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田一種害蟲,看似像“蒼蠅”,不受種植戶重視,對產量影響大

種植小麥進入春季以後,田間的病蟲害逐漸多了起來,一方面是由於溫度回升,降雨增多,給了病蟲害發生的環境,另外一方面,播種前使用的拌種劑,持效時間以及作用越來越小,因此,年後小麥進行“一噴三防”是往年必不可少的管理工作,提起小麥蟲害,不少農戶想到的主要有3種,分別是蚜蟲、紅蜘蛛以及吸漿蟲,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小麥田間的蟲害不止這3種,麥稈蠅就是其中之一,雙翅目,黃潛蠅科的害蟲,由於外觀類似蒼蠅,不少農戶誤認為是普通的蒼蠅,因而放鬆警惕,給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帶來一定的影響,基於此,本篇內容小幫手給小麥種植戶詳細闡述下麥稈蠅的相關內容。

1、麥稈蠅的危害鑑別

2、麥稈蠅的防治依據

3、麥稈蠅的防治策略

小麥田一種害蟲,看似像“蒼蠅”,不受種植戶重視,對產量影響大

成蟲形態

一、麥稈蠅的危害鑑別

麥稈蠅主要以幼蟲寄生的方式進行為害,可以鑽入小麥的莖杆內蛀食,剛孵化出的幼蟲,從葉鞘或者莖杆處的節間部位鑽入莖杆內,或者從心葉部位向下蛀食,麥稈蠅可以在不同的生育期為害,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有差異。

  • 拔節期前後受害

目前時間是3月下旬,不少區域的小麥正在進入拔節期,有些區域已經進入拔節期,該時期麥稈蠅為害會導致小麥出現枯心苗,尤其是主莖受害後,莖杆被幼蟲蛀食,一方面會促使無效分櫱增多,另一方面,很容易導致小麥發生倒伏,甚至直接從莖部折斷,嚴重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而折斷後的麥株,則無法補救。

小麥田一種害蟲,看似像“蒼蠅”,不受種植戶重視,對產量影響大

幼蟲鑽入莖部危害

  • 孕穗期受害

小麥進入孕穗期後,是決定小麥成穗率和結實率的關鍵時期,該時期的管理很重要,而麥稈蠅在孕穗期為害後,麥株自身的嫩穗組織受到破壞,同時也會存在一些寄生菌,一方面會導致成穗率降低,另外一方面,有些可以成穗的麥株,也會出現爛穗、壞穗現象,這二者都會導致田間有效穗減少,進而降低產量。

  • 抽穗期受害

小麥進入抽穗期後,麥稈蠅的危害也會存在,主要也有2點影響,其一,抽穗後的小麥會形成白穗,嚴重的情況下,無法灌漿結粒,其二,抽穗後的小麥出現壞穗,千粒重降低,產量也會減少,而在麥稈蠅的影響下,小麥品質也會降低,比如籽粒小、秕粒多等。

小麥田一種害蟲,看似像“蒼蠅”,不受種植戶重視,對產量影響大

幼蟲危害症狀

二、麥稈蠅的防治依據

種植小麥過程中,麥稈蠅的發生和蚜蟲、紅蜘蛛、吸漿蟲相比,種植戶的重視度不夠,不論是分辨,還是具體的危害症狀都不是很瞭解,所以小幫手在這塊主要從麥稈蠅的發生規律上來說,幫助種植戶更加方便的瞭解。

  • 品種方面的防治依據

不同的品種麥稈蠅的發生程度不同,比如經過多年觀察,小麥葉面相對光滑的品種相比葉面有很多茸毛的品種相比,麥稈蠅的發生相對會重一些,原因是葉面有很多茸毛的品種,不利於幼蟲的存活,所以危害會較輕,不過還有個前提,外部的種植環境相同,只參考品種的情況下,因為,同樣的品種在不同區域種植,麥稈蠅發生輕重存在變化的可能性。

  • 播種時間方面的防治依據

我國主要是冬小麥為主,播種時間基本上在10月上中旬前後,關於種麥,農戶有這樣的諺語“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這句諺語雖然不適合全部的種植區,但大部分的地區都能借鑑,比如,如果播種時間早於秋分的小麥田,第二年麥稈蠅的發生相對比較嚴重,原因之一播種過早的小麥,由於溫度較高,容易出現旺長,而旺長的小麥自身的抵抗性相對較弱,蟲害的危害就會加重。如果播種晚於寒露節氣,小麥在年前的有效分櫱相對較少,植株長勢相對較弱,也很容易受到麥稈蠅的危害。

小麥田一種害蟲,看似像“蒼蠅”,不受種植戶重視,對產量影響大

  • 播前拌種的防治依據

小麥播種前拌種是預防地下害蟲、部分地上害蟲以及部分病害的有效措施,近些年來,播前拌種已經得到普及,但是還有小部分農戶播種前不進行拌種,而通過觀察,播前拌種後的小麥比未拌種的小麥田,麥稈蠅的發生大大降低

,比如,播種前使用600g/L的吡蟲啉進行拌種,麥稈蠅的發生以及為害大大降低。

  • 水肥方面的防治依據

土壤肥沃、水肥充足、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麥田,麥稈蠅的發生相比土壤貧瘠、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麥田,整體上要小很多,由於前者主要是一類麥田,後者二三類麥田較多,生長在前者麥田中的小麥,自身的抗性要優於後者麥田中的小麥,比如長時間處於乾旱下的小麥,植株長勢矮小,小麥出現發黃,自身抗性弱,麥稈蠅的發生以及危害程度加大。

小麥田一種害蟲,看似像“蒼蠅”,不受種植戶重視,對產量影響大

三、麥稈蠅的防治策略

麥稈蠅一年可發生2代,以幼蟲寄主在添加雜草、病殘體以及土壤的縫隙中進行越冬,到第二年3月份左右,隨著溫度回升,幼蟲開始化蛹,隨後羽化為成蟲,因此,農戶們做好初期的預防工作可有效減少麥稈蠅的發生。

  • 選擇抗蟲性比較強的品種及播前拌種

購買適合當地種植的抗蟲性較強的品種,另外還要注意,葉基狹窄、茸毛相對較長的品種,麥稈蠅的發生相對弱一些,可以依靠品種的特性減輕為害,種子購買以後,播種前要進行拌種處理,常用拌種劑有70%吡蟲啉(357-500克拌種100千克種子)以及30%噻蟲嗪(450-600毫升拌種100千克種子)等等。

  • 重視田間管理

通過正常的田間管理來減少麥稈蠅的為害,因地制宜保證小麥安全正常生長,增加自身的抗性,創造出不利於麥稈蠅發生的條件,比如其一播種時間要適時,10月上中旬即可;其二播種密度不要過密,每畝播種量25-30斤即可;其三播種前要深耕土地,尤其是旋耕多年的土地,深耕10cm左右;其四水肥管理要適宜,尤其是保水保肥能力相對差的地塊,底肥使用量正常情況下100-120斤左右,可適當增加到150斤,追肥時尿素也可增加到20-25公斤每畝,對於水分的需求,越冬期、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等,如果田間出現乾旱,要及時進行灌溉澆水。

  • 適期噴施化學藥劑防治

由於麥稈蠅是以幼蟲的方式寄生在莖杆中為害,所以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因為幼蟲很難直接接觸到藥液,農戶們一方面要注意防治時期,可以在成蟲盛發前期時進行防治,該時期尚未產卵或者產卵很少,是防治的最佳時期,另外一方面,要注意選擇對的藥劑,常用的有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噴霧等。

小麥田一種害蟲,看似像“蒼蠅”,不受種植戶重視,對產量影響大

總結:麥稈蠅危害比較大,要引起種植戶們的重視,目前正是麥稈蠅發生的初期,希望本篇內容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及時做好防治措施,保障小麥最終的高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