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期貨是如何運作這個“非典型”扶貧項目的?請看它的 “祕密武器”!

將傳統意義上的期貨保險這一金融工具與扶貧產業結合,這是現代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與旗下大有期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有期貨”)正在做的事情,基於此,大有期貨和它的生豬飼料“保險+期貨”項目正變得炙手可熱。

作為湖南省期貨業協會會長單位,大有期貨正把“保險+期貨”這種模式與傳統的農牧業結合起來,打造成一份“非典型”的扶貧標杆。

這是因為,大有期貨運作實施的首單生豬飼料成本“保險+期貨”項目在大商所養殖類31個價格險項目評估中排名前列,獲得交易所好評。同時,大有期貨還入選上期所2020年天然橡膠“保險+期貨”精準扶貧試點支持名單。

標杆價值還不止於此,2017年以來,大有期貨已經累計運作實施13個“保險+期貨”項目,累積賠付金額近525萬元,惠及合作社及農戶16303戶。

那麼,大有期貨是如何運作這一“非典型”扶貧項目的?它能給農戶帶來怎樣的保障?它又是如何踐行它的產業初心的?

痛點:繞不開的價格波動

風口上的豬,用來形容2019年來的生豬市場再合適不過。

從2019年3月特別是6月以來,我國豬肉價格持續攀升,一度到達40元每斤的高度,個別城市甚至達到了49元。國內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國外則沉浸在與中國的豬肉貿易狂歡中,2019年我國新增16個國家肉產品准入,擴大了21個國家已准入肉產品的品種範圍。一年進口外國肉類600萬噸。日本、美國、歐盟、巴西、俄羅斯等都表示“賺翻了”。

可這場狂歡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暴發而終結。海外疫情愈演愈烈,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即使中國已完全控制住疫情,中國的豬肉供應、畜禽生產等仍開始受到強烈影響。在中國市場嚴重缺豬的當下,這將進一步推高國內豬價。

豬價持續上漲,生豬生意持續走俏,養殖戶大量增加母豬存欄量,這本是一個市場刺激生產的正常反應鏈條,然而今年的養殖戶卻有點望“豬”興嘆。原因只有一個,疫情的暴發正使得豬飼料的價格波動巨大。

相比我國8000多萬噸的肉類總產量(2018年數據),即使進口肉受阻,也改變不了多少我國豬肉供應形勢,可如果豆粕、維生素等飼料原料供應短缺,才真是壓垮養殖戶的一座大山。

據瞭解,我國是一個典型的大豆進口國,大豆進口依存度高達80%。進口大豆的採購成本和到港節奏直接決定國內大豆市場的供應總量和產成品價格。但目前巴西、美國、阿根廷和加拿大等主要油籽出口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對大豆進口和價格上漲影響尚不明晰。

但據農博網數據顯示,國內大豆壓榨量正持續下降,上週全國各地油廠大豆壓榨總量為147萬噸,本週可能降到140萬噸。據業內人士推算,如果到5月之前海外的疫情尚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從6月份開始國內油廠將開始面臨豆源緊缺的困境。

然而,據目前情況來看,疫情在今年夏天前結束的可能性尚不明朗,那麼國內豆源緊缺似乎成了板上釘釘。

禍不單行,受疫情影響,全球的金融市場震盪,帶來期貨市場的連鎖反應,加之豆源緊缺的勢頭直接帶來的是豆粕期貨市場聞風而動,在連續下跌後強勢反彈。豆粕現貨報價跟隨盤面上漲30-80元/噸,局部上漲幅度較大在80-120元/噸。

大有期貨是如何運作這個“非典型”扶貧項目的?請看它的 “秘密武器”!

豆粕漲勢。


豆粕不斷上漲,豬飼料水漲船高,養殖戶望“豬”興嘆,抗風險能力大大減弱。由於生豬養殖鏈條長,風險管控需求較強,在生豬期貨未上市階段,飼料成本受貿易戰影響,波動較大,對於養殖企業及養殖戶而言,飼料成本的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關鍵。

大有期貨是如何運作這個“非典型”扶貧項目的?請看它的 “秘密武器”!

數據來源:卓創資訊檢測及推算,飼料成本壓力呈小幅上漲趨勢。


如果是成集約化大規模的養豬場對抗豬飼料成本價格的波動尚有對策,但如果這一切發生在“單打獨鬥”的養殖戶或者小規模的農村合作社,這意味著什麼?很可能就是一年來的收入大幅縮水,甚至於血本無歸。

大有期貨的生豬飼料成本“期貨+保險“項目正是基於這一風險而存在,通過運作期貨,以保險的形式給予農戶相應保障。而這一邏輯也被大有期貨廣泛運用到其他農牧產品中。


破局:如何用期貨服務生豬產業

作為我國傳統的生豬養殖大省,湖南省每年生豬出欄量約6000萬頭,而上下波動的生豬價格、飼養成本、養殖利潤卻影響了生豬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期貨作為價格風險規避的有利工具,如何利用期貨服務好湖南生豬產業,是大有期貨立足湖南的重要舉措。

2019年8月1日,大有期貨聯合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的湖南省首例生豬飼料成本保險項目完成出單。該項目獲得2019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分散試點備案資格,為湖南省新化縣4萬頭生豬提供飼料保險,保障飼料數量12000噸(其中玉米數量7680噸,豆粕數量2880噸),提供風險保障金額約為2332萬元。

據公開報道,該試點項目覆蓋的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為國家級貧困縣,生豬養殖業作為新化縣支柱產業之一。項目的實施為養殖戶規避養殖成本上漲風險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極大的提高了養殖企業的風險抵禦能力。

大有期貨是如何運作這個“非典型”扶貧項目的?請看它的 “秘密武器”!

新化縣生豬飼料期貨價格賠付現場。

除了生豬飼料成本的“期貨+保險”產品,大有期貨還盯準了整個的生豬產業鏈。

“之前公司計劃與保險公司共同設計生豬產業鏈綜合避險產品,2019年12月還在湖南證監局的帶領下,與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湖南省期貨業協會一行去拜訪了大連商品交易所,爭取相關政策支持。現在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而影響了計劃的推進與實施。”大有期貨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文輝透露。

下一階段,大有期貨準備繼續精耕細作生豬產業,將擇機舉辦全國性的生豬產業風險管理論壇,並在玉米豆粕貿易、短期資金融通、價格收入保障、養殖利潤鎖定等方面研究和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助力解決湖南生豬產業現存的部分痛點。

“我們也在在積極申請擴大湖南生豬飼料成本項目覆蓋範圍,讓更多的農戶感受期貨力量。”韓文輝說。

標杆:深耕扶貧,不忘初心

而此前,在其他農牧產品扶貧領域,大有期貨也交出過不錯的成績單。

2018年大有期貨曾聯合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在湖南省郴州市開展了一個雞蛋價格保險試點項目。該項目參保主體為郴州某養殖合作社,參保規模約160萬羽蛋雞生產的雞蛋6000噸,保費合計75萬元(其中養殖合作社自籌36萬元,佔比48%)。項目採取逐月賠付的形式,一共分四期運行,每期一個月。項目最終向養殖合作社賠付總額94.30萬元,賠付比例高達261.94%,有效彌補了養殖合作社及其農戶因雞蛋價格下跌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為此,該項目還被大連商品交易所列為2018年“農民收入保障計劃”。

而正常情況下一家農戶養雞收益16萬,而此次參保的農村合作市共計有15家農戶,這意味著雖然受制於大行情的下跌,但保住了這些農戶的40%收益,穩定了養殖的連續性、穩定性。

在扶貧領域,大有期貨錨定國家脫貧攻堅的戰略目標,順應交易所的政策,積極與保險公司、地方政府聯合,充分利用場外期權、“保險+期貨”等專業項目開展了一系列的金融扶貧工作,重點向貧困地區延伸。

芷江鴨產業是芷江縣精準扶貧的重點工程,為促進芷江鴨產業發展,幫助養殖戶規避養殖成本波動,鎖定養殖收益。在芷江縣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大有期貨為芷江鴨業企業、養殖戶設計了專業定製的“保險+期貨”保險方案,並多渠道協助融資、設立扶貧專項資金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促進雙方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以來,大有期貨已經累計運作實施12個“保險+期貨”項目,覆蓋湖南、雲南、山東、內蒙古、新疆五個省(自治區)的11個縣市,涵蓋棉花、雞蛋、白糖、橡膠等與農戶密切相關的農產品,惠及合作社及農戶16303戶。截至2019年,大有期貨"保險+期貨"項目累計為參保客戶提供大約5億元商品價值的價格保險。

“未來,大有期貨將不忘初心,持續深入推進期貨扶貧,以服務‘三農’為主線,以價格保險為抓手,發揮期貨力量,展現國企擔當,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貢獻。”韓文輝說。

(記者 | 廖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