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那年,父母終於離婚!為何我會“拍手叫好”?

小時候,經常見父母吵架,我以為這就是夫妻相處之道。到了適婚年齡,我才知道,見慣了父母刀光劍影的我,原來是恐婚一族。

1

記憶中的家,是一個小石塊壘成的小房子。很小,很小,沒有廁所,也沒有廚房,只有一間臥室。

小到只能擺下兩張單人床,一張是我和姐姐的,另外一張是父母的。

但記憶中,那時候的家最溫馨,一家四口。每當父親廠裡發了什麼好吃的,他總是全部帶回來給我們吃。

只要有一口吃的,我就覺得日子很滿足,根本不知道貧窮是什麼,也許是我一天沒心沒肺的只知道鬥蛐蛐兒。

長大之後,我才明白,那時候的家是真窮,比家徒四壁更光滑,老鼠進屋也叼不走一塊骨頭。

不知何時起,家裡總是充滿了爭吵,現在回想,應該是姐姐上小學一年級,母親為了籌集學費開始的。

第二年,我也該上小學了,家裡更是紛爭不斷。

後來,母親離開了,獨自一人到大城市打拼,給我和姐姐掙學費。

30歲那年,父母終於離婚!為何我會“拍手叫好”?

2

就這樣,母親和父親過起了分居生活。

母親不在家,父親開工下井,一下去就是十幾個小時。

七、八歲的我和姐姐,正是處於上房揭瓦、貓狗都嫌棄的年紀。一旦無人管束,我們就像脫韁的野馬,上山、下河,無所不能,不到月亮掛上柳梢頭,絕不回家。

瘋狂的代價,就是成績的不斷下滑。每學期期末,母親放假回家時,我和姐姐就難免要捱上一頓板子。

然後,母親就開始埋怨父親工資低,不能養活一大家子人,哭訴她在外掙錢,如何辛苦、受排擠。

父親文化程度低,只念了小學,嘴又笨,每次都說不過母親。但他又急於表達,結果就是兩人開始互相指責,甚至大打出手。

一開始,我和姐姐會嚇得瑟瑟發抖,躲在廁所抱頭痛哭。可見慣了每次都是這樣的程序,多來幾次,我和姐姐也“精”了,反正最後母親必定將怒火燃燒到父親身上,以他倆的吵架而結束。

30歲那年,父母終於離婚!為何我會“拍手叫好”?

3

五年級時,在母親再一次和父親發生了激烈的抓扯,雙雙負傷後,我第一次聽到了“離婚”二字。

母親執意把我和姐姐帶到了幾百公里外,鄉下的姥姥家唸書。父親雖然不同意,但也阻止不了去意已決的母親。

從那時起,我家就開始了四分五裂的生活。母親在城裡打工,父親在幾百公里外工廠上班,而我和姐姐則在離母親60公里外的姥姥家唸書。

在姥姥家的日子,我變得沉默起來,臉上不再有肆意的笑容。

只有當每學期期末放假,回廠裡和父親居住時,我才會徹底放鬆,終於不再有寄人籬下的感覺。

中學後,父親工廠的效益愈發窘迫,經常是連工資也發不出,生活的重擔幾乎全壓在了母親身上。

看著他們為了我和姐姐的學費、生活費爭吵的面紅耳赤、大打出手,特別是當我知道,因為我的超生,家裡不僅被罰了一筆鉅款,父親的工資還被降了一大截兒的時候。

我突然覺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一個錯誤,如果沒有我,母親就不會外出打工?他倆就不會因為沒錢而吵架?家裡的生活也會好很多?

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我更不能選擇自己是否被出生,但我恨自己的出生。

30歲那年,父母終於離婚!為何我會“拍手叫好”?

4

我變得更加的沉默、乖張,成天穿梭在遊戲廳、網吧間。當母親發現我的不對勁時,我已沉迷於網絡遊戲多時,幾乎不能自拔。

母親的臉上、眼裡,是我多年來從未見過的急切,面對母親的聲淚俱下,我沒有難過、反省,甚至還感到一絲報復的快感,我殘忍的和母親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

我隱藏在學校周邊大街小巷的各個網吧裡,母親則深更半夜挨個網吧尋我。

高考時,我終究逃課太多、成績太差,意料之中沒有考上大學,只得去唸了職高技校。

沒想到歪打正著,所學專業竟成為了近幾年的香餑餑。8年的時間,我的工資、職位水漲船高,而我也從一個國企小工,成功晉升為一個外企高薪的技術工人。

對於父母,我是極其大方,他們要買什麼,我從不手軟。

一時間,我風光無限,從以前親戚們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搖身變為大有出息的有為青年。我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膨脹,認為前些年那些因為沒錢沒有辦到的事情,現在都可以得到解決,譬如說父母的感情。

30歲那年,父母終於離婚!為何我會“拍手叫好”?

5

但沒想到,他們的關係更糟糕,總是在不停的提離婚,還正式分居。

於是,我左手贍養父親,負擔他的房租、物管、水電氣等費用;右手贍養母親,負擔她的日常開銷。

父親搬走後,母親更為專制。不准我睡覺關臥室門,一旦關門,她會大半夜的使勁兒敲門、掰門把手,上演一部午夜驚魂記;嘴上說讓我多和女孩子接觸,但只要她回家見不著我,就奪命連環call,讓我趕緊回家,不然就反鎖大門;因為我給父親付了房租,母親認為她在養育我時,出了大力氣,她應該比父親得到更多,於是就各種方式找我要錢,今天出生活費、明天換家電、後天想和老姐妹去旅行……

我不堪精神、經濟的重負,逃跑了!逃離了那個從小心心念的家,逃離了母親,一個人在外租房子住。於是,我又成為了母親、親戚口中的“不孝子”!

我再次和小時候一樣,淪落到有家不能回。

從小渴望家庭溫暖的我,其實特別嚮往婚姻。但來來往往,年過30的我,處了十幾個女朋友,最長的一年,幾乎走入婚姻,最短的半個月。我的每段感情均是無疾而終,朋友們都非常詫異,而我總是說彼此性格不合。

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是懼怕婚姻,一旦某個女孩子提出見父母、做出結婚的規劃,我就本能的想逃離。我害怕她窺視到我不健全、不健康的原生家庭,那是我心底不為人知的黑暗;害怕見到她開明、理事的父母,那是我心底的渴望,折射出我的自卑;害怕她在結婚後變成和母親一樣專制的人,而自己變成和父親一樣軟弱的人;害怕結婚後自己不能撐起一個家,讓子女跟著受自己受苦,重複自己的老路……

30歲那年,父母終於離婚!為何我會“拍手叫好”?

6

我知道,我的心理出了問題。

當我剛過完30歲的生日,母親、父親再一次提出離婚後,我毫不猶豫的同意了。為這場持續多年的家庭鬧劇,畫下一個句號,也放自己一條生路。

當父母拿到離婚證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父母的感情,不是做子女的能左右的。別人家的父母,可以為了子女相濡以沫過一輩子;自己的父母,為了子女打鬧一輩子,也許早就該分開了。

家曾經是我的渴望,現在是我想逃離的地方,一如當年的父母。

30歲那年,父母終於離婚!為何我會“拍手叫好”?

偶然間讀到武志紅先生的《為何家會傷人》,看到那個網絡成癮的小芸,我才明白自己就是書中那個——心中“安全島”崩塌的小芸。我們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安全島”就已經四分五裂了。

年少時,不諳世事的我們,不被父母、親戚、學校,所接受,試圖在網絡中尋找到那片“安全島”。而成年的我,一直都在試圖尋找、修補心中的“安全島”。

我曾經試圖站在家庭的中心,挑起父母的關心,期望改變他們,圓滿自己從小的家庭夢。但不管是年幼的我,還是成年的我,面對父母,我都是那個無能為力的人。

而這份執著,隨著我年齡的增長,逐漸轉變為自卑,已經嚴重的影響到我的戀愛觀。我試圖在戀愛中,尋找那份“安全島”,以求自己的安全感。我渴望得到幸福,可當幸福觸手可及時,我又害怕失去,趕緊將自己縮進自以為安全的烏龜殼,數不知幸福已經悄悄溜走。

而成年後的我,也像書中的“嶽東”那樣,一直都在尋找那個“理想媽媽”般的戀人。當我遇到那個差一點就和我步入婚姻的女孩,她也像“阿靜”對我無限的包容。我卻將曾經對家庭、對母親的不滿,對未來生活的迷茫,一股腦兒的全發洩在她的身上。所以,我把她弄丟了。

失去之後,我才明白,我在不停重複父母的悲劇。我總是在用衡量父母的標尺,去衡量女朋友是否適合我?在我看來父母在婚姻中犯的錯誤,而我想在女朋友身上得以修正。

我看到了父母婚姻中存在的問題,而不願意去承認,我也正犯著同樣的錯誤。

改變父母很困難,改變自己相對較容易。當父母原生家庭已經丟失時,何不坦然面對,放所有人 一條生路。

“安全島”就在那裡,自己不使勁遊動,永遠也靠不了岸!

相愛時,請深愛,才不枉我們中紅塵中相愛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