很多國產軍事裝備由於訂購數量的問題導致的超高價格就是例證。

因此來說,俄羅斯派出安124超大型運輸機接運疫情防控物資的行動,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外強中乾難以為繼。只不過,如果換一個思路,俄羅斯如果能真誠的和同樣有超大型戰略運輸機需求的大國分享技術,這個問題俄羅斯自然可以迎刃而解,於人於己都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