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有什麼區別?

用戶66310638816


準確的說,我們應該探討的是:同是草根出身,社會中的多數人與成長為精英的少數人之間的思維方式差異!

因為大家的起點基本是相同的,在此前提下,是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差異造成了二者最終收穫的巨大差異。

老鬼斗膽談及其中幾個方面:

一、理性與感性的巨大差異


社會上多數人,感性成分往往容易輕而易舉的控制自己的思想、行為。

例如:明明知道該做的事情,卻受到感性、一時的“爽”,而沒有去做。

明明知道某些情緒不能影響自己的實際工作,卻控制不住自己。

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卻鬼使神差的做了。

惰性、貪圖一時舒服、情緒等等,左右了自己的思維與行動。這是多數人的現實狀況。

而少數的精英,理性、自律,往往能夠輕而易舉的戰勝自己的感性。明白自己的目標,為了達到一個長遠目標,能夠做的什麼事情可為,什麼事情不可為。什麼事情不能在意,什麼事情必須要十二分的關注......

如何讓自己理性戰勝自己的感性?

老鬼認為沒有辦法:因為這是社會常態,只有那些內心裡有強烈的成功慾望的人自己來控制自己!其他一切的外力,幾乎都沒什麼作用!因為,我們基本上什麼道理都懂!不需要別人告訴自己。

二、對得失、捨得的態度,差異極大

人是趨利避害的物種。每個人在思考、行動的過程中,一定是趨利避害的。而多數人與少數精英,看待利害、得失的格局、高度、角度等等差異極大!

多數人會盯著眼前的某個行為、某種投入在某個方面的收穫,在某個時間階段的收穫。對“因果”的判斷是狹隘的。

例如,營銷策劃活動,普通的策劃經理想到的是這個策劃活動,能夠在活動現場產生多大的業績。而優秀的策劃師,想到的是策劃現場的業績以及該活動產生的長期影響力、收益以及為今後的後續活動帶來的延續效應。

再如,做一件事情只盯著我幹了 這件事情,是否馬上能夠獲得什麼回報,如果不能就不予考慮。而少數精英,往往看的更全面、更遠。正如很多老闆挖空心思去上某些總裁培訓班,他們很清楚花那麼多錢聽的課程實用性如何。但他們盯著的是通過這個行為,能夠與什麼人搭上橋、獲得什麼樣的潛在資源!單單想著我花了多少聽課費,我聽到的內容是不是值這個價錢,那就麻煩大了!

三、對待旁人的態度差異極大!

社會上多數人,總想著做完美的自己,內心裡強烈的希望所有人都認同自己。因此,在思考問題、做事的時候,強烈的希望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認可。希望得到十全十美的行動方案。

最通俗的說法就是:什麼都想要!總想找到沒有下次的解決方案。

例如:一位業務員想辭職,因為目前所在的企業老闆有親戚的成分,而且對他“不錯”,只是和他的需求差異很大。而且另外一家優秀的企業確定邀請他過去,待遇也非常優厚。

這位業務員,在感情、親情、收入、未來發展等等各個方面猶猶豫豫、糾結無比。親戚老闆又不願意放自己。造成了自己無法做出抉擇。

這就是典型的“十全十美”思維。我們一方面要儘量的去想辦法體面的撤退,另一方面,沒心裡面別指望著你離開了還各個方面皆大歡喜!怎麼可能呢?明白自己要什麼才是最關鍵的!想讓所有人都念你的好,還想自己也得到自己該得到的,那就繼續糾結吧!弄不好希望你過去的企業,也開始不耐煩了!

四、自主性、內驅力差異極大

多數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且出現任何問題,都習慣性的先從外部給自己找開脫的理由!所有的事情都將外部環境視為自己對錯、成敗的主要因素。

老鬼並沒有說外部因素不重要,或者說外部因素無用。而是說多數人的一種潛意識。

而少數精英,他們永遠不會因為外部因素的好壞而受到影響,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外部因素的任何變化,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成長、工作。他們知道:實力才是在這個社會中的通行證。

社會就是這個樣子,抱怨無用!

而且他們深知:實力,不單單是幹某個崗位工作的能力,而是適應社會、適應職場的全方位能力!一切以“好人”自居、自艾自憐,都毫無意義。

他們面對任何事務,想到的是“怎麼辦”,而不給自己機會去找藉口、找理由、鬱悶、迷茫!

五、浮躁與踏實的巨大差異

少數精英,明白的知道這個世界上任何一門技術、功夫,都沒有捷徑!都需要時間的沉澱、一招一式的學習、時間、磨練。而多數人往往太聰明瞭,多年如一日的找“方法、竅門”,最終反而一無所獲。那些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精英,早已經甩開多數人十萬八千里了。

六、少數精英的任何思想、行為,多數人都能夠找到漏洞!

很好玩的現象,那些精英們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多數人都能找到無數個漏洞!來證明那麼想、那麼做有風險、太偏激、不理性、不符合人情世故.......

而且還自認為自己很客觀、很正確、很全面。可那些精英們,用實際的收穫來一次次打臉了。

精英,之所以是精英,就是因為很多地方讓多數人感覺羨慕的地方,或者感覺偏激、不可理解的地方,甚至有風險的地方。這是很正常的。

以上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

能夠成為精英的,畢竟是少數人。能夠接納很多理念、思路的,畢竟也只能是少數人。很多事情,用講道理的方式是講不通的。而且講起道理來,多數人能把那些精英噎的啞口無言。

所以,自己看著辦就好了。

歡迎大家【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也歡迎朋友們留言,針對工作中各種問題進行闡述。老鬼會盡力整理成文章、視頻。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要我來看,窮人和富人在思維上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窮人想著的是如何養家餬口,讓一家人能夠平平安安、開開心心、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沒有爭吵,沒有埋怨,沒有高低。雖然可能在物質上清貧些,在物質享受上少一些,但是,精神生活很豐富、很豐滿。所以,生活的理念也就很簡單、很樸素,不要生病、不要爭吵、不要不團結,也就滿意了。所以,一輩子下來,會一直生活在沒有鶯歌燕舞,卻有恩恩愛愛之中,到離開人世那一天,也沒有遺憾,也會笑著而去。

而對富人來說,面對巨大的財富,巨大的利益誘惑,總是沒有滿足,總是想比別人更多,總是把別人的也看作是自己的。所以,當別人開心的時候,他們卻在想著如何掙更多的錢,如何積累更多的財富,以至於很多人為了財富可以不惜生命、不顧顏面。更重要的,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完全沒有了常人所具有的那種寬容、大度和開明,而是把所有的問題都與物質聯繫在一起,用物質來衡量。看起來錢越來越多、財富越來越豐富,但是,生活卻越來越不幸福。有一天,突然倒下了,才知道財富原來都與自己無關。因為,再漂亮的房子,再好的骨灰盒,住的都是一個人,放的都是一堆灰,不會因為是富人,房價的安逸度就高一點、骨灰盒的感覺就強一點。

沒有,絕對沒有。


如果說理念,這就是理念的不同,也是對幸福理解的不同,對生活享受的不同。窮人能夠在貧窮中開心一輩子,富人卻要在財富中焦慮一輩子。


譚浩俊


1.從金錢維度來看

窮人和富人對待金錢的態度大不相同。一般情況下,窮人在做事情之前,考慮的第一件事一定是錢。例如,做這件事要花多少錢或者是花這麼多錢做事到底值不值。而富人在做事的時候則更多的在意事情的本質。可能有的人會說,窮人因為沒錢,所以在行事之前都會考慮再三,富人因為沒有金錢的煩惱,當然在對待金錢的問題上就顯得超然一些。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舉個例子吧,窮人花了3000塊錢買了一臺空調,到冬天的時候總是不開空調來取暖,認為只要多穿一點,寒冷就過去了。就這樣等到家裡人都凍感冒了,寧願去買藥吃,也絕對不開空調。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僅僅就是為了節約電費。而富人則想得不一樣,天冷的時候就開空調,雖然用的電比較多,但是開空調能給他們提供更加優越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創造出比電費高得多的價值。因此,從金錢的維度來看,就可以看出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的區別。

2.從時間維度來看

對時間的理解不同,也造成了貧富的巨大差別。窮人的思維是隻要能省錢,花再多的時間也沒關係。而富人則是把時間看得十分寶貴。通常情況下,窮人寧願花半個小時在寒風中等公交車,也不願花十幾塊錢打的。寧願花一下午搞衛生,也不願意花錢讓阿姨來打掃。他們以為自己這樣是“省”了,其實算下來,成本反而很高。但是富人不一樣,他們喜歡將打掃清潔、做飯的工作交給更專業的人來做,自己則用這些省下來的時間做自己更擅長的事,創造更多的價值。

3.從視野維度來看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還體現在他們的視野不同。例如,窮人看問題的視野就是工作中一定要創造出真真實實的東西,才算是真正的創造了價值。如果整天只是在面對電腦而並沒有任何的產物,那麼這樣的工作也就沒意義。但他們認為的有價值的這些事情,在富人的眼中恰恰是最沒有價值的。富人並不會僅僅侷限於直接創造實物,他們更多的是著眼於現狀,進而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來實現質的飛躍。因此,視野上的差別,也就導致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


坤鵬論


要知道“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的區別,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去了解,什麼是“窮人思維”、什麼是“富人思維”。

我們通常會把“窮人思維”比作“小巷思維”,即只為自己鋪設一條路,限定思維,一路走下去直到碰壁,然後放棄。

而“富人思維”是“草原思維”,在富人眼裡,面前有很多種可能的路線,也願意為其花費體力和財力去嘗試,他們會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和機會,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走向成功。

1980年以前,中國是沒有窮人和富人之分的,歷經40年,貧富分化。

是什麼導致了發展方向的不同?是思維。

相比而言,富人更容易成功,原因也同樣是兩者的差異。

除了因為富人擁有既定的人脈與資源,更多的是因為他們願意為了達到目的而吃苦,認為自己就是應該成功,所以想方設法地跨越重重阻礙,達成目標。

而窮人限定思維,不敢放手一搏,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將自己的路線否定,不敢實行自己的想法,總感覺距離自己太遙遠,於是沒來得及開始就被自己的思維打敗。

這就是為什麼富人會越來越富,而窮人一如既往的窮。

“窮人思維”是會影響下一代的,由於上一代的思維受限,導致下一代產生如此想法:我是窮人,所以我不應該……。

有了這種“不應該”想法而使行為受限,不敢有所作為,只會重蹈覆轍。

貧富只是物質呈現,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思維差異。只要心態積極,行為跟進,窮人終會成為富人,這也是為什麼會有無數像馬雲這樣白手起家的富人,他們抓住機會,敢於嘗試。

這就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瞭解這之間的區別之後,我們應當多與富人接觸。在欣賞表面極高的生活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富人思維”所帶來的行動。

多接觸富人、正能量的人會讓自己的思維更加開闊,更容易達成自己的目標。


有書共讀


窮人喜歡沉湎在傷心痛苦事情,而富人可以較快從低潮中走出來,勇往直前。

窮人特別愛抱怨,都是別認錯不是自己錯,而富人分析原因,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

窮人不喜歡改變,不去學習新鮮知識,而富人不拒絕,先去了解,再做決策。

窮人做事情不長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富人知道自己幹什麼就堅持下去。

窮人說話辦事情商不夠,導致別人和他的溝通不愉快,富人瞭解一些溝通技巧,給人輕鬆愉快的聊天氛圍。

窮人在做事之時,缺少換位思考的思維,總喜歡談論自己,富人會在合適的場合說合適的話,照顧對方情緒。

窮人缺少聚焦的精神,總做許多事情紛擾自己注意力,而富人知道集中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窮人逆商不高,有時還死要面子活受罪,而富人能曲能彎,什麼擊打都能挺過。

窮人不願意吃學習的苦,太多時間花費在享樂上,富人即便條件就優越一些,還願意充當拼命三郎。

微信公眾號大貓財經,講述新鮮的財經資訊。


大貓財經


思維決定行為,腦袋決定口袋,這話非常有道理。我們熟悉的老闆們,你仔細瞭解一下便知,其實很多人也是窮人出身!比如李嘉誠、王永慶、劉強東等等。他們為什麼會成為富人?除了堅韌不拔的毅力之外,異於常人的思維方式是他們取得成功的關鍵。

那麼,富人和窮人在思維方式上有什麼不同呢?

一,在視野上

窮人是井蛙思維,只看到洞口的一片天;富人是雄鷹思維,看到的是整個藍天。

二,在慾望上

富人是突破思維,必須要改變命運;窮人是滿足思維,有吃有喝足以。



三,在魄力上

富人是冒險思維,敢於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窮人是保守思維,不敢斷絕退路輕易涉險。

四,在心態上

富人是積極思維,只要去做就可能成功;窮人是消極思維,萬一失敗可怎麼辦呢?



五,在金錢上

富人是借錢思維,讓錢來生錢;窮人是存錢思維,只關心利息高低。

六,在利益上

富人是養魚思維,關注長遠利益;窮人是釣魚思維,關心眼前得失。

七,在交友上,

富人是發散思維,重視搭建人脈網絡;窮人是封閉思維,跟我沒關係,認識他幹嘛。



八,在格局上

富人是做勢思維,關注未來發展趨勢;窮人是做事思維,只求眼前工作別出問題。

九,在做事上。

富人是借力思維,善於四兩撥千斤;窮人是賣力思維,恪守勞動致富。

十,在做人上

富人是捧人思維,追求互捧夠友,窮人是踩人思維,大家相互傾軋!


管理那點事


窮人和富人思維最大的差別就是:大多數人想的和做的就屬於窮人思維的產物。少數人想的和做的就屬於富人思維的產物。因為富人少,窮人多。我們來看看窮人和富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同。



一.在工作和創業上

1.在工作上窮人每天計較的是我能得多少錢,我虧不虧。富人想的是,我今天學到了什麼,我學的這些以後會更富嗎。

2.在創業上窮人先想我虧了咋辦?富人先想我找誰來才能成功,為成功找條件。



二.在生活和家庭上

1.窮人先買車,富人先買房,窮人觀念是有車舒服,有面。富人觀念是有房屬於資產,車屬於消耗品,財富多了,再買車就是玩具。

2.在家庭上,富人照顧家庭有責任感,在外面吆五喝六習慣了,在家就溫順了。窮人上班被領導罵,下班回家罵家裡人。



三.在社會交往上

1,窮人與同一價值觀的人一起吃喝,吹牛。富人,經常約能長進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吃飯,談思路談事業。

2.窮人喜歡跟比自己社會低的人在一起,有優越感。富人喜歡尋找比自己社會地位高的在一起,能有長進。

總結:我們現在說的是思維,不是物質的窮富,窮人有富人的思維,早晚是富人。富人有窮人思維,早晚也是窮人。窮人思維是巧取獲得,自私自利的觀點來衡量事物。是直觀的小義小善思維。屬於很容易做到的。富人思維是普世的,屬於利他成大義的思維方式,是很難做到的。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

1(意識)

窮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和如何才能賺到錢,認為自已一輩子就該這樣,不相信會有什麼改變。

富人,骨子裡就深信自已生下來不是要做窮人,而是要做富人,他人強烈的賺錢意識,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富起來。


2(休閒)

窮人,在家看電視,為肥皂劇的劇情感動的痛哭流涕。

富人,在外跑市場,找合作方,找資源,即使出去玩邊不忘帶著項目或合問。

3(交際圈子)

窮人,喜歡走窮親戚,窮人的圈子大多都是窮人,也排斥與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態也是窮人的心態,思維也成了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事也就是窮人的模式。

富人,最喜歡交那種對自己有幫助能提升自己各種能力的朋友,不純粹放任自已僅以個人喜好交朋友。

4(學習)

窮人,學手藝。

富人,學管理。

5(時間)

窮人,一個享受充裕時間的人不可能掙大錢,要想悠閒輕鬆就會失去更多掙錢的機會,窮人的時間不值錢,有時甚至多餘,不知道怎麼打發,怎麼混起來才不煩,如果你可以因為買1斤菜多花1毛錢而氣惱不已,卻不為虛度一天而心痛,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方式。

富人,1個人無論以何種方式掙錢,也無論錢掙的多或少,都是必須經過時間的積澱,富人玩也是一種工作方式,是有目的,富人的閒,閒在身體,修身養性,以利再戰,腦袋1刻也沒有閒著,窮人的閒,閒在思想,他手腳都在忙,忙著去麻將桌上多打幾局。


6(自信)

窮人,窮人的自信要通過武裝到牙齒,要通過一身名牌和豪華的配飾才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自信,窮人的自信往往不是發自內心和自然天成的。

富人,李嘉誠在談到他的經營秘訣時說,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光景好時,決不過分樂觀,光景不好時,也不過度悲觀,其實就是一種富人特有的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確的決定。


娛話MR


窮人思維,富人思維,用思維兩個字來區別貧富,

難道窮人就活該窮?富人就活該富?就因為思維差別?

從六個角度分析富人為什麼富

第一,幾年前在北上廣買房的

第二,家裡房子拆遷的

第三,買比特幣發家的

第四,趕上互聯網趨勢,騙投資人錢的

第五,本來就有錢,生下來就有錢

第六,買彩票中獎的

這些能成為富人的機會,富人都是計算好的還是運氣好?富二代也是富人,有的敗家子能有什麼思維?

能力是一方面,比如互聯網創業成為富人,他們一開始是窮人

所以白手起家一開始都是窮人,哪來的富人窮人思維?

用雷軍的話說,如果你趕上風口,你是豬都能飛上天,不用有思維


饕餮de盛宴


真正的窮,是沒有希望。

《1984》的作者喬治•奧威爾,曾經對貧窮下個一個精彩的定義——貧窮的本質是消滅未來。

咋們中國人講兩個字,一個是窮,一個是貧。

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不一樣的,貧是指沒錢,而窮是指窮途末路,沒有希望。

1.窮,就是陷入了稀缺狀態。

美國心理學家在印度做過一項研究,研究對象是一群種甘蔗的農民。

他們一年的收入集中在豐收的季節。

這意味著,一年裡他們有部分時間比較窮,手頭很緊,另外一部分時間相對比較有錢。

學者讓他們在收穫季節的前後,分別做一份智商測試。

研究發現,農民在收穫前智商低於收穫後,平均低14個IQ值。相當於一個人一晚上沒睡覺,或者喝醉酒後智商下降程度。

這個發現說明了什麼?

心理學家得出的結論是一個詞——“稀缺性心態”。

簡單的解釋就是,人在稀缺狀態時,行為會改變。這個稀缺狀態有可能是錢或者時間導致的。

我們餓了一天要吃東西、馬上有一分報告要交差、雙十一還剩10分鐘優惠就截止……

這個時候,我們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最迫切的事情上。

這一刻,不要和我談什麼長遠眼光,對不起,顧不上!

2.很多人窮,其實是心智堵塞的結果。

貧困的本質是生活壓力和不確定性使我們今朝有酒今朝醉,沒時間規劃生活,想一想什麼才是重要的事。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一書提出一個概念:思維帶寬。

人的心智其實和網絡一樣,不能處理太多信息,不然就會卡,如果你的心智堵塞了,那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上,你都會變成一個窮人。

當帶寬緊張時,就會陷入惡性循環,導致各方面稀缺加劇。

窮人是被匱乏的生活遮蔽了視野,才一直處於貧困之中。

有一個調查發現,窮人戒菸的成功率比富人低很多。還有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數據說,在美國,窮人患肥胖症的比例遠遠高於富人。

這背後的原因就是,富人有錢,很多事兒花錢找人幫他辦了,而窮人受生活所迫,操心的事情遠比富人多得多

不僅要記掛菜米油鹽、操持家務,也要計算著日子換信用卡,甚至拆東牆補西牆。

這樣一來,日常的瑣事就分散了窮人很多的注意力。

這讓窮人對本來並不難做到的事情,也採取一種不耐煩、不講究的態度,自控能力嚴重下降,事情做的一點都不漂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