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请回答1988》看,父母与孩子之间该如何好好说话?

最近疫情期间的一条热搜新闻让我非常痛心:

上海市一位刘女士,在寒假期间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她与孩子发生了冲突,自己一气之下选择跳河轻生。

从《请回答1988》看,父母与孩子之间该如何好好说话?

其实近年来网上类似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只不过疫情期间又赶上学生放寒假,大人和孩子一起“隔离”在家里一个多月,同在一个屋檐下,时间一长自然冲突矛盾不断,所以这样的新闻也越来越多。

可是家明明该是温暖的港湾,怎么会带给人们这么多伤痕?

其实家之所以会给人们带来伤害,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无法正确有效沟通引起的。

开头的那则新闻里就是因为孩子接受不了母亲在给自己辅导作业时采取的方式再加上本就处于叛逆青春期,所以选择了与母亲顶撞的方式甚至说出“让母亲去死”的话,导致母亲伤心难过之下跳河轻生。

想要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父母和孩子在沟通的时候都要做到“好好说话”。然而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不容易。那怎么样才能做到“好好说话、有效沟通、正确表达”呢?

豆瓣榜单有一部神剧,常年以9.7分的高分占据韩剧榜单第一名,它的名字叫做《请回答1988》,其实这部剧在第一集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从《请回答1988》看,父母与孩子之间该如何好好说话?

图片来源于豆瓣《请回答1988》剧照

什么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好好说话”?

《请回答1988》第一集向我们清楚地展现了女主德善的家庭情况:德善是家里的二女儿,上有学霸大姐,下有小幺弟弟,所以她经常是被忽视的那一个。

吃东西的时候,母亲总是很自然地把两个鸡腿分给老大和老三,家里剩下两个鸡蛋的时候,德善也是没有煎鸡蛋吃的那一个。所以德善在家里是非常没有“存在性安全感”的,因为她的感受从来没有被父母感知到,而她也并没有向父母表达过自己其实也希望“被看到”。

德善采取的方式是“懂事”和“隐忍”:在母亲看向冰箱里只有两个鸡蛋而发愁时,她会主动说:“我不吃也可以”;在母亲把鸡腿分给姐姐和弟弟时,她也会“高兴”地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鸡翅。

从《请回答1988》看,父母与孩子之间该如何好好说话?

在剧里,德善唯一一次向父母提出要求就是不要和大姐一起过生日,这个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家人像往常一样围坐在桌前吃饭,父母亲提出怎么庆祝大姐和德善的生日(因为只相差三天),德善急忙说:“这次我要单独过生日,这一次我绝对不要和大姐一起过生日,知道了吧?”可是父亲却回了她一句:“和姐姐生日明明就差三天,干嘛非要过两次啊?”

镜头一扫略略带过了德善失望的表情就很快回到姐姐和父母继续讨论生日礼物的场景,这件“小事”也导致后面父母执意给姐姐和德善一起庆祝生日的时候,德善脾气爆发,向父母大喊:“我都说过了不要和姐姐一起过生日,为什么还要这样!”之后德善向父母控诉了18年里自己遭受的所有委屈,然后摔门而去。

从《请回答1988》看,父母与孩子之间该如何好好说话?

德善控诉父母

我当时看完这一幕就在思考,如果德善在这18年的忽视下,心理承受能力不好,选择了像开头新闻里那样的“抗议方式”,是不是就不会有接下来19集的故事?

其实如果在德善表达单独庆生意愿的时候,父亲能够合理解释一下给姐姐和德善一起庆生的原因并且耐心地问一句德善为什么执意要单独庆生,或者德善在向父母表达述求的时候能说出自己是多么渴求一次单独庆生的机会,向父母表明自己也想要被重视的要求,后面就不会出现“德善暴走,父母一脸茫然”的剧情。


从《请回答1988》看,父母与孩子之间该如何好好说话?

这就是父母和孩子都没有“好好说话”以及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没有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

为什么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好好说话”?

知乎上曾经有人问:为什么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很难好好说话?为什么我们和外人之间相处总会顾及他们的感受,家人之间说话就那么肆无忌惮?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说的是:我们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对家人宣泄情绪,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定了无论说了多难听的话,家人都可以无限包容我们。

所以我们总是把“好好说话”留给了外人,把“口无遮拦”留给了家人。殊不知不懂得好好说话给家庭带来的后果是日复一日的争吵,而好好说话的家庭才能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幸福感。

《请回答1988》除了讲述女主德善的故事,还讲述了和德善“青梅竹马”的另外四个小伙伴的故事。

其中有一位名叫善宇的小伙伴在16岁那年失去了父亲,父亲去世后,为了让母亲不感到孤单,善宇每天都会和母亲聊聊天、分享一些学校里发生的故事,因此他和母亲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近,让几位邻居妈妈非常羡慕。

从《请回答1988》看,父母与孩子之间该如何好好说话?

善宇与母亲分享学校里的故事

除了更加耐心和母亲相处以外,在和年幼的妹妹珍珠相处时,善宇就是我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哥哥”:每天不管是上学离开家还是放学回到家,善宇第一件事都是亲亲妹妹,和妹妹说说话,让妹妹在成长过程中即便失去了父亲也依旧能感受到“长兄如父”的温暖。

“好好说话”是最难得的本事,不能因为家人是最熟悉的人而选择拒绝和放肆,也不能因为家人的包容而选择忽视和伤害。

父母和孩子之间怎样做到“好好说话”?

其实家人之间在相处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明显或者隐蔽的问题,只有“好好说话、有效沟通、正确表达”才能打开解决这些问题的大门。

当沟通出现问题的时候,《请回答1988》里的“豹子女士”给我们做出了正确的解决示范。

“豹子女士”是男主正焕的母亲,而男主正焕是一个不善言辞不喜欢表达自己的孩子。“豹子女士”每每看到善宇和母亲分享学校的故事,而自己的儿子回到家里总是不愿和自己多说几句话,心里非常失落。

在尝试了几次热情和儿子搭话却“热脸贴了冷屁股”之后,“豹子女士”并没有放弃,但是苦于没有和正焕提起这件事情的契机。终于有一次,善宇妈妈提到孩子们上周考试了,结果“豹子女士”又没有听过正焕说起,她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和孩子之间沟通问题的严重性,也找到了和孩子开口的话题。

从《请回答1988》看,父母与孩子之间该如何好好说话?

"豹子女士"找到机会和正焕谈心

在奥运会开幕当天,一家人原本齐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幕式,中途正焕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继续读书。“豹子女士”趁着这个机会来到儿子的房间里坐在儿子旁边试探地问道:“儿子啊,你有没有什么事情要和妈妈说的?”正焕还是一如既往头也不抬地答道“没有”,这个时候“豹子女士”继续问道:“听说你们考试了?”正焕停下了笔,回了一句“嗯”,又顿了顿,缓缓说道:“考了第一。”镜头给了正焕一个抿嘴的表情特写,也给了“豹子女士”一个虽然高兴但却未感意外的表情特写(家人的性情是何等相似,怎么还会不能好好说话呢?)。接下来的一幕是母子全程对话的高潮:

“那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呢?”

“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又不记录在总成绩里。”

“可是妈妈什么都想知道。”

镜头在这里切到正焕停下笔转过头看向母亲,“豹子女士”眼中有微微的泪光,温柔地说道:“儿子啊,你知道么,妈妈很羡慕善宇和他妈妈的关系,其实你的事情妈妈也都想知道,所以啊儿子,你不用全部都和妈妈讲,就挑几件你想说的和妈妈讲好不好?妈妈和邻居阿姨们聊天都不好意思了。”

从《请回答1988》看,父母与孩子之间该如何好好说话?

听到这里,正焕转头微微一笑,只是点了点头。“豹子女士”这个时候“乘胜追击”“命令道”:“回答我,说知道了”。“知道了。”就在“豹子女士”要开门离开儿子房间之前,她转过身给了正焕一个小心翼翼的拥抱,而在母亲转身再次离开之前,正焕回过头和“豹子女士”破天荒地主动说了一句:“那个,妈,给我买双运动鞋吧。”听到儿子的这句话,“豹子女士”终于露出了微笑(运动鞋之前被“小混混”抢走,正焕没有告诉“豹子女士”)。

这一幕的点睛之笔在后面:当“豹子女士”想要“得寸进尺”地陪儿子去买鞋时,正焕说了一句:“您还是把钱给我吧”之后,“豹子女士”并没有继续强迫正焕接受自己“有点无理”的要求。

当孩子与自己出现沟通的问题时,“豹子女士”没有一直被动等待正焕先开口和自己说话,其实她的方法也非常适合家长与孩子处理沟通问题时借鉴和学习:

首先因为她了解正焕的性情,所以她愿意主动走出这一步,时不时地找一些话题引起正焕的注意;

其次在儿子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时她既没有放弃也没有对儿子大发脾气,相反还是继续寻找契机;

终于找到机会之后,她以儿子朋友的身份,来到他的房间和他聊天,没有当着其他家人的面而是单独对着正焕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样做既尊重了正焕,也顺利地表达了自己只是想要关心儿子的诉求;

最后在聊天过程中,“豹子女士”没有强迫儿子要事无巨细地把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和自己分享,反而是让他主动挑一些事情和自己说一说,把主动权又还给了孩子。

结语: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好好说话”是每一个家庭里每一位成员的必修课。

父母和孩子之间只有“好好说话”,家庭才能幸福和睦,只有父母和孩子“好好说话”,才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只有每一个人都“好好说话”,家才不会伤人,爱也才真正有了退路。希望我们都能“好好说话”,把爱和温暖都留给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