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可以調節情緒,如果能達到對音樂的三種“領悟”,效果會更好


音樂可以調節情緒,如果能達到對音樂的三種“領悟”,效果會更好

音樂作為藝術的主要形式之一,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讓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精彩,讓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既可以鼓舞人的拼搏精神,又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音樂不僅能啟迪我們的智慧,增添生活情趣,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調節不良的情緒,可以說音樂對人的身心有獨到的作用。

心理學家認為,音樂可以調節人體大腦皮層的機能,使人體分泌出有益健康激素和乙酰膽鹼等物質,提高體內生物酶的活性,這樣就會使心情更加愉悅。音樂還能調節血液循環和活化神經細胞,並能使腸胃蠕動趨於規律化,令唾液和胰島素的分泌也相應增加,從而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加抗壓力抗疾病的能力。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聽音樂治絕症”的真實故事。

1975年,美國音樂界知名度很高的金太爾夫人患了乳腺癌,病情不斷惡化,情緒也顯得非常低落。這時,藥物治療已經毫無效果。悲傷中的父親為了安慰她,就經常為病床上的女兒彈奏樂曲。誰也沒有想到,奇蹟竟然發生了,金太爾夫人的病情逐漸開始好轉。兩年後,她終於戰勝了乳腺癌。因為被這個奇蹟所鼓舞,金夫人在欣喜之餘,首先考慮到用音樂讓更多人受益,待她康復後,就以極大熱情參加音樂治療工作。她常常帶著吉他和動人的歌曲走遍全美國,幫助癌症病人戰勝絕症。

上面的故事從表面上來看,是音樂戰勝了“絕症”,但實際上是音樂改變了病人“絕望的情緒”,而當情緒一旦轉變,就會大大激活人體的免疫細胞,最終戰勝了癌症。這就足以說明音樂在調節情緒方面的重要作用。

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用音樂調節情緒,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呢?在運用音樂調節情緒時,我們爭取達到三個“領悟”。

第一,領悟音樂的作用。大家知道,古詩中有這樣的詞句:“一點芳心休訴,琵琶解語”,“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可見音樂能夠表達語言無法形容但又不能緘默的東西,有時比語言更有魅力,所以說,音樂既可以讓人的內心世界變得開放變得包容,又可以使人進入自我探索、自我獨白的境界;既能使心靈淨化,又可以減輕焦慮;音樂還能夠釋放積聚壓抑的情感、解除負荷沉重的心理負擔。可見音樂對改善不良情緒不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位春風化雨的“使者”。除了這些,音樂還有寄託情志的投射作用,古人說得好“志感絲篁,氣變金石”,“詩以言志,歌以詠言”就是這個道理,可以讓人從音樂的鏗鏘節奏或悠遠意境之中,增強信心,開闊胸懷。

第二,領悟音樂的功能。音樂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可以使人產生意象和超越世俗世界的體驗,在這種沒有語言的夢幻般的世界中,欣賞音樂可以進行任何愜意的遐想和聯想,忘卻憂慮和煩惱,甚至達到無我的境界而融入一種超凡脫俗的審美意境當中。同時,我們不要忘了音樂的另一個功能,那就是它可以引發欣賞者對往事或生活經歷的回憶與聯想,加深對現實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體驗,激發對和諧、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和熱情。

第三,領悟音樂的意境。我們要特別領悟音樂的風格,尤其是音樂蘊藏的內涵和表達的意境,根據音樂所產生的心理共鳴度和情緒感染力來選擇不同風格的樂曲和歌曲,例如,多聽並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廣東音樂“步步高”和“金蛇狂舞”以及歌曲“愛拼才會贏”,可以給人帶來高亢、激昂的振奮感,這非常適合改善抑鬱情緒、自信缺乏和行為退縮;靜聽我國民族樂曲“平沙落雁”、“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時,由於曲調比較平和、悠揚,可以使人感到舒適和放鬆,有利於緩解躁狂憤怒和情緒不穩;工作有壓力或情感受挫時,適合聽一些蘊含歸屬象徵希望的樂曲,比如門德爾松的“春之歌”、電影《歸心似箭》插曲“雁南飛”等,可以激發人的信心,讓人充滿希望。還有一些獨奏的小號、薩克斯作品如“黎明”、“春潮”、“回家”、“春風”等,可以減輕緊張感。

總之,節奏鮮明、高亢激昂的音樂能振奮人的精神,緩慢悠揚、意蘊悠遠的樂曲又會對人起到鬆弛和催眠作用。當然了,以上闡述了音樂改善情緒要達到的三種“領悟”,這些主要是按照普遍心理情緒的共同性總結出來的,人們可以參考這些內容,根據自己的情緒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音樂和歌曲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