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顶山露营

周末,群里又发了重装徒步通知:周六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露营。正好我有空,家里买了一年的军用帐篷,还没用过一次呢。坐车从石阡出发直达佛顶山半山吃过农家饭,中午12点出发,一行12人走走停停,因为要在山上露营,早早上去也没啥意思,山顶没有很开阔的地方,到处被密密麻麻的灌木丛占领着。大家在半山的从木林睡了个午觉,才起身去山顶。上山山道陡峭崎岖,累且危险,上次我们就有一个队员在这里摔断了腿,因此得很小心拉扯着道旁的植被前行。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诗句形容佛顶山山道一点不为过,修一条步道就那么难?

佛顶山露营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没有老和尚,庙外却是露营的最佳场地,.整个山顶,也只有这一片可以搭帐篷。和我一起的还有残联的肖惟兄弟,他比我更有经验,动手能力也比我强,我买的是一个自动帐篷,撑开即用,甚是方便。

下午5点钟,我们就开饭了,晚饭是从农家包来的剩饭,混了点酸缸豆,也许有点饿了,加上徒步走空了肠胃,平素并不中意的东西,反觉很好吃,“迈开腿,管住嘴”是如今流行的生存真理,其实真的迈开了腿,嘴巴未必管得住,管不住也没关系啦。


佛顶山露营


山顶竟然有一只大公鸡,周围也没农户,山腰隔这里很远,哪来的鸡呢?哦,是不是前不久菩萨生日那天朝山信徒放在这里的呢?这货见到我们很高兴,蹦蹦跳跳过来,在我们身旁踱来踱去,似乎在哼着“一个鸡的日子好孤单”的鸡之歌。它的主人好过分啊,把它丢在这荒郊野岭也不管它是否被狐狸叼走。从6月29日朝菩萨到现在,也有近一个月了,鸡依然安然无恙,是不是证明山上根本没有其他野生动物了呢?一个贵阳徒友说了句话让我们目瞪口呆:“佛顶山根本就没有宣传中那么丰富的野生动物,最多有几只兔子”。是的,一座被称为梵净山姊妹山的黔东名山,曾经有数不清的飞禽走兽,如今只剩下几只野兔,如何不让我们本地人不寒而栗,所以,如何让佛顶山生态恢复依然是石阡人的历史重任。

佛顶山露营


夜来临,大家却依然兴奋着,打开白酒和家里带来的腊肉,尽情地享受起来。有一对夫妻,开始时男人没妻子同意他喝酒,有点畏手畏脚,但终于在大家撺掇下,夫妻都开始喝起来,临界了还跳起了舞,“在石阡海拔最高的地方做次爱呀,这可是创造了石阡最高地方做爱记录,没准还能怀上二胎呢”。这对教师夫妻也很大方,说一定要体验一下,说得我们没带老婆的都后悔起来。

半夜竟然飘起了小雨,我忙着把帐篷外的鞋子拿进来,风很大,帐外很冷,帐篷内却很温暖,看来保温作用不错。破庙上挂着的队旗在风的鼓动下呼呼的飘着,帐篷里看出去就如同一个人影在动。天气预报不是说没雨吗?我突然想到我的帐篷离破庙很近,假如雨大把庙冲垮就危险了,所以一直没敢睡死,好在雨没下大,不一会天空就有了鱼肚白,帐篷外欢呼起来,因为早上的天气很适合观日出,我们鱼跃而起,打开帐篷,站在黛色的晨光里,眼睛盯着东边那座山后,看着云彩慢慢从黛色转黄,最后变红,太阳羞羞答答的露出了脸,大家雀跃着,举起了相机和手机,每个人都来一张日出照。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虽然我们年纪都已不年轻,但体内始终跳动着青春的节拍。每次看日出,总会想起小学课本巴金先生的那篇文章:“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多么好的文章啊,至今读来充满温馨,好像我永远是那个十几岁的小男孩。

佛顶山露营


我们用自带的天然气煮了早餐,昨天一直强调节约用水,今早却发现水剩了许多,除了烧开水,还可以把脸洗干净。我们的行程安排之一是对山顶的垃圾进行一次清理,连我们带来的垃圾都一起带下山去,下到山的另一边,施秉县的马溪乡,然后坐车回去。从山顶到马溪有8公里的距离,但山路依然难行。施秉对佛顶山的保护并不重视,到处是光秃秃的山梁,仅有些野草,但满山碎石,把脚板磨得很痛......


佛顶山露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