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了,我們究竟為何愛李白?

一千多年了,我們究竟為何愛李白?

《太白行吟圖》梁楷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

就半個盛唐。

——余光中《尋李白》

在中國歷史上,李白是個特別的存在!

當時的他,風靡整個大唐:

高力士為他脫鞋;

楊貴妃為他研墨;

賀知章竟然為他解金龜換酒吃。

杜甫呢?

誇讚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相見分別後,還寫了《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還有“夢李白”……

而到了現代呢?

1967年至如今,發行多枚有關李白的郵票,還成立李白研究會。

這也罷了,連李白故里也爭奪——

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和四川江油爭,吉爾吉斯坦也來爭,韓國也不甘居人之後,計劃向聯合國申訴李白是韓國後代!

一個古人竟然從古至今都備受追捧,何等緣故?

為什麼愛李白?

除了他自身的詩歌天賦,身上所流露的什麼樣精神讓我們迷戀、嚮往?

一千多年了,我們究竟為何愛李白?

01、超脫:站高處安慰人世悲歡

讀李白的詩,肯定讀過這道——《將進酒》: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中第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這裡,背後蘊含著道家思維。

如果不瞭解道家精神,實則讀懂不了此句的。

從“黃河水”到“朝如青絲暮成雪”,其實,說的是:人生是何其短暫。

讀古詩,一定要發現古人特別有意思的規律——古人一提到大江、大山、大河面前就想到人生短暫!

比如,《登幽州臺歌》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還有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也是。

它們都是一種從大的時空看到了人生短暫。

只有從大的時空轉下,站在那個天與地的高度,來看短暫的人生。

你才會覺得你的得失不重要,你失去的東西還會回來。

所以就有了詩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那,究竟對應了道家思想是什麼?

對應的就是莊子的小大之變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逍遙遊》)

莊子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小的智慧是不能理解大的智慧,年歲很短的人是不能理解年歲很長的人。

他舉的例子也非常棒。

只能活一天的蟲子,不會知道一個月意味著什麼。

這個就叫小年視野小,個體的生命就是這麼渺小。

那麼大呢?

小的個體怎麼去理解活三萬兩千年呢?甚至更遠?你沒法去想象。

這就是在大的時空下,去感受小的渺小,當看到大的生命時,你才覺得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

莊子就講的很透徹,他說:“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你在茫茫宇宙中,不就是一個米粒放在糧倉中嗎?

莊子的這個視野,在李白詩中有很多體現,他讓人超脫了悲歡離合。

所以,我們遇到挫折時,讀李白的詩。

當看到整個宇宙的大時,個人的悲歡算什麼?用酒來安慰自己,並覺得得失不重要——“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就喝酒吧!

你的一切功名都沒有意義的。

他,總是從一個大的,漫長的視野來安慰人世間的悲歡!

一千多年了,我們究竟為何愛李白?

02、浪漫:在孤獨的邊緣抵達真實

李白的詩,人人心目中都有自己認為最好的一首。

獨愛這首——《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因為他觸及了一個普遍的問題:孤獨

人生是不同的,但孤獨是相似的。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人,不分古今,不分年齡,不論身份。

然而,李白的詩中,即便孤獨,他也讓孤獨詩意化和浪漫化: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他把這種寄託在喝酒的快樂中,其實他要表達的是孤獨。

如今,我們流行一句話,說:現代人的崩潰都是默默無聲的。

這就是孤獨,是現代人的孤獨!

古代人,孤獨就喝酒,而現代人喝酒會更孤獨。

你喝的酒大部分因飯局,喝了酒很快孤獨。

也許,你會喝醉了不想回家,會在車庫坐一會兒不想上樓,為什麼?孤獨。

因為你回家更孤獨,你覺得老婆也不理解你,小孩也鬧騰,只會更孤獨。

雖然,現代人的孤獨同李白是相通的。

但是,當面對這種孤獨時,我們今天的人會掩飾,會隱藏,會盡量不表現出來。

才有了剛剛所說的“現代人的崩潰是默默無聲”。

他們展示給別人的都是光鮮亮麗的一面,晚上大半夜你在哭,早上發朋友圈時全是正能量。

這就是我們今天孤獨的人真實的寫照。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把照片P的漂亮一點,每天都在做人設,做一個光鮮亮麗正能量的人。

孤獨是相似的,但李白卻有在孤獨的邊緣抵達真實的勇氣。

他面對政治理想的不能實現,心情的孤寂時,他選擇的是面對黑暗,追

當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孤寂苦悶。

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汙,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

這是在孤獨的時候,他身上的魅力。

一千多年了,我們究竟為何愛李白?

03、有趣:最愛靜謐大自然

李白的身上有一種東西,我們把它叫做有趣。

他是個特別活潑、有趣的詩人。

李白有點像誰?

他有點像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李白身上有“堂吉訶德”的氣質,都是非常天真無所畏懼,有時候傻的一塌糊塗,自己還不知道。

他完全不符合世俗人的標準。

他身上有趣的東西很多,比如說他的《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今天很多人在戀愛或婚姻中——看時間長了就看夠了

不禁會問:愛情為什麼這麼短暫呢?離的越近為何越容易分手?為什麼一結婚了愛情就沒有?

是啊!

這世上,不厭倦的也“只有敬亭山”了。

誰看久了,即便是你的愛豆,天天看著也會煩。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就是“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

所以,當你跟戀人或老公/老婆吵架後,不理解時,就想一想,他/她畢竟不是敬亭山。

他/她也必竟不是“青山嫵媚”,你要多包容。

因為,你只有對待大自然的時候,才是永遠不會看夠的。

李白,一千多年前早已明白,看透,這是李白的精神。

這就是李白。

他超脫,有趣,浪漫。

我們愛李白,

有時,愛的不僅僅是“李白”。

是對“盛唐”的嚮往,更是對“瀟灑”的寄託!


注:本文參考《李白詩詞中的道家精神》林光華、《漫卷詩書:唐代篇》、《在唐詩中漫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