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為什麼美國英國恐慌?

用戶1170903513664


筆者認為,如果印度的疫情出現了徹底爆發,不僅美國和英國會恐慌,全世界都可能為之震驚,因為,印度是一個人口超過13億的大國,如果出現疫情大規模蔓延,後果是非常嚴峻的,畢竟,在如今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裡,恐怕沒有一個外向型經濟國家 可以置身事外;



之所以有人說英國和美國會恐慌印度爆發大規模疫情,其主要原因是印度與這兩個國家太過於密切,比如,英國本身就是印度的宗主國,他們之間的人員往來非常頻繁,如果印度出現大規模疫情爆發,那麼,就算英國國內的疫情得到控制,也無法躲避掉印度疫情 向英國蔓延的可能性;


再比如美國,美國的華爾街擁有眾多的印度裔僱員,而這些印度裔僱員 與印度國內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印度爆發大規模疫情,那麼,美國也很難置身事外,再加上,印度目前的檢測能力有限,表面上看,印度只確診了686例患者,可現實情況或許要嚴重很多,甚至不排除疫情已經在印度國內出現了大面積蔓延,這才是最令人擔憂的;

隨著印度的確診人數不斷增加,目前,印度總理莫迪已經發布了全國封城的命令,印度總理更是明確表示,由於這種病毒的傳染性極強,如果處理不好,印度的經濟將會倒退25年,所以,印度政府已經進一步加大了管控力度,當前,印度的警察已經拿著棍子上街巡邏,如果有民眾不戴口罩就上街亂跑,警察絕對不會慣著他的毛病,拿起棍子就會打他;


總的來說,印度是一個13億人口大國,如果疫情一旦蔓延,那將意味著,印度的防疫難度要比其他國家大很多,再加上,印度的衛生醫療條件本身就很差,疫情大爆發之後,整個醫療系統都可能崩潰,這才是令人感到恐慌的重要原因,好在,印度政府目前已經採取了更為嚴厲的管控措施,只要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病毒傳播通道,印度疫情大爆發的幾率就會大幅度降低。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印度是美國和英國在亞洲地區的重要棋子,如果印度疫情擴大化,會打亂他們在亞洲的戰略部署。

截至到3月24日,印度對外公佈確診數據536人,而印度3月22日卻開始了謎之操作,已正在準備10萬個隔離床位,還組織陸軍、空軍、邊境部隊會議,要求隨時做好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務。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也是人口密度最密集國家,他們確診這個數據很難讓人信服。再加上印度政府一些列部署,都意味著印度疫情不會這麼簡單。

對於印度現在疫情情況,美國緊張是因為,在亞太戰略佈局上,印度是首要防務夥伴。2月25日特朗普才才剛剛造訪印度,在經濟、軍事上雙方都進行溝通洽談。如果疫情在印度蔓延,必然影響印度經濟發展。作為美國軍火重要採購商,印度降低購買力度,必然會打擊美國軍火商業,而隨著大選臨近,這些軍火商是特朗普重要支持者,到時必然影響特朗普個人。

印度還是美國重要貿易伙伴,疫情造成購買力度降低,也會削弱印度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而一心想借助印度,把控亞太地區的美國,必然也會減少影響力。

印度是英聯邦重要成員。英國在印度發展上以前投入過很多財力物力,在英聯邦體系中,各個國家已經形成很強的經濟關係依賴,而印度在這種關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果疫情在印度蔓延,必然破壞現有英聯邦的內部經濟軍事生態鏈,同時印度因為疫情問題失控,向宗主國英國求救。如果英國不傾盡全力幫助,必然讓英聯邦成員國寒心,但如果幫助印度,現在本身就有點自顧不暇的英國,也難以有多大作為。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十分擔心印度疫情到底是什麼情況。


小依說說


說起印度的情況,從紙面數據上來看,還沒有超過1000例可謂是控制得非常好。但是印度總理莫迪卻急得跳腳,連連頒佈了狠招,先是將印度全境封鎖了起來,隨後又在3月24日宣佈將印度所有城市封鎖起來,限制大家外出。在印度13.5億人的人口基數下,英國美國能不恐慌嗎?

印度連出狠招,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國內的疫情即將隱瞞不住。印度的疫情雖然從數據上來看連1000人也沒超過,但真實的情況也唯有印度總理自己知道。在印度國內,媒體已經禁止報道任何和疫情有關的消息,違者將導致重罰。

沒有哪個領導人會拿國內經濟開玩笑,封城鎖國的代價是難以承受的,莫迪此舉也是被疫情逼到了角落。印度國內醫療條件落後到了極點,無論是人均床位還是醫療能力,都處於國際倒數的地位。

如果要拿印度的仿製藥能力來說事,其實出發點本身就是錯誤的。仿製藥能力只是繞過了專利生產廉價藥,但這並不意味印度有著豐富的醫療物資。在印度13.5億人口的背景下,再多醫療儲備都顯得渺小。

除了醫療水平落後之外,印度人的生活習慣以及觀念也有待改進。印度街頭時常能看見有人用手抓飯吃,而印度人同樣也習慣於用手去處理自己上廁所之後的汙垢。

去過印度的人們自然知道,在印度街頭找到一個廁所都是奢望。印度人習慣於露天排洩,雖然這一點在大城市有所改變,但是一大半的印度人還是過著露天排洩的生活。

不潔的衛生習慣遇上新冠病毒糞口傳播的特點,恐怕僅此一點就將讓印度人無力在病毒面前反抗掙扎,印度此次將面臨的是一場世界大災。

除了醫療衛生、衛生習慣外,真正致命的還是病毒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在印度,新冠病毒已經在國內爆發了近2個月了,接受檢測的人數還是隻有近萬人。並非是印度不願大幅度進行測量,只是受限於本國的能力,實驗室每天只能測24份樣本。

測不出患者是否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就別說進行隔離、醫治了。印度民眾已經開始用牛尿來防範病毒,由此可見其實民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恐慌。

落後的醫療能力、衛生習慣、檢測能力,再加上13.5億密集分佈的人口,簡直是給了新冠病毒爆發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印度大多數人口都分佈在了北方地區,很容易就能導致病毒四散傳播。

之前,很多網友認為印度人飲食習慣不同、身體抵抗力強等等原因,不會感染上病毒。其實這些都是謬論,只要是個人,都是新冠病毒“獵殺”的對象。那麼,印度人是人嗎?既然如此,他們又怎麼會不感染上病毒呢?

僥倖,是摧毀印度最大的原因。以往每一次病毒爆發,印度都選擇不聞不問的方式,任由病毒發作。此前病毒的致死率都不高,因此也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但這一次新冠病毒的致死率高到無法估計。

在意大利,平均致死率超過了9%,最嚴重的地區接近14%。還有很多患者沒有確診就離世了,沒有被算入其中。那麼,在不管不顧不治療的印度,死亡率恐怕讓人沒辦法看。

印度的不負責任,將徹底擊碎人類遏制病毒的希望,英國美國將成為印度抗疫不力的受害者,它們哪能不怕?


魅力社會


印度疫情開始惡化,英國恐慌,美國恐慌,是因為英國和美國都很清楚,英國、美國、印度的伎倆都是一樣的,都不願意面對現實,都不願意去檢測,故意淡化了疫情,卻有很多疑似病例,一旦開始擴大檢測面積,疫情就是爆款!

美國,當初和英國一樣,和德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一樣,和印度一樣,都是疫情最穩定的國家,結果怎麼樣呢?美國現在的疫情不嚴重嗎?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現在的疫情不嚴重嗎?都很嚴重,而且是非常嚴重,所以英國和美國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印度的疫情是最令人擔憂的!

印度,目前只有536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有10人死亡,有37例患者被治癒。和美國相比,美國疫情實在是太嚴重了,53740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零頭都比印度多!英國也是一樣,8164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也比印度多!

一個疫情比印度嚴重的美國,一個疫情比印度嚴重的英國,為什麼要怕印度的疫情大爆發呢?一,印度的檢測範圍小,當初美國只檢測5000個,印度到現在只檢測8000個。美國檢測人數達到30多萬時,就有5萬多人確診,印度的檢測規模如果達到30萬時,又會有多少人確診?

二,在印度本土,由於沒有擴大檢測範圍,很多已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在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的情況下,開始串國門,去非洲,去世界各國,誰曾想,剛出印度國門,非洲國家就將印度人確診。印度人去其他國家後,檢測呈陽性,已經爆出印度防疫的漏洞,檢測範圍太小,漏檢了很多感染者!

三,印度人口基數大,有13.53億人,是美國的4倍多,而且環境差,不講衛生,疫情一旦擴散,印度的疫情可能比意大利還要嚴重,可能比美國還要嚴重!

四,印度的醫療基礎設施落後,醫療技術水平不高,醫護人員優先,疫情一旦大規模擴散,印度無法收治過多的患者,醫療物資短缺,就會和美國等國家爭搶醫療物資,美國和英國更難搶購足夠的醫療物資!

美國擔心印度,英國擔心印度,是因為美國和英國知道,現在的印度和當初的美國、英國一樣,不願意檢測,不願意面對現實,疫情的水分很大,一旦開始檢測,印度就是下一個西班牙,就是下一個美國,就是下一個意大利,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老鱷魚觀天下


  根據最新消息,印度總理莫迪現已下達了關閉該城市的國家命令,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嚴格的命令。 印度總理明確表示,由於這種疾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如果處理不當,印度經濟將倒退25年。 這次,事情非常危險。 印度只有600多個案例。 那是因為印度沒有足夠的測試,而且印度先前規定的測試存在問題。

  印度的偵查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大多數國家對印度採取不信任的態度,因為印度的法規要求即使您感冒,出現呼吸道症狀,咳嗽或發燒,出國時也必須接受檢查。 只有那些出國旅行的人才能接受檢查,因此到目前為止,印度的病例很少。

  印度專家估計,印度人口的10%被感染了。 印度的總人口為13.5億。 這10%很大。 現在印度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 國內檢測設備非常落後,整個醫療體系也很落後,不足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 不久前,印度連續關閉了70個城市。 現在,它已經採取了國家封閉城市戰略。 印度總理莫迪希望人們在家裡呆15天以上。

  實際上,印度很難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新的冠狀病毒性肺炎在印度爆發,整個世界將受到極大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的經濟狀況不佳,印度70%的人口在農村地區。 這些人根本沒有經過測試。 印度現在每天可以進行的測試數量極為有限,有些地區每天只能進行10次測試。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的情況非常不清楚,這種隱患是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印度現在已經關閉了所有飛機航線,並禁止印度人前往歐洲和美國旅行,但是印度自己的問題很可能比這兩個地區更為嚴重。


西域小夥講科學


樓主你好,印度發生疫情以後,為什麼英國和美國恐慌呢?實際上看印度的疫情,其實縱觀一些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和英國自身本土,都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情形,那麼去管別的國家,我認為完全是多此一舉。尤其是美國,它每日的新增人數高達1萬,人已經出現連續兩日新增人數超過1萬人,可想而知,美國方面的疫情已經是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反觀印度,雖然說印度是全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超過了10億人口,但是印度感染新冠肺炎的總人數是沒有超過600例。這樣的一個比例是非常低的。可以說印度在控制新冠肺炎的疫情是非常有成效的,無論他們是用的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見得印度的這個新冠肺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以英國和美國對於印度的這個疫情感到恐慌,我認為完全是沒有必要。

當務之急對於美國來講,有效的控制住自己本國的疫情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因為自己本國已經沒有辦法來控制住自己的疫情了,每日新增的人數不斷的在增多,而且沒有任何回頭的態勢,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即便美國經濟基礎比較好,醫療科技水平比較高,那麼如果不加以重視,最終的結果可能是非常嚴重的。


懂社保


根據印度衛生部門發佈的最新數據,該國新冠肺炎的累計確診病例686例,單日新增病例“破百”。從紙面數據上來看,儘管印度的確診數字不高,但其顯然已經出現了擴散的苗頭,更重要的是印度正在重蹈美、英的覆轍,並沒有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也就是說,印度存在著漏檢的問題,實際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極可能比確診數字要高很多。


印度總理莫迪24日宣佈全國範圍內“封城”

印度人口總數超過13.5億,且在經濟狀況、醫療條件等方面比較落後,一旦其新冠疫情大面積爆發,這個後果簡直是不敢想象。不過,有一點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儘管印度是英聯邦的成員之一、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環節,但即便是印度疫情大規模爆發了,那也絕不會引發美、英的恐慌。簡單一句話,“印度疫情引發美、英恐慌”的說法根本就不存在,這是一個偽命題,不知題主的說法從何而來?




雖然印度是川普政府“印太戰略”的重要一環,但事實上僅是美國的一顆棋子,美國已被新冠疫情搞得焦頭爛額(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上升至10054例,累計53655例),還哪有閒功夫去考慮一項不切實際的“印太戰略”?再說英國,其新增確診病例達到了1427例,且正呈猛增之勢,累計確診病例8077例,距離“破萬”僅差一步,正在考慮“閉關鎖國”,也沒閒心去管印度的死活。美、英自顧不暇,還在擔憂印度的疫情,題主是來搞笑的嗎?

印度存在著漏檢的問題,一旦放開核酸檢測,其確診數字很快也會竄上來,大面積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確切地說,印度不是控制住了疫情,而是控制住了檢測量——沒有檢測,就不會有確診。印度疫情擴散,影響到的絕不是遠在天邊的美、英兩國,而是其周邊國家,恐慌的也是印度的這些周邊國家。別說印度只是美、英的“準盟友”(英聯邦只是個國際組織,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就是對疫情嚴重的盟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還不是照樣見死不救?


儒道之主


大實話: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依據,美國現在都自顧不暇了,哪兒還有功夫因為其他國家恐慌。

首先從數據上來說,印度的新冠病毒疫情是遠遠比美股和英國都輕的,再加上地理位置上,印度距離美國英國也不是太近,所以,英國和美國肯定是不會因為印度那五百多人確診而在傳染病上有什麼恐慌情緒的。

畢竟,說現實一點,當初我們疫情爆發的時候,美國和英國都沒有恐慌,要知道,當時我們的情況從數據上來看,可是比印度現在嚴重多了,所以,那現在更不會因為印度恐慌了。

然後,我們再來看當前英國和美國自身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現在英國和美國都要比印度更嚴重,並且就美國當前的趨勢來說,全世界都應該因為美國的疫情失控而感到恐慌,而不是美國因為別的國家的疫情自己感到恐慌。

要知道,美國如果接下來真的失控了,那作為擁有全世界金融霸權和軍事霸權的美國,肯定是會讓全世界為美國買單的,並且就這段時間美國的操作來說,在這方面已經有苗頭了,這才是現實。

然後,就從美國和英國與印度的貿易往來來看,其實雙方之間的貿易往來也並不大,因為印度為美國提供的主要就是軟件工程方面的服務多一些,而這些事又不用非得去工廠才能做,在家也一樣做,所以,只要人沒感染,那就不會影響美國的科技發展,當然啦,這些軟件工程師基本上也是科技領域的底層工作者,替代性還是挺強的,所以,美國也不會因此擔心。

至於英國方面,和印度也沒有像美國與印度的同盟關係,自然更不會因為印度的情況而緊張什麼。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理由讓英美緊張的話,那可能就是印度的醫療條件了,因為印度70%的人口都屬於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是非常落後的。這樣一來,印度就容易達到一種無法控制的程度,不過,要是真的這樣的話,那就是全世界因為印度恐慌了,而不僅僅是英國和美國了。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英美兩國現在都是自顧不暇,沒有為印度疫情恐慌的精力。

印度疫情的狀況一直是撲朔迷離,很多朋友都認為印度疫情其實很嚴重,只是印度檢測力度不強。事實證明,朋友們可能又猜對了,印度政府剛剛下達了一項重要指令,全國各地封城二十一天,所有國際航班一週內也停止入境,只允許貨運航班入境。印度目前雖然僅僅確診五百多人,但是這麼嚴厲的封鎖措施,絕不對是為了區區幾百人準備的。

:印度全國封鎖二十一天,管制力度非常強硬

印度醫學專家估計,鑑於印度確診人數短短四天之內,就從過去的二百增加的五百,因此懷疑印度內部已經出現了社區性傳播。從確診人數的增長來看,醫學專家的估計是有道理的,但問題是到底傳播了多少印度社區,到底波及了多少的印度民眾?

印度政府對此很可能也非常沒有底。印度不像伊朗,伊朗建立了遍佈全國的醫療服務體系,即便是小村莊也會有公立診療和正規醫生,這幫助伊朗及時排查全國疫情,疫情狀況已經得到控制。可印度的醫療系統並不普及和全面,醫生等技術人員的缺口在百分之八十左右,護士等護理人員的缺口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正規醫護人員太少。

負責印度鄉村醫療的,大多都是不被印度政府承認的無證醫生,他們可能是護理人員或者藥師,也可能是使用草藥的印度傳統醫生,總之是都不被印度政府承認。根據印度政府的調查統計,農村無證醫生的比例居然超過了百分之八十一。

無證醫生是不會給印度政府幹活,不跑就不錯了。

:只有百分之十八的醫生有執照

印度為什麼封城二十一天?

首先,封城是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印度摸不清國內的疫情傳播情況,可能病毒傳播範圍已經非常嚴重,因此才祭出全國封城二十一天的大招,試圖拖延住新冠肺炎傳播。

其次,封城是為排查和檢測疫情。很多朋友對封城有一些誤解,封城不是控制疫情的真正有力措施,而是再給檢測和排查提供足夠的時間。印度國土範圍非常大,專業醫護人員又非常的稀少,排查起來非常困難,因此有必要多封鎖幾天。

從封城二十一天來看,印度疫情可能已經非常嚴重,但是印度政府的防疫力度又非常強悍(確診幾百人就全國封鎖二十多天),因此印度控制住印度的可能性非常高。

:印度封城以保持民眾的社交距離

客觀來說,印度或許用不著英美惶恐,兩國情況比印度嚴重多了。

英美和印度是兩個極端,英美是雖然醫療技術不錯,國家綜合實力很強,但是就不大力管控國內疫情。美國現在確診五萬三千多人,可白宮領導最近兩天反反覆覆的表示,美國的停工方案不可取,要儘快解除一些社會管控,要讓社會變得更加寬鬆。

印度就不一樣了,印度雖然正規醫生數量非常少,可是政府肯下力氣管理疫情,政府不在乎管控措施帶來的經濟損失。印度雖然醫療差一些,但是隻要政府肯花心思管理國內疫情,還是可以控制住的,英美印到底哪個國確診人數最多,還真不好說。


注:

英美疫情更加嚴重,真的是沒空為其他國家擔心,天天管理本國疫情就已經很忙了。

除此之外,從印度政府的力度來看,印度雖然沒有好的醫療,但是印度不像英美那樣過於注重國內經濟建設,因此到底是誰更值得可憐,還真不好說。


垂垂老馬


印度這個神奇又奇葩的國度,向來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在全世界疫情這麼嚴重的情況下,陪著特朗普演著自欺欺人的戲碼,美國也好英國也好,印度也罷,這三個國家,身上都揹著雷,而且一個比一個大,美國因為我們國家的馬雲捐贈的50萬新冠病毒檢測試劑,不得不進行一系列的檢測,你以為他們願意嗎?他們心中早就有一萬匹“長脖子的小動物”在奔騰了,但是無奈。而英國現在的形勢也沒有我們看到的那麼樂觀,現實總是打臉的,誰疼誰知道,人家只是不說疼,不代表不疼。

而印度更是,我不檢測,我就沒問題,實際上真的沒問題嗎?沒問題為什麼封城,為什麼停航?怕國外的疫情傳進去?恐怕不用有這個擔心吧,在我國爆發疫情的時候,印度就已經有了病例了,以對新冠病毒的瞭解,它可不是省油燈的,只要有一個人感染,它就能呈幾何式的增長,甚至更多,並且速度快,印度這顆雷什麼時候炸,誰都不知道,就是因為不知道才擔心,不僅僅美國、英國會擔心,現在應該全世界都在擔心,因為病毒是沒有國界的,如果在別人都控制的差不多的時候它開始炸,對誰都沒有好處。


尤其是印度的人口眾多,貧富的兩極分化非常的嚴重,但從這兩點上來說,印度有可能會成為超美國的全世界死亡人數和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雖然美國有強勢的勁頭競爭,但是最後鹿死誰手,真的還不好說,畢竟印度的人口相當於4個美國了。


細細想了一下,難道印度是在等待其他國家情況,需要其他國家將疫情控制住,才能有精力管們,索性打個小算盤,反正我不好別人也別想踏實的好,就先這樣,等全世界能騰出手來再爆,這樣全世界支援,自己的危機也就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