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慈子孝”说起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都说别人家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有些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待续也不同。有些人会说老大憨厚,老二机灵,老三猴精,虽然现在孩子少了,但在六七十年代,哥们两三个很正常。在那时,农村的家庭条件都不好,孩子学习也是顺其自然,能考上什么就上什么,没有本钱上重点,上私立,甚至考上了中专、师范也因拿不起学费而辍学。

从“母慈子孝”说起


如今条件好了,家长都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起,美好的童年就这么被套上了夹板。我记事起父母没有给我辅导过作业,我写作业晚了都催我早点休息。我直觉孩子学习好坏,与父母关系不大,主要是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决定成绩优劣。母慈子孝,更多的是言传身教的为人处世原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和人品。

从“母慈子孝”说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都说父母在不远游,就是关系到老人身体健康的问题,孩子不在身边照顾,父母很难独立生活。而有些孩子在身边的,父母也没人照顾,那就是道德问题了,甚至是法律范畴的虐待罪、遗弃罪了。

话又说回来,母慈子孝,孩子不孝敬老人难道是母不慈吗?子不教父之过,子不孝母之过?都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每一个当母亲的都是含辛茹苦的教育抚养孩子成长。怎么长大了就不愿意孝敬母亲了呢?

从“母慈子孝”说起


有时是母亲太过强大,孩子从小到大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最后虽然结婚生子了,仍然没有主见,娶了个和母亲一样强大的媳妇,那就有的热闹看了。

有的是母亲太过柔弱,一辈子唯唯诺诺没有伸张过自己的权利,所以也不被子女放在心里,落得个凄凄惨惨的下场。

从“母慈子孝”说起


所以说母慈是有分寸的,既不能呵护过度,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也不能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段送了孩子的前程。子孝也是有责任的,不能因母亲强大,就等张嘴吃饭伸手穿衣,没了生存的本领,也不能因母亲放纵,为所欲为飞扬跋扈,失去了生存的自由。母慈子孝是个辩证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