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五:慷慨捐軀志未終 英靈化作萬千鬆

李桂五(1905—1932),名聯芳,江蘇省盱眙縣桂五鎮人。1922年,先後在上海新華美術專科學校、安慶第一甲種農業學校讀書,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10月,受黨組織派遣回到家鄉從事革命活動。1931年9月,任盱眙縣委書記。1932年4月16日領導西高廟農民武裝暴動,成立盱眙紅軍游擊隊,任副司令員。

李桂五:慷慨捐軀志未終 英靈化作萬千松

李桂五

國民黨軍重兵圍剿紅軍游擊隊,經過數次交鋒,游擊隊損失慘重。1932年8月23日,李桂五領導遊擊隊餘部轉戰山區,穿梭於淮河兩岸。8月26日,游擊隊抵達蛤瓢灘時,僅剩42人。李桂五為了保存實力,決定化整為零,命令戰士們分散突圍。李桂五和朱德永最後離開蛤瓢灘,他們各自抱了一捆蘆葦跳入淮河中,李桂五順水漂至城北亂石堆時昏迷,被敵人發現被捕。敵人把李桂五押到盱城的順河街,嚴刑拷打,軟硬兼施,但李桂五始終威武不屈。西高廟的地主劣紳要求就地懲辦李桂五。

李桂五:慷慨捐軀志未終 英靈化作萬千松

李桂五通緝令

李桂五:慷慨捐軀志未終 英靈化作萬千松

李桂五被捕地舊址(盱眙縣城北老船塘)

1932年8月30日,李桂五在西高廟街英勇就義,時年28歲。1942年清明節,在西高廟區水衝港李桂五墓地舉行李桂五烈士追悼大會,淮南公署主任方毅致悼詞。

李桂五:慷慨捐軀志未終 英靈化作萬千松

李桂五舊居(盱眙縣盱城宣化街)

1956年,為紀念革命烈士李桂五,西高廟鄉更名為桂五鄉。1986年7月,撤鄉建鎮,改稱桂五鎮。2009年,在“5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江蘇英雄模範人物”和“5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江蘇人物”(即江蘇“雙50”人物)評選活動中,李桂五入選,他是淮安地區唯一入選的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人物(個人)。李桂五開拓奮進、敢為人先和百折不撓、勇於奉獻的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李桂五:慷慨捐軀志未終 英靈化作萬千松

李桂五烈士證

李桂五:慷慨捐軀志未終 英靈化作萬千松

李桂五烈士墓(位於盱眙縣烈士陵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