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個人對 M-ATX 一直比較喜歡,對比 ATX 和 ITX 而言,M-ATX 相對中庸,但換一個角度來說也是相對均衡的,畢竟我沒打算上水冷或雙獨顯,同時對主機的尺寸要求也還沒到達斤斤計較的地步,綜合價格與自身的情況,合適就好。而最近裝的一臺可以玩遊戲的新電腦,正好把之前一個閒置已久的喬思伯 RM3 機箱用起來了。

新機器詳細配置如下:

CPU:英特爾 i5-9600KF

主板:微星 MAG Z390M MORTAR

顯卡:訊景 RX 5600XT 6GB 戰狼版

內存:HyperX Fury DDR4 3733 32GB(16G×2)套裝

硬盤:東芝 RD500 1TB M.2 SSD

機箱:喬思伯 RM3

電源:海韻 CORE GX-650 金牌全模組

散熱:微星 CORE FROZR L

喬思伯 RM3 這款箱子已經賣了好幾年,也算是比較經典的一款箱子,外觀和尺寸都討我喜歡,不過散熱問題確實頭痛,特別是當年我用 i7-4790K 配 NVIDIA GTX 980 Ti 的情況下,玩遊戲時摸機箱外殼玻璃都是燙手的,後來換箱子之後一直閒置至今。幾年過去了,如今新電腦的性能功耗比遠超過往,換句話說發熱量也比以前低,所以我決定給 RM3 這個大悶罐一個重見天日的機會。

機箱風道使用出廠默認的模式,當年就有媒體測試過,這個設置是最合理的,風扇暫用機箱自帶的,後面再考慮是否更換吧。現在空氣主要由機箱底部進入,其中一部分空氣經過顯卡時會排到機箱外,而另一部分風量會越過顯卡到達 CPU 散熱器上,最後通過機箱頂部的風扇排出,而機箱背面的風扇是機箱的另一個進風口,但大部分風量會讓機箱頂部風扇直接排出。

電源使用了定製鍍銀模組線,一來緩解了機箱背線空間緊張的問題,二來優化了機箱內部空氣流動,當然,最重要的是提升了整臺機器的美感,哈哈。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裝機配件介紹:

CPU 來自英特爾 i5-9600KF,入的散片,到手一看 SRG12 就知道是 R0 步進的新版,i5-9600KF 對比 i5-9600K 砍掉了核顯,其它一樣。6核心6線程,基頻 3.7 GHz,單核最高睿頻 4.6 GHz,TDP 95W。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主板選用支持超頻的英特爾 Z390 系列,主板來自微星 MAG Z390M MORTAR。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對比上一代 Z370M MORTAR,微星 MAG Z390M MORTAR 去掉了 I/O 裝飾蓋,但換上了尺寸更大的供電散熱片,PCB 塗裝風格較為中性,算是比較容易配色的。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4層 PCB,支持 AMD CROSSFIRE。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I/O 保留了 PS/2,照顧到部分堅守 PS/2 外設的玩家,同時也提供了完整的視頻輸出方案,不過 i5-9600KF 這種砍掉了核顯的 CPU 是用不上了 。USB 最高規格為 USB 3.1 Gen2(Type A+C),提供帶光纖 S/PDIF 的鍍金音頻接口以及千兆網卡。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大尺寸的散熱片為 10 相供電服務。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換個角度,可以看到散熱片通過特殊的方式來增加散熱面積,效果應該會比單純一塊鋁片好。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兩個 M.2 SSD 插槽被一條帶金屬護甲的 PCIe 3.0 x16 插槽隔開,上面的一個 M.2 SSD 插槽直連 CPU,而且溫度還不受顯卡影響,如果只使用一塊 M.2 SSD 的話裝這裡就對了。 值得一提的是,主板還提供了一個可安裝 Intel CNVi 無線模塊的 M.2(E 鍵)插槽,可自行加裝 WiFi + 藍牙模塊。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聲音部分,音頻分割線、音頻電解電容,基本是現在新主板的標配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芯片組散熱片。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i5-9600KF 官方標稱最高支持 DDR4-2666,但目前 Z390 平臺都會支持內存超頻。藉助 DDR4 Boost 技術,微星官方宣稱 Z390M MORTAR 內存最高可支持到 DDR4-4400,四條插槽最高支持 128GB 的容量。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EZ Debug LED,通過四顆 LED 分別顯示對應的開機故障,可以取代傳統的開機喇叭,反正喇叭我是不裝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這次裝機並沒有使用 SATA 設備,畢竟 1TB M.2 SSD 已經基本夠用,其它數據放 NAS 即可。Z390M MORTAR 的四個 SATA 接口分成兩組,避免了與顯卡打架。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顯卡來自 AMD RADEON RX 5600 XT,定位為二千元級甜點顯卡,低於 RX 5700,但同樣基於全新 RDNA 架構和 7nm 工藝製程,同樣支持 PCIe 4.0 和 GDDR6 顯存。手上這塊訊景 RX 5600XT 6GB 戰狼版就是採用 AMD RADEON RX 5600 XT 核心的非公版顯卡。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顯卡風扇整流罩以及金屬背板部分在出廠時已經貼膜,應該是為了避免在運輸途中刮花,但到了用戶手中之後,更大的作用莫過於增加了開箱時的儀式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撕貼膜再爽不過了。顯卡風扇整流罩材質是塑料,表面使用磨砂工藝。訊景 RX 5600XT 6GB 戰狼版並沒有加入任何 RGB 燈光,甚至連 LOGO 燈也沒有,十分純粹低調的設定。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10cm 11 葉片雙風扇,軸心使用了復古銅色的裝飾點綴,風扇本身使用低溫停轉的設定,後面通過實測發現,核心溫度低於 55℃ 的話風扇是不工作的。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顯卡厚度是雙槽,擋片使用 XFX LOGO 鏤空加上一排散熱孔排出顯卡熱量,接口採用 DP + DP + DP + HDMI 輸出。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標誌性的 XFX LOGO 金屬背板,表面磨砂並加入了鏤空。。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顯卡使用 8 pin 外部輔助供電。由於使用了 10cm 雙風扇的緣故,顯卡散熱器的長度和寬度都超過了 PCB 本身,以至於顯卡使用了一個塑料罩子將整塊顯卡包圍起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顯卡尾部還使用了類似噴射器的柵格造型設計,看介紹可以分割熱空氣,避免湍流,優化空氣流動等等,真夠玄學的。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內存使用一套 HyperX Fury DDR4 3733 32GB(16G×2)套裝。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HyperX Fury DDR4 系列單條最高 32GB,手上這套 DDR4 3733 32GB(16G×2)套裝內存支持 XMP,內含兩組設定分別是 DDR4-3600 CL17 和 DDR4-3733 CL19。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HyperX 是金士頓旗下的專業存儲和高端外設品牌,而 FURY 雷電系列則是 HyperX 旗下價格較為親民的一個系列。早期的 FURY DDR4 內存散熱片外觀沿用了 FURY DDR3 的設計,現在終於改款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金屬散熱片依舊使用矮馬甲設計,34.1mm 的高度可以更好兼容塔式風冷散熱器。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散熱片表面加入了圖案裝飾,內存最厚的地方為 8.2mm,比高端的 Predator 掠食者系列內存窄了 1.1 mm。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西數 SN750 和東芝 RD500 是近期兩款人氣較高的性能向 M.2 SSD,綜合價格以及考慮到發熱量的問題,最終選擇了後者。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東芝 RD500 1TB M.2 SSD 使用東芝自家 TC58NC1201GST 主控搭配兩顆共 1GB 的海力士 DRAM 緩存,正反兩面共八顆 NAND 顆粒組成 1TB 的容量。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電源來自海韻 CORE GX-650,基於 LLC 諧振 + SR 同步整流 + DC to DC 架構並使用全日系 105℃ 電解電容與固態電容。型號中的 G 代表 80 PLUS 金牌認證,X 代表全模組,650 就是額定功率 650W 的意思。CORE 系列面向主流電競玩家,提供7年質保。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取出緩衝保護材料後,電源和模組線材分別裝在兩個無紡布袋中。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電源附送尼龍紮帶和魔術貼軋帶若干,另外還有一個相當於短接電源綠線黑線的啟動檢測工具。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電源標配全黑軟膠扁平線,支持雙 8 pin 輸出,可上中高端顯卡,SATA 供電提供標準與 180° 彎頭兩種設計,對走線還是比較友好的。不過面對 RM3 這種背線空間緊張或者是某些走線特別苛刻的 ITX 機箱而言,定製模組線顯然是更加好的解決方案。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從銘牌可以見,+12V 使用單路輸出,功率為 648W。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模組線接口一側。根據產品的介紹,針腳與高密度銅柱在 PCB 上使用無導線連接技術,可靠性更高。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海韻 CORE GX-650 使用一枚支持智能溫控和自動調控轉速的 12cm 風扇,14cm 的小尺寸機身用在 RM3 上面很合適。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出風口一側。電源接口旁邊帶開關。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CPU 散熱器來自微星 CORE FROZR L,由利民代工的四熱管塔式風冷,標配一枚 12cm 靜音風扇,目前已經絕版。對付 i5-9600KF,我看單風扇就夠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內存的高度剛好到風扇邊緣,即使插滿四條內存也不會衝突。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插上顯卡看看效果,這個角度裝到機箱之後就看不到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機箱提前準備就緒,經過一番清潔之後,成色充新無疑。原先機箱自帶的風扇從未使用過就拆下了,現在重新裝上。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RM3 機箱的電源使用後入式安裝,還得先裝好轉接板。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定製模組線安裝完畢。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將電源輕輕推進去,值得注意的是,RM3 機箱鋁材邊緣處理得並不是十分理想,安裝電源的時候要慢慢裝,不能簡單粗暴一推到底,否則電源掉漆是分分鐘的事情,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前面曾經提到,RM3 機箱的散熱設計並不理想,從機箱底部進入的空氣在這裡會受到電源和線材的阻擋,這個時候短機身電源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電源越短,進風通道就越寬,而全模組電源可以減少用不上的線材,不用堆在一起阻礙散熱。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全部安裝到位,線整理後還是很清爽的。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電源倉上面的燈板需要外接 SATA 接口供電,這回不玩光汙染,這個就免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走線時比較滿意的一個地方,模組線藏在顯卡整流罩與背板的縫隙中,少了外面的走線。如果換成黑色的定製線,隱藏效果還能更好。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Post 幾張定妝照。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最後貼上信仰貼紙,裝機才算完。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文章的前半部分到此結束,後半部分主要是測試與跑分。前面提到,手上這套 HyperX Fury DDR4 3733 32GB(16G×2)套裝支持 XMP,內含兩組設定分別是 DDR4-3600 CL17 和 DDR4-3733 CL19,進入主板 BIOS 就能切換。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3600 MHz 和 3733 MHz 都能順利啟動,最後我選了 3733 MHz,同時打開了主板的 GAME BOOST 模式,這個模式可以簡單理解為傻瓜一鍵超頻,對於手動超頻不熟悉或者追求穩定,只想小超一把的用戶來說是不錯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選擇 GAME BOOST 模式之後風扇會自動以最高轉速運行,噪音非常大,不過只要重新選擇智能風扇轉速控制即可,並不會影響超頻的效能。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魯大師一下。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回過頭來看看 GAME BOOST 模式下的 i5-9600KF,運行在全核 4.5 GHz 到 4.6 GHz 之間,電壓顯示為 1.256V。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國際象棋跑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CINBENCH R15 跑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CINBENCH R20 跑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訊景 RX 5600XT 6GB 戰狼版 GPU-Z 截圖,6GB GDDR6 顯存頻率為 1500 MHz,Boost 頻率 1620 MHz。27 ℃ 室溫,顯卡 2D 模式下核心 52℃,此時顯卡風扇並未工作,顯卡零噪音。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總分 9013,其中顯卡得分 9999 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3DMARK Time Spy 測試,總分 6893,其中顯卡得分 7001 分。值得一提的是,3DMARK 總分會受到 CPU 性能的影響,而顯卡得分則是比較直觀反映單獨顯卡性能的分數,適合用於橫向對比。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Thaiphoon Burner 可以查看內存顆粒型號,適合用來對付穿了馬甲的內存條,這裡看到 HyperX Fury DDR4 3733 32GB(16G×2)套裝的顆粒來自海力士,具體數據和測速可參見下圖。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東芝 RD500 1TB M.2 SSD 測速數據見下圖,1TB 共分兩個分區,此時磁盤總佔用 230GB,佔總格式化容量 931GB 中的 24.7%,測試數據不及官方標稱的空盤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接下來是喜聞樂見的娛樂時間,對於 2000 元級別的顯卡來說,1080P 分辨率已經沒什麼參考意義,所以測試全部建立在 2K 分辨率下,先試了下《CS:GO》最高畫質,200 FPS 以上沒有壓力,畢竟這款遊戲不太吃顯卡,而 2K 分辨率 200 FPS 以上足以餵飽 165Hz 的電競顯示器。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絕地求生》使用經典設置,除抗鋸齒、材質和可視距離選超高以外,其它全選最低,具體見下圖。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遊戲全程基本能夠保持在 100 FPS 左右,個別情況下會掉到 80 多 FPS,但比較偶然,進屋之後能夠提升到 130 FPS 左右,全程流暢。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接著試了下最近大熱的《COD 16)吃雞模式,調出遊戲內置的 FPS 顯示,截圖則使用 AMD 軟件內建的功能,其中分辨率為 2560*1440,彩現解析度選 100,材質和特效均拉至最高,抗鋸齒選 Filmic SMAA T2X,此時 VRAM 佔用已經超過 4GB,看來 2K 分辨率下面,6GB 顯存是剛需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遊戲剛開始,還沒上手,先測過顯卡的效果再說,在上述設置下,遊戲平均幀數在 80-90 FPS 左右,進入室內場景能上 100 FPS 以上,流暢度沒有問題,設置垂直同步可以穩定 60 FPS。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接下來看看《古墓麗影:暗影》能跑什麼效果,依然是 2560*1440 分辨率。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藉助遊戲內建的 Benchmark,選擇預設高畫質平均幀數 70 FPS,最高畫質平均 57 FPS,基本流暢,相對前面三款遊戲,它最吃配置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最後看看溫度的表現,AIDA64 單 FPU,CPU 頻率穩在全核心 4.4 GHz,CPU 風扇轉速 1200 RPM 的情況下核心最高 71℃(室溫 27℃),還算可以接受吧,畢竟此時風扇轉速不高,也就貼近才能聽到聲音。測試中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 SSD 溫度會隨著測試的進行而降低,相信這是因為 CPU 風扇轉速提高之後“波及” SSD 了。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顯卡極限烤機,Furmark 10 分鐘,核心頻率穩在 1589 MHz,最高 77℃(室溫 27℃),默認的風扇轉速設定感覺是偏保守的,1260 RPM 並未有明顯噪音,只有風扇轉速的 36%,到了夏天我會選擇使用軟件拉昇風扇的轉速。對於 RM3 這種散熱條件比不優秀的機箱而言,最後測得的結果也算是符合預期了,這個配置如果換到風道合理的 ATX 機箱裡面,CPU 和顯卡烤機再低幾度應該沒問題。

又帥又能打,一臺兼具顏值與性能的 M-ATX 小鋼炮遊戲主機誕生

好了,本次老機箱新折騰就到此結束,感謝大家閱讀,有什麼想跟作者分享的歡迎留言,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