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請回答1988》看,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好好說話?

最近疫情期間的一條熱搜新聞讓我非常痛心:

上海市一位劉女士,在寒假期間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她與孩子發生了衝突,自己一氣之下選擇跳河輕生。

從《請回答1988》看,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好好說話?

其實近年來網上類似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只不過疫情期間又趕上學生放寒假,大人和孩子一起“隔離”在家裡一個多月,同在一個屋簷下,時間一長自然衝突矛盾不斷,所以這樣的新聞也越來越多。

可是家明明該是溫暖的港灣,怎麼會帶給人們這麼多傷痕?

其實家之所以會給人們帶來傷害,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無法正確有效溝通引起的。

開頭的那則新聞裡就是因為孩子接受不了母親在給自己輔導作業時採取的方式再加上本就處於叛逆青春期,所以選擇了與母親頂撞的方式甚至說出“讓母親去死”的話,導致母親傷心難過之下跳河輕生。

想要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父母和孩子在溝通的時候都要做到“好好說話”。然而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十分不容易。那怎麼樣才能做到“好好說話、有效溝通、正確表達”呢?

豆瓣榜單有一部神劇,常年以9.7分的高分佔據韓劇榜單第一名,它的名字叫做《請回答1988》,其實這部劇在第一集就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從《請回答1988》看,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好好說話?

圖片來源於豆瓣《請回答1988》劇照

什麼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好好說話”?

《請回答1988》第一集向我們清楚地展現了女主德善的家庭情況:德善是家裡的二女兒,上有學霸大姐,下有小么弟弟,所以她經常是被忽視的那一個。

吃東西的時候,母親總是很自然地把兩個雞腿分給老大和老三,家裡剩下兩個雞蛋的時候,德善也是沒有煎雞蛋吃的那一個。所以德善在家裡是非常沒有“存在性安全感”的,因為她的感受從來沒有被父母感知到,而她也並沒有向父母表達過自己其實也希望“被看到”。

德善採取的方式是“懂事”和“隱忍”:在母親看向冰箱裡只有兩個雞蛋而發愁時,她會主動說:“我不吃也可以”;在母親把雞腿分給姐姐和弟弟時,她也會“高興”地接過母親遞過來的雞翅。

從《請回答1988》看,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好好說話?

在劇裡,德善唯一一次向父母提出要求就是不要和大姐一起過生日,這個場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家人像往常一樣圍坐在桌前吃飯,父母親提出怎麼慶祝大姐和德善的生日(因為只相差三天),德善急忙說:“這次我要單獨過生日,這一次我絕對不要和大姐一起過生日,知道了吧?”可是父親卻回了她一句:“和姐姐生日明明就差三天,幹嘛非要過兩次啊?”

鏡頭一掃略略帶過了德善失望的表情就很快回到姐姐和父母繼續討論生日禮物的場景,這件“小事”也導致後面父母執意給姐姐和德善一起慶祝生日的時候,德善脾氣爆發,向父母大喊:“我都說過了不要和姐姐一起過生日,為什麼還要這樣!”之後德善向父母控訴了18年裡自己遭受的所有委屈,然後摔門而去。

從《請回答1988》看,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好好說話?

德善控訴父母

我當時看完這一幕就在思考,如果德善在這18年的忽視下,心理承受能力不好,選擇了像開頭新聞裡那樣的“抗議方式”,是不是就不會有接下來19集的故事?

其實如果在德善表達單獨慶生意願的時候,父親能夠合理解釋一下給姐姐和德善一起慶生的原因並且耐心地問一句德善為什麼執意要單獨慶生,或者德善在向父母表達述求的時候能說出自己是多麼渴求一次單獨慶生的機會,向父母表明自己也想要被重視的要求,後面就不會出現“德善暴走,父母一臉茫然”的劇情。


從《請回答1988》看,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好好說話?

這就是父母和孩子都沒有“好好說話”以及沒有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沒有達到有效的溝通效果。

為什麼父母和孩子之間要“好好說話”?

知乎上曾經有人問:為什麼越是親近的人越是很難好好說話?為什麼我們和外人之間相處總會顧及他們的感受,家人之間說話就那麼肆無忌憚?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說的是:我們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地對家人宣洩情緒,是因為我們潛意識裡認定了無論說了多難聽的話,家人都可以無限包容我們。

所以我們總是把“好好說話”留給了外人,把“口無遮攔”留給了家人。殊不知不懂得好好說話給家庭帶來的後果是日復一日的爭吵,而好好說話的家庭才能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幸福感。

《請回答1988》除了講述女主德善的故事,還講述了和德善“青梅竹馬”的另外四個小夥伴的故事。

其中有一位名叫善宇的小夥伴在16歲那年失去了父親,父親去世後,為了讓母親不感到孤單,善宇每天都會和母親聊聊天、分享一些學校裡發生的故事,因此他和母親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親近,讓幾位鄰居媽媽非常羨慕。

從《請回答1988》看,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好好說話?

善宇與母親分享學校裡的故事

除了更加耐心和母親相處以外,在和年幼的妹妹珍珠相處時,善宇就是我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哥哥”:每天不管是上學離開家還是放學回到家,善宇第一件事都是親親妹妹,和妹妹說說話,讓妹妹在成長過程中即便失去了父親也依舊能感受到“長兄如父”的溫暖。

“好好說話”是最難得的本事,不能因為家人是最熟悉的人而選擇拒絕和放肆,也不能因為家人的包容而選擇忽視和傷害。

父母和孩子之間怎樣做到“好好說話”?

其實家人之間在相處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明顯或者隱蔽的問題,只有“好好說話、有效溝通、正確表達”才能打開解決這些問題的大門。

當溝通出現問題的時候,《請回答1988》裡的“豹子女士”給我們做出了正確的解決示範。

“豹子女士”是男主正煥的母親,而男主正煥是一個不善言辭不喜歡錶達自己的孩子。“豹子女士”每每看到善宇和母親分享學校的故事,而自己的兒子回到家裡總是不願和自己多說幾句話,心裡非常失落。

在嘗試了幾次熱情和兒子搭話卻“熱臉貼了冷屁股”之後,“豹子女士”並沒有放棄,但是苦於沒有和正煥提起這件事情的契機。終於有一次,善宇媽媽提到孩子們上週考試了,結果“豹子女士”又沒有聽過正煥說起,她越來越感覺到自己和孩子之間溝通問題的嚴重性,也找到了和孩子開口的話題。

從《請回答1988》看,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好好說話?

"豹子女士"找到機會和正煥談心

在奧運會開幕當天,一家人原本齊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開幕式,中途正煥回到自己的房間裡繼續讀書。“豹子女士”趁著這個機會來到兒子的房間裡坐在兒子旁邊試探地問道:“兒子啊,你有沒有什麼事情要和媽媽說的?”正煥還是一如既往頭也不抬地答道“沒有”,這個時候“豹子女士”繼續問道:“聽說你們考試了?”正煥停下了筆,回了一句“嗯”,又頓了頓,緩緩說道:“考了第一。”鏡頭給了正煥一個抿嘴的表情特寫,也給了“豹子女士”一個雖然高興但卻未感意外的表情特寫(家人的性情是何等相似,怎麼還會不能好好說話呢?)。接下來的一幕是母子全程對話的高潮:

“那為什麼不告訴媽媽呢?”

“覺得沒什麼可說的,又不記錄在總成績裡。”

“可是媽媽什麼都想知道。”

鏡頭在這裡切到正煥停下筆轉過頭看向母親,“豹子女士”眼中有微微的淚光,溫柔地說道:“兒子啊,你知道麼,媽媽很羨慕善宇和他媽媽的關係,其實你的事情媽媽也都想知道,所以啊兒子,你不用全部都和媽媽講,就挑幾件你想說的和媽媽講好不好?媽媽和鄰居阿姨們聊天都不好意思了。”

從《請回答1988》看,父母與孩子之間該如何好好說話?

聽到這裡,正煥轉頭微微一笑,只是點了點頭。“豹子女士”這個時候“乘勝追擊”“命令道”:“回答我,說知道了”。“知道了。”就在“豹子女士”要開門離開兒子房間之前,她轉過身給了正煥一個小心翼翼的擁抱,而在母親轉身再次離開之前,正煥回過頭和“豹子女士”破天荒地主動說了一句:“那個,媽,給我買雙運動鞋吧。”聽到兒子的這句話,“豹子女士”終於露出了微笑(運動鞋之前被“小混混”搶走,正煥沒有告訴“豹子女士”)。

這一幕的點睛之筆在後面:當“豹子女士”想要“得寸進尺”地陪兒子去買鞋時,正煥說了一句:“您還是把錢給我吧”之後,“豹子女士”並沒有繼續強迫正煥接受自己“有點無理”的要求。

當孩子與自己出現溝通的問題時,“豹子女士”沒有一直被動等待正煥先開口和自己說話,其實她的方法也非常適合家長與孩子處理溝通問題時借鑑和學習:

首先因為她瞭解正煥的性情,所以她願意主動走出這一步,時不時地找一些話題引起正煥的注意;

其次在兒子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趣時她既沒有放棄也沒有對兒子大發脾氣,相反還是繼續尋找契機;

終於找到機會之後,她以兒子朋友的身份,來到他的房間和他聊天,沒有當著其他家人的面而是單獨對著正煥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這樣做既尊重了正煥,也順利地表達了自己只是想要關心兒子的訴求;

最後在聊天過程中,“豹子女士”沒有強迫兒子要事無鉅細地把每天發生的事情都和自己分享,反而是讓他主動挑一些事情和自己說一說,把主動權又還給了孩子。

結語: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好好說話”是每一個家庭裡每一位成員的必修課。

父母和孩子之間只有“好好說話”,家庭才能幸福和睦,只有父母和孩子“好好說話”,才是對彼此最大的尊重,只有每一個人都“好好說話”,家才不會傷人,愛也才真正有了退路。希望我們都能“好好說話”,把愛和溫暖都留給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