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一個公司穩定純利潤一個月穩定3.5萬以上,有人出150萬收購,有必要買嗎?

子發現內心的自己


既然是穩定月收入3.5萬的公司,只賣150萬,顯然是虧本的買賣。

換個角度,這150萬給你了,你用它投資什麼,能獲得28%的年回報率?

基本上很難,但你現在的公司能做到。(3.5*12/150=28%)

何必騎驢找驢呢?一家公司每月就能創造3.5萬淨利潤的人,大概也不缺這150萬吧。


金山主人


我剛回來那陣子,我哥和我聊過類似的問題。

他告訴我說,你如果想要做公司,就要在短期內把公司做起來,有人能收,就出手,接著做下家。

有幾點原因,第一點,我們個人的資金有限,如果有能收的資金進來我們就脫手,這樣可以把資金週轉過來。第二點,做過一次的業務第二次做變的熟悉過程了,雖然這樣很累,但是對於我們這樣的小家庭來說,這是最好的方式。這也不是幫人做嫁衣。因為我們個人能力有限,想要做大,太難,需要耗費的精力和人力我們耗不起。

還有一點,現在變化太快,如果下半年變一種政策,變一種玩法,你能保證能跟的上嗎?小企業經不起這種變化的。


漂流者Vlog


我之前網絡賭博輸了很多錢 後來和父母借了30多萬 本想復賭 但是沒有 我選擇了收購一家負盈利的公司 經過我不懈的努力 終於在一年半以後扭轉了虧損並實現了盈利 現在一個月盈利7萬左右 我會一直努力下去 先把負債還了 再攢夠50萬 然後準備出手賣了 不知道定價多少錢合適


用戶75274279014


既然有人願意以150萬元來買你的公司,那我就假設你的公司估值為150萬吧,150萬的本金,每個月盈利3.5萬,一年盈利就是42萬元,年化收益率為28%,請問,做什麼理財能有這麼高的收益率?所以,從收益率來說,賣掉公司肯定是不划算的!

另外,從公司的長遠發展來說,既然每個月能夠穩定盈利3.5萬元,那你完全可以把它繼續做大、做強,現在每個月盈利只有3.5萬元,說明你的公司規模並不大,如果你將規模做大一點,多請一些人,把業務做大一點,然後注意公司的管理和成本控制,那你未來可能就不止一個月賺3.5萬元了,退一步講,即便不擴大規模,而是將這個成功的模式複製到多家店或多個公司,那就相當於是多挖了幾口活井,利潤也是翻翻的漲啊,所以,留著公司,可能會使你的利潤更大!

當然,如果你的這個項目只是一個短期項目,很容易被人複製和模仿,或者說前景並不是很好,那你在最值錢的時候賣掉也是合理的,這個要看你如何評估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我的字不多,因為我不像他們那樣長篇大論,分析這分析那的。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吧!如果有人接手,價格合理儘快賣掉。小公司不穩定的,我開的公司第一年賺80多萬,第二年有人出500萬收購,我不賣。結果後來政策調整,公司收到非常大的影響,電商法,瞭解一下。最後不值錢了,也經營不下去了,幾千塊錢賣掉的,連同網站。能短期內把4年左右的盈利一次性收到,何樂而不為。別想著公司能繼續壯大,還是怎麼樣的。看看大街上的小黃人共享單車就是個例子。當初別人出幾十個億,不肯賣。現在負債幾十個億了,押金都退不回,已經沒人要了。相反,再看看摩拜共享單車的創始人,在摩拜剛起來發展潛力無限的時候把摩拜賣了,套了現,現在還可以去做別的事情。留下接手的人處理爛攤子,現在的摩拜也處於低谷時期,一直虧損,因為新鮮感過去了,維護不到位,很多車壞的,客戶體驗感差,自然就沒人騎。再回來看看小黃人,大街上已經看不到車了。全被拉去當廢鐵賣了。說完了,告辭!愛聽不聽,又不是我後悔!


途昂夢


這種情況,我建議你不要賣了,踏踏實實,穩穩當當的把公司經營下去。


首先,現在做什麼都不容易,你自己的創業成果要珍惜。你能做到每個月利潤3.5萬元,一開始應該也經歷過虧損,經歷過痛苦的煎熬,經過了很多辛苦和努力。現在每月盈利3.5萬元,這是來之不易的。你要知道,創業的失敗率其實是很高的,你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要珍惜。目前既然已經穩定了,就去考慮如何提升規模,擴大盈利能力。

第二,150萬元的收購價格太低了。你公司每個月的純利潤是3.5萬元,那麼一年的利潤就是44萬元,就是按照5倍市盈率公司都要值250萬元-300萬元,所以這個收購價格太低了,根本沒有必要考慮。


第三,你拿了錢很可能留不住。就算別人給你200多萬把你的公司買走,你拿了這筆錢能幹什麼了?去吃喝玩樂,這一點錢太少,不夠瀟灑揮霍;繼續創業,弄個新項目,不一定能夠如你現在的項目,進展那麼順利。最後,再次創業失敗,再把這一點錢賠光了怎麼辦?那就等於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人應該現實而踏實的去創業和工作,應該珍惜眼前的基礎和積累。擁有一個自己的自由職業,一片自由的天空,一步一個腳印的去發展壯大,才是你目前應該選擇的正確姿勢。


何毅


一個公司每月純利潤3.5萬,一年就是42萬,對於150萬收購,按照股票估值就是4倍多,按照150萬的資金年回報就是20%以上。對於買家來說,無論是年化收益率20%以上還是按照4倍多估值(即四年收回投資成本)都是一筆值錢的買賣。

對比理財收益率,按照比較高的也就在4-5%年化收益率;按照房價租金比,或者店面租金比,基本上都在3-5%。且理財的風險值中等,房租或者店租存在空置風險和轉手風險。

因此說,從收購方來說,按照20-24%的年化收益率來看,即使中間有利潤波動風險,收益率也足以覆蓋風險。

拿一個餐飲生意來看,一般都要3年-5年收回投資成本。而且餐飲成功率比較低,經營失敗風險也比較高,估計100個餐飲裡能有5-10%的人投資成功就不錯了。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收購方真的拿這個價格收購你的這個項目,對收購方來說,肯定會有一 些“業績對賭”或者經營條件,比如保持多少年,或者每年增長多少,或者你必須保持在原有公司多長時間,且離職後有“同業競爭承諾”。一般來說,對於收購方如果不熟悉你的行業,沒有“對賭條件”,也不會輕易收購你的資產:

第一,對你來說賺錢,對其他人或者進入陌生行業未必能賺錢;

第二,你所說的利潤水平,多少都會有“水分”或者財報的差異;

第三,任何行業都有周期性,有高低起伏,或許你說的是真的,也正好是幾年或者初期快速發展期,時候可能進入惡性競爭或者紅海期。

總之,如果能夠賣掉,對你來說,可以快速兌現,提前4年以上實現兌現目標;對收購方來說,在合理“對賭條件”下可以獲得超額收益率。應該是一個雙贏的買賣。


屠龍刀fei0598


月利潤3.5萬,年利潤42萬,有人出資150萬收購,三年半可以收回成本,或者說市盈率是3.5倍,這個估值不高,甚至可以說很有吸引力,對你來說似乎有點“不值”,把一隻下蛋的金雞當普通母雞賣了。

面對這種抉擇,現在的問題是你的金雞是否是一隻可以持續下蛋的金雞?因為做公司畢竟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穩定的事情,做過企業的人都知道,小企業的穩定性很差,你的公司年利潤42萬,這個公司的規模不大的,公司的盈利也難保就是非常穩定的,這點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如果穩定性並沒有那麼好,你及早出手,對你來說,現在變現了,你可以用150萬的資金去做其他的事情,也相當於把未來三四年的利潤都一次性拿回來了。你的行業、產品的競爭力、同行的競爭力度、消費者的喜好等等都在影響著你的公司的未來的盈利的穩定性。

第二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你的這家公司是需要你投入多少精力,換句話說,這家公司的員工當中如果你是一個核心競爭力,對你的依賴性是很大的,那麼你出售了,對方如何保持繼續盈利?當然這個是對方需要考慮的問題,我相信對方也一定會考慮這個問題。如果這個公司本來就是不需要你投入精力的一家企業,有固定的員工在工作,能夠實現自動化的運作,那麼這家公司是非常不錯的,因為你可以休息,公司自動給你賺錢,如果是這樣的,那麼這家公司將更加有吸引力,對方更願意購買,相對的,你如果不缺錢的情況下,自己留下來也沒什麼。

第三個考慮的是你公司的資產有多少?上面我們考慮的更多的是公司的盈利角度,這個是輕資產的企業,但是如果是重資產的企業,那麼就需要考慮你這個公司的資產有多少了,你在提問中直接就從盈利角度來提問,那麼更有可能你的公司是輕資產企業。

總結:抉擇總是不容易,年利潤42萬的公司,你150萬就願意賣(你把問題提出來,內心來講你是希望賣掉的,只是做最後的求證),這個必然有你的不願表露的原因,因為如果真的是一家能夠穩定、持續、不需要自己投入太多精力的公司,這個價格賣掉是有點不划算的。但是你如果有其他的原因,這個就可以理解了。



單身狗婉兒


乍一看,好多財經領域大咖,一頓長篇大論,竟然按照理財收益來算……

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①是否著急用錢?

②你覺得在你手裡公司經營多久?

③賣掉公司以後你是否還有更好的做法,能夠讓自己年薪與現在持平?

④現在的公司是不是你理想型的?你是否想重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想明白這些,你心裡肯定有答案了!150w不多,不少

任何決策,只要自己內心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而定,都不會錯!



創投小哥


本問題涉及的實質是小微公司如何估值。一個月淨利潤3萬5,年利潤就是42萬,人家出資150萬收購,估值不到4倍淨利潤,是有點低,但也不能說完全不合理,關鍵在於你公司所在行業前景。

上市公司是比較好估值的,而未上市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就比較複雜,這裡面還涉及到乾股的情況。但通常來說,需要參考以下幾個因素:

  1. 行業前景。行業對估值的影響非常大,是在互聯網行業、新興行業還是在傳統行業,估值就有明顯差別,通常互聯網行業是高於傳統行業的,因為它打破了信息壁壘、突破了地域限制,理論上是面向全世界的。而傳統行業則受到技術、資產、人員和品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2. 商業模式。也就是你的盈利模式是怎麼樣的,其中有無核心資源。儘管有些初創公司未必盈利,甚至在相當長時間內無法盈利,但它的商業模式是好的,將來擁有很強的變現能力,那麼估值也會比較高。通過計算獲客成本與收益比例就可以簡單評估。某種角度,這與銀行來評估貸款安全性參考的要素比較一致。

  3. 盈利的可持續性。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是估值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是傳統行業。買家希望收購是一錘子買賣,但不希望買到的企業只能給顧客提供一錘子買賣。所以,用戶對企業有沒有依賴性和忠誠度,非常關鍵。只有用戶持續使用或能持續找到新用戶,企業才有持續盈利的可能。

  4. 是否保留創業團隊。買家是隻買走公司還是連帶創業團隊一起保留也有很大區別。有的人買公司只是要一個殼,自身對這個行業另有佈局,甚至是同業競爭對手為壟斷競爭也不排除;而有的則是進行資本佈局,保留創業團隊,畢竟創業團隊最熟悉業務而且也能穩定盈利。這兩種情況也會影響估值。

所以,估值是不是合理,可以從以上這些因素來衡量。如果業務簡單,技術含量較低,那麼按年利潤的5-8倍估值是比較合理的;如果目標用戶群無明顯限制,且獲客成本較低,那麼去到10倍以上的估值都是可能的。具體還得從上述因素來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