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疫情見面不能握手,為何不推廣中國傳統的拱手禮呢?

一悟一實


先為題主點個贊!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新冠肺炎病毒,主要由人的飛沫和接觸傳染,握手就是零距離的肉體接觸。

專家再三提醒人們不能近距離接觸,外出辦事,都要保持一定距離,更不要說握手,要把新冠肺炎病毒徹底隔絕悶死。

現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感染病例已達30幾萬,死亡病例上萬。如果推廣中國傳統的拱手禮,不用握手接觸他人,倒是個防疫的好辦法。可是能做到麼?

拱手禮和握手禮,是兩種不同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

拱手禮原本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已有幾千年歷史。

從西周起,古人通過儀式化的禮儀,以拱手方式表達對他人的敬意。《論語》中就有“子路拱而立”的記載。

直至近代,拱手禮還是我們中國人主要的交往禮節之一,體現了中國的人文精神,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的見面禮儀。

握手禮是地道的舶來品,它來自英國的傳統民俗。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民俗禮儀,例如日本人行鞠躬禮,美國人行招手禮,俄羅斯人行擁抱禮,都不行握手禮。

握手禮是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的民眾的交往禮儀。

但由於英國曾稱霸世界,是“日不落帝國”,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就像英語成為國際交往的主要語言一樣,握手禮就成為世界通行的人際交往禮節。

應對疫情為何不用握手,改用中國傳統的拱手禮呢?

坦率說,這是做不到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各民族千百年形成的習慣,是難以徹底改變的。

列寧好像說過:人的習慣是最可怕的。所謂可怕就是指一旦形成習慣,它的巨大慣性會驅使人們“習慣成自然”。

握手禮已經風行世界幾百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每個民族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禮節。

二、拱手禮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它有一套繁雜的程序。

比如行拱手禮時,人的雙手要互握合於胸前,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如果為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

這是因為古人以左為敬,因為人在攻擊他人時,通常使用右手。所以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外,表示真誠與尊敬。

而女子行拱手禮時則要反過來,這是因為男子以左為尊,女子則以右為尊。

如此複雜繁瑣的拱手禮如同中國古代的“八股文”,早把西方人看傻了,他們崇尚簡單直白,拱手禮實在太複雜。

三、即使中國人改用拱手禮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習慣成自然。

就像近些年國學熱,有人穿唐裝漢服,招搖過街以圖復古,弘揚中華文化,也難以蔚然成風,只是極少人的自嗨。

所以,儘管疫情肆虐,每個國家都在全力以赴的防疫抗疫,但要改變自己民族的文化習俗,那就是要“數典忘祖”。

因此,疫情時期不能握手,也難以推廣中國傳統的拱手禮。一旦疫情解除,中國人還是會像西方人一樣採用握手禮。

大家可以從電視媒體看到,現在各國政要見面,包括我國民眾已經不用握手禮,大多改用胳膊相碰,或者點頭招手致意,但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

由此可見,傳統習慣是不會因為一場瘟疫而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