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之為“亙古未有之便益”一道奏摺開啟京城電話時代

光緒二十五年(1899)十月,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向光緒皇帝奏請開辦電話業務,從此以後,中國人開始了自己創辦電話的歷史。

如此一部奏摺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呢?

称之为“亘古未有之便益”一道奏折开启京城电话时代

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次年10月16日,清朝第一任駐英國公使郭嵩燾受邀訪問某電氣廠,參觀剛發明不久的電話,郭嵩燾當時的日記稱之為“聲報機器”。郭嵩燾及其隨從張德彝親自嘗試通話,算是中國人歷史上的第一次。

在我們過多關注電報發展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中國近代的電話通信。其實,外商在中國開設電報局之後不久,就把電話帶到了中國,而且電話與電報相比,更具方便易用的優勢,因此,市場更加廣闊。

1882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外灘租界內開辦德律風(電話,以下同),僅比美國電報公司晚一年,上海由此成為最早擁有電話的城市之一。同年,英國人在租界試行電話。此後,洋商紛紛開始籌劃在當時中國的各通商口岸開辦電話業務,對中國的通信主權構成嚴重威脅。盛宣懷首先意識到這種威脅,他以商人的敏銳視覺關注著事態的發展。

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 1899年11月19日),時任督辦鐵路大臣、大理寺少卿的盛宣懷向皇帝提交了題為《由中國電報總局開辦電話》的奏摺,奏摺雖然只有區區488字,卻涵蓋了自主開辦電話業務的意義、電信業務發展的趨勢以及電信業務經營管理的方式等,其語言之精煉,蘊意之深刻,堪稱史上佳作。其內容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開門見山地指出電話業務這個新生事物因“人情喜便”並開創了“亙古未有之便益”,不但不可能被禁止,而且一旦發展起來,對電報事業將帶來不小的衝擊,甚至“涓涓分流積久而可斷正流”。這裡論述了電話的分流作用,得出了“事權之不可分”的結論;第二部分論述了中國開辦電話業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提出了“早補救”、“官督商辦”“杜諸邦覬覦之謀”的大體思路。《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將這一歷史事件記錄為:“督辦鐵路大臣、大理寺少卿盛宣懷奏:電報公司擬添設德律風,杜外人覬覦之謀,保電局已就之利。允之。”這是中國官辦電話真正的源頭。

盛宣懷的奏摺很快就被批准了,但可惜的是,轉年就發生了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等事件,清皇室倉皇西逃,一路跑到西安,建設電話的事也就擱置了。

称之为“亘古未有之便益”一道奏折开启京城电话时代

四年之後,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1904年1月2日),北京電報局試辦的第一個官辦電話局於東單二條衚衕開通,安裝磁石式人工電話機100門。顯然,北京的官辦電話思路與盛宣懷的奏摺是一脈相承的,這應該算是對盛宣懷的奏摺最直接的批覆。

盛宣懷,生於1844年11月4日,卒於1916年4月27日,字杏蓀,號次沂。江蘇常州武進人,清末官員兼官辦商人,洋務派代表人物,近代著名實業家,其一生創造了諸多第一,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和“中國商父”。

1870年春,虛歲27歲的盛宣懷經楊宗濓舉薦成為李鴻章的幕僚,他常常“日馳數百里”忙於軍需,作為文案,他又“磨盾草檄,頃刻千言,同官皆斂手推服。”盛宣懷憑著辦事一貫事必躬親,實事求是,力求實效和精明練達的作風,很快就得到了李鴻章的賞識,一年多之後,其官銜就升至知府、道員。

由於盛宣懷是李鴻章的經濟代理人,需常去上海。十里洋場,讓本來就對經世之學深感興趣的盛宣懷胸襟大開,決定走“辦洋務”的路子,向李鴻章建議自辦輪船,以爭利權。從此,盛宣懷就從李鴻章的幕僚中走了出來,在李鴻章的領導下開始在充滿了機遇、艱辛和誘惑的洋務戰場上攻城拔寨。盛宣懷辦洋務更多地考慮從洋人手中奪回屬於中華民族的利益和權利,這種思想來自其少年時代目睹戰亂帶來的烽火連天、哀鴻遍野和民不聊生的慘狀,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他,立志要實業救國,賑災救民。

盛宣懷通過辦洋務成為全國商人中的首富,去世時留下鉅額遺產。他還曾先後任直隸津海關道兼直隸津海關監督、津滬電報陸線總辦、鐵路公司督辦、工部左侍郎、郵傳部尚書等職。他首創“東南互保”企圖穩定長江流域不受義和團運動影響,救清廷於水火;又曾因推行鐵路國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風潮,成為辛亥革命導火索,因之逐漸淡出政界和商界。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病逝於上海。

近百年來,對盛宣懷的評價雖譭譽不一,卻難掩其事功。他是近代中國電信事業的開拓者、奠基人。

再德律風創自歐美,於電報為支流,如江河之水支流之分洩多,則正流之水來源微,是德律風本與電報相妨礙者也第。新理日出人情喜便,無智愚長幼之別,無學習譯錄之難,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聲,坐一室而可對百朋,隔顏色而可親謦,此亙古未有之便益,故創行未三十年偏於各國。其始止達數十里,現已可通數千裡。新機既闢,不可禁遏。然使與電報各樹一幟,則涓涓分派積久而可斷正流。日本電報、德律風統歸遞信省,學生教於一堂,機器出於一廠,誠深知事權之不可分也。中國之有德律風也,自英人設於上海租界始,近年各處通商口岸,洋人紛紛謀設,吳淞、漢口則請借杆掛線矣,廈門則請自行設線矣。電報公司竭力堅拒,但恐各國使臣將赴總理衙門要求,又滋口舌。一經應允,為患甚鉅。況西人耽耽逐逐欲攘我電報之權利而未得,其聞沿江沿海通商各埠若令皆設有德律風,他日由短而達長路,由傳聲而兼傳字,勢必一縱而不可收拾。不特中國電報權利必為所奪,而彼之消息更速於我制防,不早補救何從?現在官款恐難籌措,臣與電報各商董再四熟籌,惟有勸集華商資本自辦德律風,與電報相輔而行。自通商各口岸次第開辦,再以次及於各省會各郡縣,庶可預杜諸邦覬覦之謀,保全電報已成之局。如蒙俞允,當再勸諭電商招集股本,一切事宜隨時諮詢,總理衙門察核妥為籌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