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需要讀什麼樣的書?

鵬友程


要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這三本是必推之書

1《道德經》,從小看書看電影從來不看第二遍,唯獨這本書,我可以再看上三遍五遍,且仔細認真閱讀。因為它就像我的另一個靈魂,我知道自己最近浮躁不安,我需要內心的平靜和自我強大。它,耐讀。有時候讀著讀著,會覺得塵封已久的一個心結瞬間被解開,眼前豁然開朗,那感覺美妙極了,輕鬆溫暖!它確實可以讓人靜心。

2《論語》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它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人生的哲理。而且它以獨有的魅力渲染著後人,經典之處就在常讀常新,作為儒家經典著作,內容涉及諸多方面,不僅談到了做人、學習、教育,還談到了為政、塑造君子人格、治國與安邦等重要問題。多讀多益!

初識《周易》,以為是用來占卜算卦用的。理解進去後才知道,它即是一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為人處世經典之作。也是通過天地陰陽五行,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樹木與人身體的五臟六腑、筋骨皮毛、經脈穴位相結合,來養生保健康的一部奇書。

3《周易》由姬昌所著,是中華文明的活水源頭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一部凝聚了中華民族智慧結晶的最古老、最有權威的經典著作。全書內容十分豐富,上講天文,下講地理,中間講人事,包羅萬象,無所不有,是培養德行、增強能力和啟發智慧的至高寶典,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時至今日,《周易》對我們的現實生活仍然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每個人都能從中聆聽教誨,受益匪淺。

淺顯之見希望能幫到你。





墨舞人生


要想成為有文化有修養的人,古今中外的書籍都應該有所涉獵。下面拋磚引玉,列舉部分著作。

1、古代書籍推薦

《周易》、《論語》、《道德經》、《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鑑》、《詩經》、《納蘭詞》、《古文觀止》、四大名著等等。

2、現代書籍推薦

《平凡的世界》、《圍城》、《活著》、《邊城》、《四世同堂》、《冰心散文集》、《吶喊》等等。

3、外國書籍推薦

《聖經》、《紅與黑》、《悲慘世界》、《魯濱孫漂流記》、《老人與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


有話郝浩說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提問者說;要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要讀什麼樣的書。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有好多人回答了這個問題,有說要看論語的,因為半部論語治天下。有說要閱讀四大名著的,因為那是精華。有建議讀著名作家的書……。

說法很多,但在我看來基本沒有說到點上。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明白文化與修養到底是什麼東西。只有搞明白了文化與修養是什麼,才能談得上去學習進步與提高。

什麼是文化

東西方的辭書或百科中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彖傳上講:“剛柔交錯,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就詞的釋意來說,文就是“記錄,表達和評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

人類傳統的觀念認為,文化是一種社會,它是由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與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遊離於物質之外的,是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它是人類相互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是對客觀世界感性上的知識與經驗的昇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物質文化遺傳與非物質文化遺傳就可以從一個方面簡單說明文化含義。一個小技能,一項小發明也是文化。

什麼是修養

修養,指人的綜合素質;原指道家的修煉養性等。是修行後的表象,修行是對內心思想和行為的剋制與改造,通過修行後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修為是修行的程度,而修養只是表象。

1、修養語出唐呂岩《憶江南》詞: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裡。

目的是培養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學說的要求培養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規矩。

2、學習積累科學文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能達到的一定水平。

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說:“我們的修養不能脫離革命的實踐,不能脫離廣大勞動群眾的、特別是無產階級群眾的實際革命運動。”

3、指逐漸養成的待人處事的正確態度。

4、智力,性格。

曾經有人把修養總結成四個字,乾淨,安靜。我認為很有道理。

個人衛生搞好了也是對於他人,社會的一種尊重。

思想上,行為上,言語上乾淨了,安靜了,不麻煩,不影響他人,不損害他人利益。那麼我認為基本的修養也到了。

相信看到這裡對於文化與修養應該有個大致的瞭解了。應該會理解到好多文化與修養不是能夠從書上獲得的。絕不是看了那幾本書就能一下子提高自己的文化與修養的。

文化與修養是植根於我們的歷史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與修養是一個長期的漫長的痛苦的過程。

書在提高自己的文化與修養裡的作用

想要快速提高文化素養,跟想要快速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一樣難不可能,需要長時間的磨合。可以先試著看一些簡單的思考性的書。

讀書,總是處於一種模糊的誇大狀態裡。就如同喝水一般,喝水對身體好。但你需要知道的是,你喝的水是乾淨的水還是汙水。如果是汙水,你只會越喝身體越差。

讀書,你需要分得清好的與壞的。若總是看一些沒水平的內容,你就會很容易跟著沒水平。好的書,自然容易提高你的心境。

讀書,書也需要區分。有些書是思想性的,它可以提高你的心境。有些好書是娛樂性的,它基本上只能讓你放鬆一下。

在你準備讀書前首先要加強你的語文理解水平和思維分析能力。如果語文理解水平很低那麼怎麼理解書中傳達的思想。如果思維分析能力很弱的話怎麼辨別書中的精華糟粕。所以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與分辨能力。培養愛好閱讀的習慣。不要功利心太強。指望著一下就提高水平。

關於讀什麼書的問題個人是這麼建議的。

一是文化方面的書,包括大學語文,高中語文一些經典的課文,包括梁啟超,茅盾,巴金,魯迅,林語堂,老舍,沈從文,錢鍾書,現代名家如賈平凹,路遙,餘秋雨等人的書。

二是歷史方面的書,包括史記,三國志,明朝哪些事,名人回憶錄,名人傳記。

三是外國文學,可以先閱讀一些歐洲的短篇小說培養愛好,比如莫泊桑,契科夫,歐.亨利等人的優秀短篇小說。會對人性的善惡有充分了解。其他如巴黎聖母院,幻滅,悲慘人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靜靜的頓河,戰爭與和平。

四是關於哲學,政治經濟學方面的書,我傾向讀和現在經濟改革有關的書,包括吳敬璉,厲有為,周其仁,許小年等人關於經濟體制改革方面的專著。

五是關於中國古文化如儒,道,佛教方面的基本面的書。

但是要記得讀書不是提高一個人文化修養的必要條件和快速通道。

拉拉雜雜寫了許多,還是希望能幫到你。

謝謝閱讀,歡迎討論。


聿遠


個人建議先熟讀“四書五經”以修德;熟讀儒家經典以修智,熟讀歷史,通曉古人的一些做法,瞭解他們的得失以正行,學習才能技藝以富身,學習藝術以增加修養;

《大學》講: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 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實,這面講求的是,在瞭解自然及身邊的一切情況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心,其實不論做什麼,修心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心正了,你做人做事才能正,對人對事對物的判斷才不會產生偏差。

其實在金庸的小說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橋段,某人因為某件事,而被師傅判定為此人心術不正,從此他便不再把絕對武功傳授給這個人,因為如果傳授給他的話,就沒有人能治得了他。

其實在咱們中國古代的時候,往往一些技術大師都會這麼做,在傳授一些絕世技藝的時候,往往會先看這個人心是否好,是否正,比如墨子製作出飛鳥,可以依靠動力在天上飛很久,華佗在入獄的時候,把絕學傳授給了精心照料他的獄卒。個人認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這是學習的根本。


大胖子爸爸


中國儒家治學最重要的就是仁,也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麼,如何選擇人生的書籍,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

  1. 首先,先看與文化修養有關的書籍。比如《道德經》《論語》《孝經》《三字經》《莊子》《中庸》《大學》《弟子規》《曾國藩家書》《孟子》《荀子》《金剛經》《心經》《四大名著》等。只有修煉好了自己,讓自己成為人生的一本好書,才能齊家。而齊家是需要個人的魅力和後天的領悟智慧。

  2. 其次,當到了治國的時候的時候,可以看一些《周易》《孫子兵法》《山海經》《萬曆十五年》《史記》《資治通鑑》《治國之道:中國曆代諫書》《國論:歷代治國諫書精選》《國家治理的邏輯》《經世大典·治國方略》《互聯網時代的國家治理》《易中天中華史》等。
  3. 第三,到了第三個階段就是平天下的階段,我們可以多看些國外的書籍,增加自己的世界觀,可以推薦《世界通史》《中國通史》《戰爭與和平》《悲慘世界》《紅與黑》《平凡的世界》《八十天環遊地球》《資本論》《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

當然社會也是一本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和道德修養,更應該提升自己的世界觀和宇宙觀,與社會相結合,所以,我們要學會讀懂社會這一本大書,更應該做到以下5點:

  1. 第一: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

  2. 第二:要堅信自己的力量,也要學會藉助別人的智慧;
  3. 第三:要想影響別人,先做好改變自己;
  4. 第四: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愛護和平,更要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5. 第五:閱讀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閱讀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

最後,我相信只要每個人把自己當做一本要修煉的書,融入到家庭、國家、世界的大書裡,才會更好地閃耀個人的道德之光,生命之光。


上官朝夕


想成為文化修養高的人,若從讀書的角度言,並非一朝一夕可成。從沒有人讀了一本書或某幾種書修養就高了。當下社會流行淺閱讀碎片化閱讀,顯見是缺乏營養的。我給中文系學生說,想提高修養,當然是讀書,而且是安靜讀書。所讀之書最好拉開一定的時代距離。年輕人多喜歡故事類書,所以讀書的門徑很重要。我會給他們推薦民國親歷者所寫傳記書,讀者易於感動和接受。

作家毛彥文寫的《往事》就是很好的書。毛彥文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這本《往事》最吸引人的地方無過於記敘她與他表哥朱君毅的愛情經歷。對毛彥文而言,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她想好好相愛,朱君毅則始亂終棄。毛彥文自比家鄉的一條河流“須水”,須水旁邊便是郎山,自誓“須水郎山,亙古不變”。最後結果是毛彥文嫁給大自己三十歲的熊希齡,書中寫道:

你給我的教訓太慘痛了,從此我失去對男人的信心,更否決了愛情的存在,和你分手後近十年間,雖不乏有人追求,我竟一概拒絕。理由是:以你我從小相愛,又在同一個環境中長大,你尚見異思遷,中途變心,偶然認識的人,何能可靠。如與年相若者結合,他不會和你一樣嫌我年事大了嗎?你長我四歲,尚振振有詞,要娶十七八歲的少女為配偶。其實自我情竇初開,以迄於彼此決裂時,三十餘年來,全部精神與愛都為你一人所佔有,換言之,我二十餘年來只認識一個男人,我的青春是在你佔有期間消逝的!

有了這個慘酷經驗,我對於婚事具有極大戒心,以致久延不決。青春逝去,年越三十許,不能不找一歸宿。適於此時,熊秉三先生因朱夫人已逝世四年,擬續絃,託人向我議婚。當時反常心理告訴我,長我幾乎一倍的長者,將永不變心,也不會考慮年齡,況且熊氏慈祥體貼,託以終身,不致有中途仳離的危險。我沒有想到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在數小時便可毀滅。這是我生命過程中的另一幕悲劇!

你是我一生遭遇的創造者,是功是過,無從說起,倘我不自幼墜入你的情網,方氏婚事定成事實。我也許會兒女成行,渾渾噩噩過一生平凡而自視為幸福的生活。倘沒有你的影響,我也許不會受高等教育,更無論留學,倘不認識你,我也許不會孤零零終身,坎坷一世。

假如沒有任何背景知識的讀者閱讀這部自傳,我相信會對毛彥文深表同情。

假如循著門徑和良好的取法,日積月累,必有所成。文化修養也會自然提升。但不能急於求成。


民國滋味


“半部論語治天下”

“老莊是中國文學的創作哲學綱領”

去年到今年,我寫了一百多首現代詩,讀了很多現當代國內外的東西。今年上課,靜下心來聽和讀了一些國學,覺得提升自己最關鍵的一點是靜心,真正的靜心,道理都是相似的,但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忘記。

有機會、有空閒的話,可以讀讀老莊。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死讀書,而是教給你動手做的方法和能力,也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用。





王琛wz


那就要從什麼是文化,什麼是修養說起,搞清楚這兩個就能找到相關的好書,搞不清楚,就會看一堆雞湯噁心自己也噁心別人。文化,好比一條河,要找到源頭才是根本,中國文化的源頭主要是伏羲黃帝老子的思想,他們無一不是在修身內求而達到內成外就,修身,就和修養有關係了。百家爭鳴時期的文化是中華根文化樸散之後的片段,注意不要陷進去。至於現代文化,更多是西方吃剩下的殘羹冷炙。大的方向就是這些,具體的就不在這裡說了。



明庶風


首先要有語文功底,掌握足夠的詞彙,熟悉語法、文法,能讀懂書,這是基礎,不然再好的書你也讀不進去吧。

然後才是讀什麼樣的書,要有文化修養必須博覽群書,除了文學作品,還要典籍、工具書、名人書信等。世界上的書籍浩如煙海,幾輩子也讀不完。古代有經史子集,近代有四大名著等,現代有胡適、魯迅、巴金、老舍、張愛玲等大家的作品,當然還有海量國外名著。

網絡上有人推薦人生必讀60本書,供你參考:1、孔丘《論語》2、《聖經》3、達爾文《物種起源》4、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5、尼可羅·馬基亞維利《君主論》6、司馬遷《史記》7、孫武《孫子兵法》8、羅貫中《三國演義》9、克勞塞維茨《戰爭論》10、施耐庵《水滸傳》11、曾國藩《曾國藩家書》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傳》13、比徹·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14、司湯達《紅與黑》15、曹雪芹&高鶚《紅樓夢》16、雨果《悲慘世界》17、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18、海明威《老人與海》19、亞當·斯密《國富論》20、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雲散》21、瑪格麗特·米切爾《飄》22、尼·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23、吳承恩《西遊記》24、魯迅《吶喊》25、聖·德克旭貝里《小王子》26、李時珍《本草綱目》27、法布爾《昆蟲記》28、張愛玲《傾城之戀》29、《一千零一夜》30、塞萬提斯《堂吉訶德》31、卡夫卡《變形記》32、泰戈爾《吉檀迦利》33、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34、莎士比亞《哈姆雷特》35、夏洛蒂·勃朗特《簡愛》36、曹禺《雷雨》37、亞歷山大·小仲馬《茶花女》38、但丁《神曲》39、弗洛伊德《夢的解析》40、川端康成《雪國》41、沈從文《邊城》42、威廉·福克納《喧譁與騷動》43、列夫·托爾斯泰《復活》4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45、老舍《四世同堂》46、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47、錢鍾書《圍城》48、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49、王實甫《西廂記》50、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51、亨利·梭羅《瓦爾登湖》52、霍達《穆斯林的葬禮》53、冰心《冰心散文集》54、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55、李澤厚《美的歷程》56、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57、《伊索寓言》58、餘華《活著》59、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60、史鐵生《我與地壇》。


野農桑人


人的修養是一個長期修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讀書,用知識作為精神食糧來滋養全身。

閱讀《二十四史》,如果感覺不容易看懂,就找一些電視劇正劇,不要看戲說之類的浪費時間。像大秦帝國系列之裂變、縱橫、崛起三部正劇,這樣容易理解那段歷史。

平時多讀唐詩宋詞,不要死記硬背,先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才能理解詩詞的含義及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

多讀現代文學。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都是精品。反應時代大變遷的有《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還有《塵埃落定》、《秦腔》都是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