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山露營

週末,群裡又發了重裝徒步通知:週六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頂山露營。正好我有空,家裡買了一年的軍用帳篷,還沒用過一次呢。坐車從石阡出發直達佛頂山半山吃過農家飯,中午12點出發,一行12人走走停停,因為要在山上露營,早早上去也沒啥意思,山頂沒有很開闊的地方,到處被密密麻麻的灌木叢佔領著。大家在半山的從木林睡了個午覺,才起身去山頂。上山山道陡峭崎嶇,累且危險,上次我們就有一個隊員在這裡摔斷了腿,因此得很小心拉扯著道旁的植被前行。

“行路難,難於上青天”,李白的詩句形容佛頂山山道一點不為過,修一條步道就那麼難?

佛頂山露營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沒有老和尚,廟外卻是露營的最佳場地,.整個山頂,也只有這一片可以搭帳篷。和我一起的還有殘聯的肖惟兄弟,他比我更有經驗,動手能力也比我強,我買的是一個自動帳篷,撐開即用,甚是方便。

下午5點鐘,我們就開飯了,晚飯是從農家包來的剩飯,混了點酸缸豆,也許有點餓了,加上徒步走空了腸胃,平素並不中意的東西,反覺很好吃,“邁開腿,管住嘴”是如今流行的生存真理,其實真的邁開了腿,嘴巴未必管得住,管不住也沒關係啦。


佛頂山露營


山頂竟然有一隻大公雞,周圍也沒農戶,山腰隔這裡很遠,哪來的雞呢?哦,是不是前不久菩薩生日那天朝山信徒放在這裡的呢?這貨見到我們很高興,蹦蹦跳跳過來,在我們身旁踱來踱去,似乎在哼著“一個雞的日子好孤單”的雞之歌。它的主人好過分啊,把它丟在這荒郊野嶺也不管它是否被狐狸叼走。從6月29日朝菩薩到現在,也有近一個月了,雞依然安然無恙,是不是證明山上根本沒有其他野生動物了呢?一個貴陽徒友說了句話讓我們目瞪口呆:“佛頂山根本就沒有宣傳中那麼豐富的野生動物,最多有幾隻兔子”。是的,一座被稱為梵淨山姊妹山的黔東名山,曾經有數不清的飛禽走獸,如今只剩下幾隻野兔,如何不讓我們本地人不寒而慄,所以,如何讓佛頂山生態恢復依然是石阡人的歷史重任。

佛頂山露營


夜來臨,大家卻依然興奮著,打開白酒和家裡帶來的臘肉,盡情地享受起來。有一對夫妻,開始時男人沒妻子同意他喝酒,有點畏手畏腳,但終於在大家攛掇下,夫妻都開始喝起來,臨界了還跳起了舞,“在石阡海拔最高的地方做次愛呀,這可是創造了石阡最高地方做愛記錄,沒準還能懷上二胎呢”。這對教師夫妻也很大方,說一定要體驗一下,說得我們沒帶老婆的都後悔起來。

半夜竟然飄起了小雨,我忙著把帳篷外的鞋子拿進來,風很大,帳外很冷,帳篷內卻很溫暖,看來保溫作用不錯。破廟上掛著的隊旗在風的鼓動下呼呼的飄著,帳篷裡看出去就如同一個人影在動。天氣預報不是說沒雨嗎?我突然想到我的帳篷離破廟很近,假如雨大把廟沖垮就危險了,所以一直沒敢睡死,好在雨沒下大,不一會天空就有了魚肚白,帳篷外歡呼起來,因為早上的天氣很適合觀日出,我們魚躍而起,打開帳篷,站在黛色的晨光裡,眼睛盯著東邊那座山後,看著雲彩慢慢從黛色轉黃,最後變紅,太陽羞羞答答的露出了臉,大家雀躍著,舉起了相機和手機,每個人都來一張日出照。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雖然我們年紀都已不年輕,但體內始終跳動著青春的節拍。每次看日出,總會想起小學課本巴金先生的那篇文章:“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很靜......”,多麼好的文章啊,至今讀來充滿溫馨,好像我永遠是那個十幾歲的小男孩。

佛頂山露營


我們用自帶的天然氣煮了早餐,昨天一直強調節約用水,今早卻發現水剩了許多,除了燒開水,還可以把臉洗乾淨。我們的行程安排之一是對山頂的垃圾進行一次清理,連我們帶來的垃圾都一起帶下山去,下到山的另一邊,施秉縣的馬溪鄉,然後坐車回去。從山頂到馬溪有8公里的距離,但山路依然難行。施秉對佛頂山的保護並不重視,到處是光禿禿的山樑,僅有些野草,但滿山碎石,把腳板磨得很痛......


佛頂山露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