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白話版 第九章

  • 原文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上善若水:上善即最善。因為聖人的言行如同於水。
  • 處眾人之所惡:即居處於眾人所不願去的地方。
  • 幾:接近。即接近於道。
  • 淵:沉靜、深沉。
  • 善仁:指有修養之人。
  • 善治:善於治理國家。
  • 善時:善於把握有利的時機。
  • 尤:怨恨、罪過。


  • 譯文


  • 有最高修養的人就如同水。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願居處的地方,因此其境界很接近“道”。這類人,居處善於選擇卑下之地,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總能真誠、友愛、無私,言談總能恪守信用,為政總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正因為不與萬物相爭,也就不會引來責怪和怨恨。


讀道德經白話版  第九章


  • 解讀
  • 老子在自然界萬物中最推崇水,認為水德是接近道的。為什麼水德接近道呢?對此,王夫之是這樣理解的:“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後,而常德眾之先。”水滋潤萬物而對萬物無所求,且甘於居處在最卑溼的地方。以不爭爭,以無私私,是水最為明顯的特性。


  • 水給人的印象非常好。它滋潤萬物,賦予萬物以生命,並促使其生長、繁衍。它清潔乾淨,可以滌盪世間一切汙穢。它流動無方,充滿生機和活力。它無色透明,卻能映射出天空與大地。它包容一切,對萬物等同看待,毫無偏私。它美妙純粹,構成如畫風景……水的流動,形象地詮釋了時間的流逝,象徵著無窮無盡的智慧,也在向我們昭示一些更大更根本的東西。只希望我們的知性永遠如同水一樣,靈動清澈,永不幹涸。


讀道德經白話版  第九章


  • 上善若水在本章中,老子還以七個“善”字,對水德進行了詳細的闡釋,這其實也是在介紹“聖人”所應具備的品格。最後,他得出結論:為人處世的要旨,即為“不爭”。也就是說,寧可居處在別人不願意居處的位置,也不去與人爭利,因此也就不會招來別人的責怪和怨恨。


  • 居善地。水善於找準自己的位置,不爭上而甘處下。做人宜往下走,眼睛要向下看。心善淵。水有廣闊的心胸,有很好的容受性。有容乃大,切莫狹隘封閉,小肚雞腸。與善仁。做到與人為善,而不是與人為惡;成就萬物,而不毀壞任何東西。言善信。水說到做到,身隨聲走,毫不虛誇,更從不欺世盜名。政善治。水能滿足人的飲用需要,也能推動水車促進生產,還能做其他很多事情。水有自己的規律和章法,且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若能依照此法為政,就可以避免擾民害民。事善能。水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如能量、沖流、浮載、灌溉、洗滌、溶解、調節等。動善時。時機未到,決不輕舉妄動;時機一到,則應立即行動,決不麻木不仁。


讀道德經白話版  第九章


  • 看到了這麼多的“善”,可能就會有人感到奇怪,老子曾在第二章裡對美和善提出質疑,為何本章裡又講了如此多的“善”。事實上,此處的“善”作“善於”講最為妥當,“善於”是一個副詞,切不可與名詞的“善”混為一談。老子講七個“善”,都是正面的價值標準。


  • 典例
  • 老子說:“動善時。”意在告訴我們,行動要善於把握時機。為此,要培養等待時機的耐心,也要培養髮現時機的眼光。這樣,一旦時機來臨,就能迅速抓住,給自己營造一個光彩奪目、芳香四溢的人生。戰國時期,安陵君是楚王的寵臣,身居高位,俸祿優厚,可謂春風得意。


讀道德經白話版  第九章


  • 有一天,門客江乙對他說:“您沒有一點土地,宮中又沒有骨肉至親,然而身居高位,接受優厚的俸祿,國人見了您無不整衣而拜,無人不願接受您的指令為您效勞,這是為什麼呢?”安陵君說:“這是因為大王抬舉我啊!”江乙便一針見血地指出:“用錢財相交的,財盡了交情也就斷了;靠美色結合的,色衰則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臥席磨破,就會被遺棄;得寵的臣子不等車子坐壞,就會被驅逐。如今您掌握楚國大權,卻沒有辦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著急,覺得您挺危險的。”


  • 這番話讓安陵君如夢初醒,他謙恭地向江乙請教對策:“既然這樣,請先生指點迷津。”江乙說:“希望您一定向楚王請求隨他而死,親自為他殉葬。這樣,您在楚國必能長期受到尊重。”安陵君說:“我一定按照先生的指點去做。”一晃眼,三年過去了,安陵君依然沒有行動。江乙見他不用自己的計謀,就對他說:“我給您出計謀,您到現在也沒去實施,既然這樣,我以後也就不敢見您了。”說完就要走。


讀道德經白話版  第九章


  • 安陵君急忙挽留他說:“我怎敢忘了先生教誨,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罷了。”幾個月後,機會終於來了。楚王在雲夢去打獵,用箭射中了一頭野牛。百官和護衛歡聲雷動,齊聲稱讚。楚淮南子箋釋王更加意興高漲,他抽出帶犛牛尾的旗幟,用旗杆按住牛頭,仰天大笑道:“痛快啊!今天的遊獵,寡人何等快活!等我萬歲千秋以後,你們誰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樂呢?”


  • 這時,安陵君淚流滿面地走上前去,說道:“我在宮內和大王挨席而坐,出外和大王同車而乘,大王百年之後,我願隨從而死,在黃泉之下也做大王的席墊,以免螻蟻來侵擾您,又有什麼比這更快樂的呢!”楚王聽到他這一番話,深為感動,自此對他倍加寵信。江乙目光如炬,慮及長遠;安陵君耐性十足,一直等到最佳時機來臨,才實施計謀,把事情做得十分到位。他在楚王欣喜而又傷感的那一刻的表白,無異於雪中送炭,自能溫暖君心,收到奇效,長保榮華富貴。後人評價說,“江乙善謀,安陵君知時”,可謂極當。


讀道德經白話版  第九章


  • 等待時機要有足夠的耐心,但絕不等於坐視不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積極準備,甚至助推條件成熟。在中國歷史上的政治鬥爭中,經過長期等待、積蓄力量,方才獲得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武王伐紂、勾踐滅吳、晉渡江滅吳、隋渡江滅陳等,都曾制訂周密的計劃,進行了長期的準備,且在時機成熟時才行動,並不輕易冒險,更未盲目蠻幹。


  • 《淮南子》中說:“事者應變而動,變生於時,故知時者無常行。”在現實生活中,學會耐心地等待時機,對任何人,尤其是年輕人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年輕人,稜角外露,功利心重,又急於求成,總幻想很快能在社會上取得地位和成就。雖然其銳氣是驚人的,但也是短暫的。要想有朝一日能抓住機遇,脫穎而出,還需先腳踏實地地儲備才能才行。


讀道德經白話版  第九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