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練習,寫作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堅持練習,寫作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最近利用閒暇時間,專門拜讀了一些大咖的文章,深深的被他們的文章所折服,回頭再看看自己的文章,感到極度的自卑,自己既沒有飛揚的文采,又沒有深邃的思想。寫出來的文字平平淡淡,沒有吸引人之處。這讓自己十分糾結,考慮有沒有再寫下去的必要呢?

心情糾結的日子裡,我翻看了許多名人大家的成功案例,來學習和了解一下他們的寫作歷程,並從他們許多人的故事中得到了啟發。

魯迅曾說過:“哪裡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

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刻意練習的。

海明威也曾說過:“你越寫,越懂得寫作,這是學習寫作的唯一方法。”

寫作沒有捷徑,唯一的方法就是堅持練習。

堅持練習,寫作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記得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農民作家馬慧娟的事蹟。

馬慧娟,寧夏地區的一個地道農民,初中畢業和村裡其他回族女人一樣,農忙時,面朝黃土背朝天,農閒時三五成群結伴在村子附近打零工。除了和她一起幹活的搭檔,她還有另外一個好搭檔,那就是手機。她喜歡在田間地頭勞動之餘寫一些文字,記錄自己的勞動生活。這幾年寫出了幾十萬字,寫壞了七部手機,因此大家都稱她為“拇指作家”。

她是中國網事·感動2016全國40位“草根英雄”候選人之一。2010年開始創作,筆名“溪風”。其散文《我們苦中作樂的生活》等作品在《黃河文學》、《東北散文》等文學刊物發表。2016年7月,參加了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欄目,一番演講感動了無數人。

堅持練習,寫作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姜淑梅,已經82歲高齡的老人,居然還能寫字出書,從心底裡讓人佩服。《亂時候,窮時候》這本書,就是她在77歲時寫出來的。

姜淑梅老人,1937年出生在山東省鉅野縣,六十多歲時老伴去世,一時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後來女兒為分散她的精力,讓母親學習認字。

做為一個老人,開始寫字的時候,手抖得厲害,女兒就騙她說當年自己小學剛上一年級的時候,也這樣,甚至比你哆嗦得還厲害呢,你寫吧,寫寫手就好了。

在女兒的鼓勵下,姜奶奶每天像畫畫一樣照著描,就這樣一筆一劃的,越寫越多,也越寫越高興,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剩下的時間都在寫字,她要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

姜淑梅老人的第一本書在2013年問世後,受到不少讀者的青睞。後來又連續出了《苦菜花,甘蔗芽》、《長脖子女人》、《俺男人》等幾本書。

馬慧娟以及姜淑梅老人的故事,啟示我們,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要用心,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再知名的大咖,都是從一個無名小卒開啟成長之路的。寫作更是如此,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練習,才能夢筆生花。

願每個愛好寫作,心有夢想,渴望詩和遠方的朋友,經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寫出自己期待的好作品,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