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千個俘虜被十個士兵押著,俘虜最終可能都會被殺死,這時俘虜會怎麼辦?

天天他爸5


大家好,我是啊康有信,非常榮幸受邀回答這個問題,針對俘虜與士兵之間的問題,我認為這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

第一個,作為俘虜,如果是平民老百姓,他們的內心恐懼,面對壓迫,選擇的是忍辱負重,認為屈從是會得到更好的待遇,認為妥協是會得到士兵口中所謂的承諾,這就如同歷史上被殖民地的人們,然而結局總是殖民者更加殘酷,更加過分的要求,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到這種人內心的奴性,不敢反抗,天真的以為服從妥協可以換來之後的安穩,最後留給他們的結局只有死。

第二個是,那種具備反抗精神的人,這個最顯著的人是,國外美國大片中,那些主角關環下的被壓迫者,比如監獄裡的犯人,內心向善,試圖妥協卻換來變本加厲,決心反擊的人,大家一定看過這樣的場景,那就是面對殘忍的殺戮者,美國黑人會有勇氣反擊,敢於為自己的權益去拼,即使明知道最先撲上槍口的人會死,但是他們義無反顧,敢於為了自由和正義去拼命。

最後我想說的是,擁有這種反抗精神的人,可能明知要死,但是是為了理想為了崇高事業。就如同我們國人在面對侵華戰爭時候的不屈不撓,決心趕走敵人的決心,雖然知道對方槍炮無眼,但是為了身後的百姓,為了其他的同志們,他們選擇義無反顧,他們才是英雄。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見解,如果大家有什麼看法和建議,歡迎評論,一起交流,謝謝大家。





啊康有信


這個問題顯然不夠成立,10個人和1000個俘虜,縱然是佩槍也寡不敵眾,但若是1000個人不反抗,或者是關在牢籠裡面,哪1000個人肯定打不過帶槍的10人。

射殺一千個人的難度可不小,死了的人會躺在前面擋住彈道影響射擊,未死的人會四處逃竄躲藏,而且槍械也一定要先進,不然換彈換槍也需要時間。若是1000個人一字排開不動,10個人手持重機槍射殺,幾分鐘就能解決。

這一千個人想要活下來,怎麼辦?要麼反抗要麼逃跑。這就涉及到場地問題,若是場地平坦開闊,哪1000俘虜就成了活靶子,當然逃跑活下來的概率最大,最少能活900+,人在極限逃跑的速度下,爆發出的潛能可不低,基本十幾秒便能逃出百米開外,雖然還在射程之內,但是不是神槍手也很難打中。如果要是反抗的話,帶槍10人將會再一分鐘被撕碎,1000個人一擁而上,用槍也瞄不過來。當然反抗的話犧牲會很大,而且需要勇氣,人在瀕臨死亡時候,會潛意識的反抗,當然是和死亡反抗並非和哪10反抗,如果沒人指揮沒人衝最前面,反抗也必將組織不起來。反抗需要勇氣,需要有勇士衝在最前,如此才能帶動全場,需要有人甘願犧牲自己才行。

10要殺1000人,無論如何都是要有犧牲,但活下來的居多。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了日軍屠殺我國同胞。1894年旅順大屠殺,整整兩萬人被日軍殺害,全城僅剩36人倖存下來;1937年南京大屠殺更是慘絕人寰,殺害我國同胞30萬以上。還有日本人制造的濟南慘案,潘家峪慘案,平頂山慘案,重慶空襲慘案等,據統計日軍在華有173件屠殺事件。

和平來之不易,望我輩自強不息,勿忘先烈,勿忘國恥。


中國歷史賞析


十個人押送著1000俘虜兵,而俘虜兵事前就知道自己可能會被殺死,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是很難存在的,作為失敗方的俘虜不傻,但作為勝利的一方,他們的腦袋更不愚蠢,他們心裡會比誰都明白十個人根本壓不住1000個想反抗的人,要想讓所有的俘虜兵停止反抗,最好的手段就是欺騙!

所以在古往今來,歷次針對俘虜的屠殺行動中,俘虜人員在事前根本不知情,多數直到最後時刻才意識到危險,但已然來不及了!

例如在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起義時期著名的安慶保衛戰當中,在期間發生的一場叫赤崗嶺的戰役中,有3000多名太平天國官兵遭到俘虜,在養活不起俘虜兵並認為他們是心腹大患的情況下,統帥曾國荃下達了屠殺的命令,當然無論是他還是他的部下,不會愚蠢到在之前就明目張膽地告訴這數千名俘虜兵他們將要被屠殺,而是採用欺騙的手段告訴他們即將要被釋放,每個人可以領路費和口糧,然後3000多名俘虜以每20個人為小組分別前往別的地方領取東西,由於本來已經被俘虜喪失了抵抗意識加上對方的麻痺,3000多太平軍俘虜完全失去戒備,乖乖聽話的以每20個人為單位跟著清軍去領取東西,等他們到達另一個地點的時候,他們才發現他們到達的地方實際上是一個磨刀霍霍的刑場,但這個時候想反抗和呼救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剩下幾千個俘虜兵根本沒跟他們在一起,更不知道他們看到了什麼,20個俘虜兵輕鬆被殺,接著第二組又走了過來。。。3000個俘虜就用這樣的手段全部屠殺!



但也許有人會問,不管他們到底知不知道真相,他們畢竟是軍人,難道非要甘願被俘伸著脖子等著敵人來處理自己嗎?這個問題也很尷尬,沒辦法,誰讓他們是戰場上的失敗者呢?

在戰場上被俘,無外乎幾種:戰場搏鬥中被對方強硬俘虜;受傷之下無力反抗;彈盡糧絕在失去希望的情況下主動投降。他們雖然都遇到了不同的情況,但共同點都是統一的,那就是在被俘之前他們已經無力反抗對手,在本來就已經成為待宰羔羊的情況下,被俘之後的他們怎麼可能又會突然小宇宙大爆棚,直接展開反抗呢?



作為戰場上失敗的一方,無論計謀還是戰鬥力,他們都已經失去了反抗的可能,在戰場上他們也許還有拼死一搏的能力,但作為俘虜的他們,武器丟失了甚至吃喝都要仰仗對手,連每天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都不能自給自足,他們又憑什麼去反抗?


遼寧資深球迷


朝史暮想曾經也想過這個問題,後來才慢慢知曉了一些原因,分享如下:


第一,戰敗被俘的士兵,絕大多數已經喪失了抵抗的意志

戰場上,自己部隊正兒八經地和對方幹,最後輸了。這種打擊對於很多士兵心理來說是很大的,會動搖很多士兵之前對上級,對軍隊首腦,乃至國家的信念。這個時候,被俘士兵很多都已經沒有什麼抵抗的意志了,再者只要是正常的士兵真要是鐵了心的要幹,當初就不會被俘。


第二,從眾心理和僥倖心理

一個人被俘,會惶惶不安;一群人被俘,反而會變得心安,如果要是一支成建制的部隊投降被俘,很多人骨子裡甚至不一定覺得自己是戰俘。

對於被俘後的處置,很多士兵也會覺得自己有這麼多人,對方不至於會喪心病狂殺光所有戰俘。這種僥倖心理,在被俘士兵中普遍存在。


第三,勝利者的釋放的“迷霧”

在完全有能力控制戰敗戰俘之前,看押戰俘的勝利一方往往並不會做出什麼極端的行為。有些甚至會提供食物,醫護,宣揚自己有待俘虜的政策,進行心理安撫,釋放迷霧,進一步瓦解戰俘的鬥志。


第四,首先反抗者必死無疑

即使戰俘要暴動,反抗,但是先出頭的人肯定會第一時間吸引看押方的所有火力。誰出頭誰先死,即使戰友能跑出去,但是帶頭的人肯定沒好下場。這就使得很多人不願意第一個出頭。


第五,勝利者的高壓政策

有時候為了維持戰俘秩序,看押方會採取比較嚴厲的手段,意在威懾戰俘。如果有個別戰俘稍有不從,輕者會被大罵,重者直接滅口。這種高壓手段,使得很多戰俘不敢有反抗企圖。


第六,軍隊首腦骨幹和普通士兵分開看押

這樣就等於斬斷了戰俘的大腦,很多普通戰俘之間互不統屬,互不認識,就很難會有統一協調的舉動,便於看押方管理。


朝史暮想,歡迎補充討論,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朝史暮想


一句話回答:這種事情基本不會發生,一旦發生,俘虜肯定會跑的呀。

首先題目中說的是古代,這就有一個明顯的劃分,我們可以說題中的情況發生在沒有“自動武器”的時候。這個問題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說著一千個俘虜直接暴動,殺了看押的士兵,直接跑了,如果真的是題目所描述的情形,是完全可以成功的,但在現實中,不可能出現十個人看押一千俘虜,而且還是要去屠殺這些俘虜。

殺俘虜這件事在古代本身就很少見,人口本來就少,戰場上俘虜的這些壯勞力怎麼捨得殺呢?所以殺俘並不常見,更不會讓這些俘虜預知到自己的命運,即使真的要搞屠殺,也會在之前掩飾好自己的目的,防止俘虜暴動。(要是極端情況,不會有俘虜,不會有看押這個環節。)

其次,一千俘虜十個人看守是不現實的,關進牢房之前,會有大量的看守進行看押,即使這些俘虜已經被綁在一起或者做了其他限制活動的措施。即使關進牢房,一千人的監獄也一定不止十個獄警。


只要不是明知必死的局面,大多數俘虜一般不會總想著逃跑,既然已經投降了,怕死的心理防線已經崩塌了。有一線活著的希望在,一般不會選擇冒險逃跑。


槓精讀史


這個還真不是難題,當年日本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就是用著遠遠少於俘虜的士兵,屠殺了數倍於日軍的俘虜。這裡日軍到了希特勒的一個理念,給人一個虛無縹緲的希望。當時的日軍以放這些俘虜回家為藉口,欺騙他們聚集在一起,然後將隱藏的武器對手無寸鐵的俘虜進行屠殺。日軍確實慘無人道,血債累累。我們沒有代替先烈們原諒他們的資格。

對待入侵者,必須戰鬥到底,不要奢望,在投降以後有什麼好的結果。在對待外來入侵是隻有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才可能活著。將自己的命運交給敵人的仁慈,這是最大的失敗。


小賴皮大俠


這不稀奇!絕對!十幾億人對著慈禧太后用的簾子,高呼偉大!乃偉人也!


長劍相思6


強答一波。

如果1000人都知道最終要被殺死,且對面兵力只有10人,那肯定都會反抗。因為不反抗就是死。

那為什麼會出現歷史上,幾十人就能屠殺幾萬人的事情呢?(例南京和二戰德國)

首先少量士兵屠殺大量的俘虜需要欺騙,欺騙猶太人進浴室洗浴,在毒氣室門口有櫃子等設施,甚至有樂隊,讓人相信真的是去洗浴消毒。南京則是騙俘虜去修工事,且在晚上。實際是在河邊,背後是水,其他三邊有交錯的機關槍火力,先掃射然後刺刀補刀。

再者需要弱化俘虜反抗能力,第一給他們生的希望,弱化他們的反抗意志(這點和題目不一樣);第二俘虜長期營養不良,俘虜想反抗也是有心無力。

三是要有絕對的武力,能控制住局面。

題主這10人一定不能控制住知道自己不反抗必死的1000名俘虜。


風兒也捲了


十個持槍士兵押一千名俘虜,俘虜的結局最終還是一個死,俘虜們應該怎麼辦?這根本不是個什麼千古難題,而是一道條件模稜兩可的糊塗題。這個條件就是,這一千名俘虜知不知道他們只有死路一條。如果知道投降也是個死,他們就不會繳槍,而會做困獸猶鬥或負隅頑抗,打死對方一個夠本,打死兩個就賺一個。所以,十個士兵能押住一千名俘虜,前提必須是俘虜們認為自己生存有保障,不會丟命。否則,這一千名俘虜必然暴動,反過來這十名士兵倒會必死無疑了。兩千多年前的陳勝吳廣的起義,在這裡不妨可做個參考答案。陳勝吳廣近千人被數名秦朝軍官押送去守邊關,因為大雨誤了行程,結局就只是個死了。在這種情況下,陳吳率眾殺了押送他們的軍官,揭竿而起了。我想,大凡陳勝吳廣們有條生路,他們都不會無端生事去殺人造反的,而會乖乖地跟著秦朝軍官們去戍邊的。所以,一千名俘虜能乖乖聽從十名武裝士兵的押送,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繳槍不殺的了,生命是安全的。如果知道了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他們肯定會拼死一搏,殺了十個士兵,各自逃命去了。


一線天


說的是抗戰時期的中國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