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筆下的“閏土”原來是有現實原型的,他後代如今怎樣了呢?

說到“潤土”,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他是我們小學語文課本中魯迅作品筆下的人物,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們都是從書中認識他的,這個脖頸上戴著項圈的淳樸少年,身上充滿著積極向上的精神,曾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孩子。只可惜,那麼好一個孩子卻在封建社會的影響之下,最終變成了一個“木頭人”,實在是讓人感到惋惜。


魯迅筆下的“閏土”原來是有現實原型的,他後代如今怎樣了呢?

“閏土”這個角色出現在魯迅先生的《故鄉》這篇短篇小說之中,這篇小說是寫於1921年,是取材於魯迅先生在回故鄉處理搬遷之事時的所見與所聞。所以說,“閏土”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形象,他也是有著人物原型的,那麼“閏土”的人物原型又是誰?現如今他的後代又在做什麼呢?


我們先來說一下“閏土”,“閏土”的人物原型是一個名字叫做章運水的人,在魯迅老家的家鄉話中,“潤”和“運”是同音,而“水”“土”都是五行之一,所以就有了這個名字。章運水本人出生於一個農村的普通家庭,魯迅先生家境良好,還有水田,所以他的父親就來魯迅家幫忙做長工。


魯迅筆下的“閏土”原來是有現實原型的,他後代如今怎樣了呢?

在1893年,魯迅先生的曾祖母離世,因為忙不過來,所以就把他也帶過來一起幫忙了,而章運水的年紀要比魯迅還要年長兩歲,所以當時魯迅也是管他叫做“運水哥”的,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好。後來他的父親離世,他只能將養家的重擔挑起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農活,但就算是這樣,因為他家並不富裕只有六畝薄田,養家仍舊非常困難。


在1934年之時正好又趕上大旱,章運水家中不僅顆粒無收,而且還揹負著債務,最終他只能將地變賣,靠打工來為生。長時間下來積勞成疾,身體是最先扛不住的,在他50多歲時,身上長滿了惡瘡,可是又沒有錢醫治,最終在57歲那年他離開了人世。那年是1936年,魯迅先生也是在同年離開,兩個人還是很有緣分的。


魯迅筆下的“閏土”原來是有現實原型的,他後代如今怎樣了呢?

他生前生了三個兒子,他的大兒子章啟生就是小說中的水生,早早就因病離世,留下3歲的兒子章貴(“閏土”的孫子)和寡妻。為了生存,章啟生的妻子只要進城打工,而章貴也只能去做童工,日子過得無比艱難,唯一的小妹也因生病無錢醫治而早早離開。


新中國成立時,章貴已經16歲了,從小就做童工的他,根本就沒有機會也沒有錢去學習,但是他並不甘心現狀,相反有一個非常上進的心,所以他白天時就出去勞動,而晚上則進入速成班去學習。在1954年時,他得到了去魯迅紀念館工作的機會,學習就更加刻苦了。


魯迅筆下的“閏土”原來是有現實原型的,他後代如今怎樣了呢?

也是因此,他從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最終變成了魯迅研究專家,多次在報紙上發表與魯迅先生相關的文章,而且在1982年時還正式成為了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還有一點說來也是非常有趣,章貴是“閏土”的孫子,而周海嬰是魯迅的兒子,他們在魯迅紀念館中初次見面就一見如故,真的很像歷史的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