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能否說說自己的“單位觀”?

豌豆的碗


單位即職場既是我們工作的地方,又是展現自我價值的舞臺,除了在家,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待在單位工作,所以我們應該把單位當做自己家一樣。

在單位我們應該低調做人,認真工作並且把工作做好才能夠提現自我價值,不要自以為是,虛心接受領導與同事的意見。

單位是一個大家庭大集體,既然是大集體那麼我們就必須要擰成一股繩,我們必須要搞好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中要積極與同事溝通協作,要有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思想,互相幫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成長。

單位是一個大家庭大集體,人員眾多自然嘴就雜,所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很重要,凡事不要爭長論短,閒言碎語不要講,多傳播正能量才能使自己和同事的身心更加健康。勾心鬥角不但會使自己的心情變得糟糕,而且會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工作。

人要常懷感恩之心,面對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持積極的姿態,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


清風雲飛揚


我沒有在單位上過班,但是我朋友在單位工作,他是煤礦單位,國企,五險一金,各種福利,他是在掘進組,煤礦釆煤最前線,工作壞境髒,險。地面生活壞境很好,單位宿舍,空調暖氣,大食堂,伙食不錯。他給我講在單位工作的心得,那就是要實幹,不要偷奸玩滑,外外要真心對待每一個人,這樣才能長久的發展下去。雖然工資比不上高級白領,但是比起一般種地的同學還是比他們收入高的。工作十年了,在縣城買了房,買了輛十萬左右的代步小汽車。日子過的相當幸福。所以說不管在單位也好,其它的也好,都要堅持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的原則。


誠善德禮


單位觀,記得去年時網上流轉過一個貼子,就是關於單位觀的,對於裡面提出來的觀點我多少是認同的。

或許說是單位觀,對於計劃經濟時代或者現在仍舊在公家單位吃公家飯的人來說,這個單位的概念是不難理解的,單位就是社會主義經濟活動組織的特色。

單位,以前的單位不僅僅管你工作的經濟組織,還是管你醫療,教育,養老,幼教,甚至是兩口子的內戰,婆媳關係…而且都比較公正公開溫暖度很高的!以致於大家對單位的感情是很深的。但是,單位,尤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經濟組織的單位管理員工的非生產經營方面的內容及方式方法太多太濃,負擔太重了。不適應市場經濟時代發展需要,在廠礦企業改制乃至於整個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潮流下,單位的色彩越來越淡,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對單位的概念淡淡了許許多多。

但是,我們現在仍舊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我們的國家經濟活動,對經濟活動的組織管理,還是需要吸取保留和發揚計劃經濟時代中的精華和優點。

1.單位觀,體現的主人翁精神在現在的公司制度中是很有必要保留與發展的。

2.單位觀,重視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的參與組織管理公司的經濟活的做法是需要做好的。

3.單位觀,重視對員工的發展成長,許許多多的員工都是在崗位上不斷的接受職業技能培訓與再學習,成長為優秀的技能大師,在為國家為單位的建設中成就自己的青春歲月與職業年華。

4.單位觀,員工的精神狀態是飽滿激情的,除了獲得工資收入,還有許許多多與這類無關的因素。

5.單位觀,人與人之間是開放的,是互聯互通,是互相關愛的,是一家有難處,家家來幫忙幫助的。

6.單位觀,是員工知道離開了單位就勢單影只力薄的無助感。

7.單位觀,是員工知道我如果為單位為國家作出了貢獻,自己的後代不會流落街頭,並且還能夠日食三餐還有書讀。

單位觀,其實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在人人的經濟活動中的現實寫照,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彰顯,是老百姓對社會主義制度擁護的原因所在。

現在,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正當時,對比國外,經過市場經濟發展的中國社會,中國人民,對單位觀有了更多的解讀與感受。但是,對於社會主義制度的擁護,對於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感與自信心表現的更加強大與自豪!

以上是小編的看法,不知道您還有什麼補充,請教下。






池塘裡各嗯怪魚仔


這個問題是一個職業規劃和對待工作的問題。

剛畢業哪會,單位就是學校的延續,它給你提供安全感,有單位,就有家。

工作一年,開始對單位產生各種不滿了,也開始覺得自己已經很瞭解社會了,想去外面闖一闖了。這時候覺得單位就是個討厭的富人,壓榨窮人,為富不仁。

外面闖蕩多年,單位換了一個又一個,總覺得沒有什麼單位十全十美,不是錢少,就是事多,不是有一個討厭的上級,就是缺少志同道合的同事,反正就是二個字:不爽。

浮浮沉沉十幾年,終於安下心來了,因為跳槽已經不吃香了,因為害怕改變了,因為懶了好奇心少了,開始覺得單位是救命草了。也開始慢慢理解一個單位的運作的不容易了。要是這時候去創業,更是理解老闆的不容易了。

單位就是小媳婦,我們的看法一直在變。



北京印象1999


今天,聽了單位領導關於我的單位觀心得分享,很有感觸。

其實,仔細想來,所謂的單位觀其實也是家庭觀,如果我們把單位比作一個大家庭,只有珍惜這個家,始終站在家的角度考慮,才能開心工作,才能有工作激情。

同樣套用領導的話,單位是你最堅實的後臺,只有單位硬氣了,你猜能在社會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尊重。享受更多的便利。

“學歷並不代表能力,責任心比能力更重要”。這是很多的集體及單位在錄入新人時常會提醒的一句話。工作中有崗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做事要有能擔當、會擔當、敢當的能力和勇氣,才能管出一番事業、取得可喜成績。因此,對於需要擔當的“責任”,不推諉,要勇於克服困難,真正踐行擔當精神。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在抱怨,抱怨發展機會少,工作壓力大,工資待遇低等等,其實,與其在這種懷才不遇的自怨自哀中浪費了光陰,虛度了青春,還不如多一些奉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責任;少一些懶惰,多一些上進;有了這種境界,我們就會加倍珍惜自己的工作,並抱著知足、感恩、努力的態度,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從而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單位,做為一個集體,給了我們工作平臺,我們就要珍惜這個人生舞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堅定信念,克勤克敬,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把工作幹好最大會發揮自己在單位的功能,為單位的發展貢獻力量。


正路汽配


自己沒有能力乾的,一般會找個單位上班,有了單位心裡踏實,特別三四十年前,對單位的依賴更重,有事找單位,單位簡直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幹什麼也要單位批准,廠子的事,家裡的有些事也歸單位管,那時幹個體戶的不太多,認為只要有個單位上班,每個月發工資就行了,工資少點就少點,不用東一頭西一頭的找活,安穩心裡一直佔據心頭。如今有個好單位,特別是事業單位,更是打破頭往裡鑽,工資高,歇班多,福利高,成為人人羨慕的單位。而工廠年輕人則不太喜歡了,嫌苦怕累,在家玩也不願幹,單位意識逐漸淡化。


殿忠雜談


單位觀,就是如何看待單位的。

餬口型:薪水夠生活,沒有發展空間,累不累的都在其次,主要沒啥希望,有能力的都不會幹的很久,但是好在單位不會太挑人。

小康型:想進去,有門檻,要不熟人介紹,要不就是校園招聘,有一定發展空間,努力可以小康,大部分人比較滿意。

理想型:體制內工作,工作輕鬆,一年休息很多,收入穩定,福利好!旱澇保收!

夢想型:自己創業成功,財務自由。

現實型:只有單位挑(祈禱選中)我,我從來不挑(沒資格)單位。

疫情結束了,大家有單位的回單位上班,沒有單位的找工作不易,且行且珍惜!有上進的都要搏一搏,祝願2020年剩下的日子裡,所有人一帆風順!


胖哥的vLog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世界萬物皆是平凡的個體,構成了這萬千世界的和諧,如若缺少了其中之一,都會打破這世界的平衡。肉體凡胎的我們,從降生到這世界就都被賦予某種責任,與某種義務。作為清潔工的你被賦予打掃的任務,作為學生的你被賦予學習的任務,同樣作為教師的你將被賦予教學的任務。毫無疑問,不同的崗位承擔不同的責任,這些責任的完成將會促進社會的進步。

作為一位教學工作將滿四年的我,在這四個春秋歲月中,我對工作,對單位也漸漸有了一些自我的思考及認識。教師只是眾多工作崗位中的一個,無所謂高尚與低賤,也無所謂悠閒與勞累,一切工作的付出與所得相對來說還是很公平的。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沒有所謂的優越感,當然也沒有所謂的自卑感,抱著一顆平淡的心面對著這份工作。但是,雖然是眾多平凡崗位中的一個,卻也希望能成為“不平凡”的那一個我!

王瑤先生曾經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垂死掙扎。所有人都走在由生向死的路途上,卻又“有為”(垂死掙扎)與“無為”(坐以待斃)兩種選擇。同樣,處於教學路上的教師,也會有“有為”與“無為”之分。有的人濫竽充數,成為教育行業的蠹蟲;有的人碌碌無為,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有的人兢兢業業,數十年如一日,成就不平凡。

想起在我身邊也有著這樣不平凡的“榜樣”——我校彭老師。他是一位從教幾十年的老教師,卻從來沒有想著:自己年紀較大,就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是選擇繼續努力,發揮餘熱。以校為家,與學生同步作息,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班主任的崗位上,做好每一件小事。我想他是和王瑤先生一樣的人。一個人,不論在什麼崗位上,如果他能夠做好每一件小事,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了,那麼最終的結果一定不會令人失望,說不定還有意外的驚喜。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時候不在於結局而在於過程,腳踏實地地走好過程中的每一步,最後一定能成就“不平凡”。

不負時光,能被時光溫柔以待,不負學生,也能被學生溫柔以待,不負自己,也會被成功溫柔以待。願你我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朝陽旺牛助理點點


單位觀應該分兩個層面,一個是老闆,一個是員工。一個是私企,一個是公家。老闆是長期或永久的飯碗,沒有挑選餘地。員工是臨時的或可選擇的飯碗。私企要經濟生存,公家要環境生存。所以,從盡職盡責上來講,還是有所不同的。好的老闆對單位只有拼命,好的員工盡力協助。好的私企勇與承擔社會責任,好的公家單位盡職為社會服務。

我們經常看到拼命的老闆,很少看到用心全力工作的員工;我們經常看到不斷輸出的企業,很少看到為社會服務的公家。說明了在單位混日子的多,實打實工作的少。我們的工作習慣於請示而缺少能動力和擔當。


金梭銀梭張老師


“單位觀”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

1、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單位價值觀,我們參加工作和單位僱我們的原因就是讓我們實現價值,這裡價值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從本職工作中體現;

2、努力實現自我價值。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不同,這就決定了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程度不同,有些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想更上一層,有些人僅僅想要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我就屬於前者;

3、完全忘我的工作。這種人比較少,但確實有,這種人以單位為家,廢寢忘食,忘我工作,完全從單位的利益角度出發,我是很佩服這種人的,這種人大多數能贏得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

正確積極的“單位觀”可以讓你在工作中和同事和睦相處,樂觀向上;消極的“單位觀”會嚴重影響你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甚至會給同事和領導帶來負面的影響。

希望每個人都能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為了單位,更為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