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了我們該不該教他背誦古詩之類的,還是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

軍嫂在鄉村


個人覺得還是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吧。

我老大現在六歲多,讀幼兒園時期老師教的兒歌古詩詞之類的,當時唱讀的可流利了,完全不用看書本,當然,也看不懂書本,因為不認識字嘛。現在你讀給她聽,她完全不記得自己曾經學過。我們成年人都知道,記憶是有時限的,記憶也需要靠反覆回憶才能記得更牢固。你如果可以持之以恆的教孩子讀詩歌,肯定可以取得驚人的成績。因為小孩子的記憶力真是驚人。

我老大今年讀一年級,課文讀兩遍就能背誦完整了,可是我這位老母親得讀四五遍才能背出來。

當然,我說這麼多,不是不讓你教孩子背誦古詩詞。你還是可以跟幼兒園老師那樣將古詩詞編成兒歌,讓孩子從小體會我們中華民族文明底蘊,讓孩子更多瞭解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讓孩子的幼年時光更加豐富多彩。



可葭媽


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孩子三歲了我們該不該教他背誦古詩之類的,還是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我根據自己的經驗談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說我自己的成長經驗。因為出身教育世家,母親是語文老師,我從小就受到這方面的薰陶,背古詩是我小時候的必修課,從最早的《詠鵝》,《靜夜思》,《憫農》開始背誦,估計全中國人民都是從這幾首耳熟能詳的故事開始的古詩詞啟蒙。現在回想起來,貌似也沒有什麼壓力,也沒有感到有什麼不快樂,而且為我學生時代的寫作打下不錯的基礎。雖然到現在很多古詩詞已經記不清楚作者,名字,但是名句都還是能張口就來。


然後,說說我教育我的孩子的一些感受。我的孩子現在一個七歲,一個四歲。他們都是從三歲說話流利後,我們開始教他們背誦古詩,現在老大能熟練背誦一二百首,老二也能背誦二三十首,或許因為教育有法,在學習古詩的這幾年,孩子並沒有感到任何的不快樂,反而常常在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的詩詞恰如其分,讓人驚喜連連。我的經驗主要是以下幾點:


1. 上小學前孩子背誦古詩不是任務和作業,不要強求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背會幾首,盲目追求數量,要把背誦古詩放入平時生活和遊戲中。比如,我最經常教老大背古詩的時間是晚上帶著孩子散步的時候,一邊圍著小區繞圈,一邊朗讀背誦,孩子們的記憶力非常好,常常跟讀十幾遍就能背誦下來。老二的背誦時間是早上上幼兒園的路上,我會和他採取做遊戲比賽的方式,反覆練習,你一句我一句,及時鼓勵,還要學會示弱,讓他有一種“他會,而你不會,他來教你”的感覺,孩子就會特別樂在其中。


2. 啟蒙要選簡單易懂的唐詩,畫面感極強的或者是包含淺顯道理的,一定要郎朗上口,先選五言絕句,五歲以後再開始背誦七言絕句。建議購買唐詩的畫冊,可以作為繪本給孩子講述,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是靠形象思維和反覆複述進行記憶的,圖片的作用非常大,對於孩子記憶很有幫助。許多唐詩描寫的都是一幅圖畫,唐詩繪本能夠給小朋友非常形象的描述,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唐詩的意境。


3. 孩子背誦古詩往往是短時記憶,不經常複誦很快就會忘記,所以要考慮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原理,經常反覆地練習。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相應的場景或者事務,就和孩子互動,加強記憶。比如,春天出門踏青,就可以問孩子,你想到了什麼古詩是關於春天的啊,或者描寫柳樹的啊。時間長了,孩子反覆練習中,不僅不枯燥無味,而且會找到其中的樂趣,家長也收穫了許多驚喜和快樂。比如有一次,我們開車迎面是夕陽像個鹹蛋黃,我說:快看今天的夕陽多漂亮!我家大寶脫口而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還有一些非常好的複習方法,比如詩詞比賽,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和爸爸媽媽比賽,或者做成詩詞小卡片,和孩子打牌玩,等等。


總之,不要設定任務,給孩子給自己壓力,學習古詩詞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關鍵是用對方法,以上是我自己和我家兩個寶寶的經驗,希望能夠給你幫助和啟發。


樹媽說兒童教育心理


0-6歲是孩子語言的敏感期,幾個月就可以有意識地讀或放一些優質的內容給孩子聽。孩子會說話時就會脫口而出,不用另外教。三歲還是黃金期,可以讀或放給他聽。當然你也要讓他感覺你也是很喜歡的,很享受,很開心的讀的。

以前我剛開始讀經典,孩子在玩,我自己在旁邊讀,每天吃完晚飯讀,我當時是從頭到尾讀一遍《大學》。我還背不了,但是孩子可以了。我當時真的很驚奇。無為而為。孩子不會不開心,相反的,他很開心,他很好奇媽媽為什麼那麼喜歡讀呢?他也要試試。他那時也是三歲左右。後來我就常跟他一起讀,在幼兒園就已經可以自主閱讀了。不用刻意教他。

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你不單可以帶他讀古詩詞,大學,老子,易經,英語都可以起步了。快樂學即可。


翔睿媽


我現在經常早上陪兒子讀“三字經”,我兒子三歲半。

其實讀三字經的意義是讓孩子養成“晨讀”的習慣,然後增強記憶力,雖然我兒子就在旁邊靜靜的聽,並沒有跟我一起朗讀,但事實證明,小孩子的記憶力很強悍,他經常在玩的時候就自己背起“三字經”。

我並沒有希望孩子真的記住《三字經》或理解這本書的意思,就為了培養他讀書晨讀的習慣,和練就記憶能力。我覺得,只要大人不以“學習的名義”逼孩子達到某種目標,很多東西對孩子都只是“玩”,讀三字經和古詩也是如此。


噠噠球


大家好,我做育嬰師多年,可以把育兒經驗分享給大家,很榮幸。對於孩子三歲要不要教她古詩,我個人認為需要讓孩子接觸了,一般0-3歲屬於早教期,孩子已經有了學習的過程,如果三歲不讓他接觸一些,會對孩子以後上學有影響,她的壓力會比別的孩子大一些,吃力一些。如果現在叫他背古詩,有幾點好處,第一,增強記憶力。孩子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展極快,後期會有一個高峰期,所以早一點背誦古詩可以增加他記憶力的發展。第二,提高語言能力。背誦的過程會讓他語言更加流利,說話更加有邏輯性。第三,培養學習興趣。背誦古詩會讓他越來越喜歡學習,總有成就感。第四,增加自信心。加強孩子與家長的溝通。第五提升審美能力。第六,培養耐性和長性。一次次的成功會讓他持之以恆。但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在教孩子背古詩時,一定要有耐心,而且初期不要做強迫要求,孩子有進步或者態度端正,要及時鼓勵誇獎,否則適得其反。其實孩子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他超長的特性,只要抓住時機,會非常簡單的,我家的二寶,實在一歲半的時候,學習認字背詩的,兩週就可以背誦完整的三字經了,現在五歲,一到五年級的書她基本可以自己閱讀。





峰媽育兒經


您好!有幸回答這個問題,來談談我的看法。

我覺得背古詩詞和快樂的童年二者是不衝突的。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低齡兒童的學習興趣比學到什麼更重要

有個朋友從孩子一歲左右就給講故事,讀繪本,在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買了一些簡單的詩詞繪本,帶著孩子一起看。所以孩子剛開始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背《鵝鵝鵝》、《憫農》這樣簡單的詩句。

孩子接觸古詩詞的過程是非常自然的,就像平時吃飯、睡覺、做遊戲一樣。家長也不會要求孩子一定會背,只是給孩子養成了一個好的習慣和氛圍。

孩子的興趣有了,後面再去引導背誦就會比較順暢。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已經會背很多的古詩詞。

所以,第一步還是要讓孩子對這件事情有興趣,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所以剛開始不能為了學而學,為了背而背。如果太過於功利反而會起到不好的作用,讓孩子厭學。

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寓教於樂,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

孩子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在孩子剛開始接觸古詩詞的時候建議從一些朗朗上口,有意思的詩句開始。父母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或者藉助一些動畫片等讓孩子理解詩詞意思,加深印象。一定不要讓孩子有畏難情緒,覺得古詩詞乏味又學不會。

三、父母做好孩子的啟蒙老師

古詩詞也都是來源於日常生活,父母平時帶孩子過程中多給孩子詩詞的啟蒙。

父母在給孩子一起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時候,給孩子講講清明節的習俗,天氣。

春天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觀察一下小草有沒有發芽,為什麼“草色遙看近卻無”。讓孩子知道詩詞就在我們的生活裡。


總的來說,不強求、不功利,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體會到背古詩也是快樂的。

本期回答就到這裡,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幫助您,歡迎留言評論點贊轉發,隨手關注@納小孩,一起交流育兒經驗。


納小孩


單看你的標題,我大概能猜出你並不是和愛學習愛讀書的人。因為你把背古詩認為是一件不快樂的事情。其實,應該不是學習本身是痛苦的,而是我們採取了痛苦的方式和態度去處理學習這件事情。

為什麼我們會認為讓小孩學習就是在剝奪他們的快樂?原因只有一個,我們自己覺得學習這個過程是痛苦的。為什麼會痛苦?因為沒有興趣。一個人讓自己去做不感興趣的事情,那必然是痛苦的。

所以,要讓孩子把學習不當做痛苦,我們家長就必須把學習培養成興趣。從小陪著孩子一起學,在加入遊戲力的過程中學,孩子就能在玩的過程中無意中學習到了知識,而且在知識貫穿於實踐遊戲當中的時候,也是在告訴孩子,知識無處不在。智商和情商都在無意中被提升,大腦逐漸被開發,不斷刺激孩子身上的腎上腺素讓孩子產生興奮的情緒,慢慢的孩子就會學會思考,然後拓展。這個過程必須是在不斷的耐心引導。因此,興趣培養是需要時間的累積,到了一個點,孩子就會把潛力爆發出來並在潛意識中愛上了學習。

我們家長不要總是拿自己的想法和思維去給孩子貼標籤,孩子是一張白紙,沒有我們想的複雜。只要方法用對,總是可以用最積極正確的方式去打開的孩子通往知識的大門。


小恐龍成長記


親愛的,可以很堅決的告訴你,必須教!

武亦姝,詩詞大會上那個脫口成章的才女,就是從三四歲左右開始學習古詩詞的。

這個年齡段的學習,並不是說必須面面俱到,必須通達詞意的學習。而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潛移默化。

就拿我自己孩子舉例吧,他現在四歲多,能夠全文背誦的篇目有【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笠翁對韻】等,還有幾十首唐詩宋詞吧。

放到以前,我會覺得這個孩子好厲害啊。但現在我並不這麼覺得,因為我一點都沒覺得我讓孩子背書這件事剝奪了他快樂的童年。相反,當他在生活中可以脫口而出四字成語和古詩詞的時候,他覺得特別幸福特別開心和快樂。

而讀書一旦養成習慣,孩子會樂在其中,就像他每天都要吃飯睡覺一樣,一點都不覺得痛苦。

我同事家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嗜書如命,上個廁所都要那本書看看。因為他喜歡啊。

超級演說家媛媛說:我特別喜歡過假期,因為這樣我就有時間偷偷的超越別人了。

讀書也許不能讓我們的孩子飛黃騰達,但至少可以讓我們的孩子長大後,有選擇做自己喜歡的職業的資本!


星星媽媽的百諾恩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個人覺得這兩個事情並不衝突,但硬要選擇一個的話,我選快樂的童年。

首先我門先說說古詩,3歲小孩你讓他學古詩,你當父母的都未必知道古詩的含義是什麼,小孩子學會了古詩其實不是他會了,是家長有了可以和別的家長攀比的資本,就像現在幼兒園群裡天天留作業一樣,群裡面發的不是作業,是炫耀光榮榜!

我們再說說童年,捫心自問家長們自己過好童年了嗎?老話說得好,等到30的時候才接受自己不是龍,等到50的時候才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龍,我們大多數孩子都不是龍,只是一個普通人,請放過我們的孩子吧!讓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大鵬愛玩具


該不該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很多專家有不同的觀點。家長對這個問題或者困惑,或者有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背不背要尊重孩子的感覺。有的孩子並不反感,像遊戲一樣能輕鬆駕馭,家長就可以好好引導,把背古詩作為習慣固定下來。日積月累,就能出口成詩。詩歌寫法的壓韻,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湊美,並且語言高度凝鍊概括,富有張力,又有豐富的意象。特別能培養良好的語感,對孩子以後的寫作幫助很大。

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歡,家長不要強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